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2014-04-29王馨瑶
王馨瑶
【摘 要】张爱玲是一位十分注重女性人物形象描写的作家,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在张爱玲的笔下所描绘出的女性人物形象主要有:被“封建”和“物质”囚禁的女性;被扭曲的疯狂变态女性;深受现实和男人摧残的女性;红颜薄命一生凄苦的女性;内心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她通过描写女性的悲观形象反映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人物形象
一、前言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出现了一位震惊文坛的奇迹女性,她的小说集《传奇》一出版,即成为上海文化界的最畅销书,张爱玲从此为文坛所瞩目,她的作品在读者和文化界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张爱玲注重把视角投入到女性身上,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在外表上,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 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但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般的灵魂。张爱玲用她细腻深刻的笔触细致地描绘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都市女性所承受的压力与精神重负,她们的痛苦挣扎,她们的无可奈何,她们的心理扭曲,以及她们内心真实的声音。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二、张爱玲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类型分析
(一)被“封建”和“物质”囚禁的女性
张爱玲的小说中,无论是豪门千金,大家闺秀,还是都市女性,大多数人在时代的剥削下渐渐消磨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 她们心甘情愿的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 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她们以“物质金钱”做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 ,失去了内心最本真的自己。
《沉香屑·第一香炉》中的葛薇龙原本是一位单纯清白的女生,为读书来投靠拥有“著名交际花”之称的姑姑——梁太太,梁太太为了嫁给年逾耳顺之年的香港巨富梁季腾,她甚至不惜断绝与自己兄弟的关系,专等着梁季腾死后来继承大笔的财产。她认为用青春换取金钱就像是做一笔生意,把自己剩余的时光全部都交给了性欲。葛薇龙明知自己身处泥沼,但她还是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直,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去说,我念我的书”,可是三个月工夫,她再也经受不住金钱和性欲的诱惑,她开始学习姑妈用自己的身体勾引男人,她开始崇向用金钱消耗岁月的日子,她把自己单纯美好的过去狠狠抛弃,一步步走向堕落。
与之类似的还有《倾城之恋》的白流苏,白流苏和阔绰的华侨子弟范柳原之间的婚姻也纯粹是一种金钱与色相的交易。白流苏把仅有的青春和名誉都赌在这场婚姻的冒险中,一个是饱经世故,狡猾无情的婚姻魔鬼,一个是觊觎财富的灵魂孤独者,两人同床异梦,各取所需。白流苏将婚姻当成了一条维持自身生存的有效途径。而这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则成全了费尽心机的她,她赢得了受人尊敬羡慕的富翁太太的地位。从表面上看,白流苏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但更多的却是自我怜悯和惆怅。她努力抓住了婚姻,赢得了物质生存的保障,却迷失了自我。因此,在岁月的流河中葛薇龙和白流苏都沦落为被“封建”和“物质”囚禁的女性。
(二)被扭曲的疯狂变态女性
说起“扭曲疯狂的变态女性”,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首先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在“长兄为父”的封建伦常的环境下,曹七巧的兄长行使父权把她卖给了姜家,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姜家的二爷一生下来就患有软骨病,是一个仅残存着些许繁殖功能的废人,却从来没有使曹七巧真正地体味到做女人的快乐和满足,个人情欲遭到了极度地压抑,于是自然地将情感集中在当时她能见到的唯一男性三少爷季泽身上。她开始渴望着三少爷的爱,幻想着能够拥有一份真正属于作为女人的满足和幸福,但结果终究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与此同时,曹七巧以卑微的出身进入豪门望族的世家,受尽了冷落与歧视,正常的情感饱受压抑,在姜家上上下下感受到的只是屈辱和漠视,得不到丝毫的同情和好感。强悍的生命力在冷漠环境的挤压下变成了畸形,被社会给活活吞噬,她像一个炸弹砰然爆破,她开始了“吃人”。
身心畸形扭曲的她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疯子”。她控制和占有自己的儿子,她把儿子的幸福深深埋葬,她不惜教儿子吸大烟,逛窑子,在女儿的学校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 千方百计阻止女儿的恋爱, 更恶毒的是设圈套, 在竟世舫面前诽谤自己的女儿 , 断送了女儿的婚事 , 让女儿从此断了结婚的念头。她不光自己成为孤家寡人,需要儿女的陪伴;她的儿女也一同成为了孤家寡人,远离了常人的生活。曹七巧在人们的冷眼的唾弃中人格受到严重扭曲,恶性膨胀的变态心理, 使她根本漠视、无法容忍下一辈正当的个人生活。这不是曹七巧一个人的悲剧, 而是社会的悲剧, 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女子由于封建的门第家族观念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迫走进畸形的婚姻, 最终成为社会的变种。
(三)深受现实和男人摧残的女性
张小娴说:“不被人珍视的爱情,就只是个羞耻的笑话。”在有些女性看似拥有坚强的意志和相信爱情的背后,是无法摆脱对现实的无可奈何。这些女性的悲剧在于她们却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 有了那一份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便苟活于世上。《留情》中的敦风和《等》中的霓喜便是这样的悲剧者。
《留情》中郭凤的出身是极有根底的,其家族在上海是数一数二的大商家,就是这样一位出身有钱人家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钱,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岁的米先生。对米先生她无爱,却觉得可以给自己物质依靠的男人挨着肩膀,觉得很平安,为了生活而放弃了对爱情的追求,却又在人前一遍又一遍地申诉自己嫁给米先生的理由:“我还不都是为了钱?我照应他也是为自己打算,反正我们大家心里明白。”
《等》中的霓喜一生跟过三个男人,十四岁的时候被牙子养母以一百二十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开绸缎店的印度人做妻,期间脏活累活什么都干,却受尽印度人的凌辱,在生下一男一女后,地位仍没有受到重视,后被赶出家门,孤苦无助。她来到尼姑院住了不久, 又跟了一个五十七岁的“把家眷送下乡”的同春堂的窦老板, 生活暂时安顿下来。过了五年, 又生下了两个女儿, 窦老板死后又被窦家人扫地出 门 , 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紧接着跟了个英国人汤姆生, 畅意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然而好景不长, 英国人结婚了, 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就把她打发了。一个女人从十四岁到三十多岁被一群男人先后抛弃 , 最初是“立志要成为一个有身份的太太”, 其结果却依然随波逐流, 从此终老一生。霓喜这一生从来真正思考过自己的婚姻和命运,她从来不依靠自身的力量寻求生命的转机,一昧地从男人身上找寻自己想要的东西,过多的拜倒在金钱和男人脚下,最终酿成孤苦无依的悲剧一生。
(四)红颜薄命一生凄苦的女性
中国有句古话“自古红颜多薄命”。古今中外,女人若是拥有一副美丽的皮囊注定会是一生凄苦的命运……《十八春》中的顾曼桢美丽善良,质朴纯粹,在张爱玲的笔下她似乎就是慈爱的圣母形象。她本拥有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世均”,曼桢丝毫没有考虑世均的家境困难,单纯的她认为自己可以拥有一份幸福美满的婚姻,她可以靠自己的双手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幸福。但她终究没有想到自己最在乎的姐姐却成为剥夺她美好幸福的刽子手。姐姐顾曼璐为了有一份完整的依靠嫁给了祝鸿才,婚后发现自己无法生育,她开始预谋着一份“借胎生子”的计划。她知道丈夫对妹妹心怀不轨,她顺从丈夫染指妹妹的贪念,设陷“牺牲”自己的妹妹。成为了祝鸿才强暴和囚禁曼璐的帮凶。曼璐为自己的“姐夫”生下了孩子,成为人们眼中的笑话。她被祝鸿才痛苦地囚禁折磨,可惜又没有勇气与祝鸿才作不屈的斗争, 在蔡霖生夫妇帮助下逃脱出来, 仍然在心中牵挂着, 希望知道自己的孩子长得有多高了,得知儿子的成长状况。在姐姐曼璐死后, 竟会令人大跌眼镜的和姐夫祝鸿才结了婚。曼桢虽生的漂亮,但终究摆脱不了“命运”二字。这样一个女人就在命运的安排下,过了一段悲惨的生活。
(五)内心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
张爱玲的笔下虽是众多悲剧性的女性人物,但故事当中却隐含着一股新生向上的力量。其中也有内心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比如《十八春》中的曼桢和《多少恨》中的虞家茵。曼桢不似当时世俗所认定的在家做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她抛头露面以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努力支撑着整个家庭。这在男权社会中无疑是一个异数,一束奇葩。曼桢没有扮演乖乖女,从善如流接受社会的“施舍”。曼桢不仅自信、坚强,骨子里还有一股超凡的勇气。如果没有那种勇气,曼桢就不再是曼桢,只是一个读者在掩上书之余流下一两滴同情眼泪的可怜女子。就因为她有着蔑视世俗的勇气,她不只是值得我们怜爱的受害人,更多的值得我们钦佩,赞叹,学习的榜样。但在那个男人一手遮天的年代来说,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女性无疑是一个威胁。曼桢成了必须全力毁掉的危险品。
《多少恨》中的虞家茵与曼桢比起来要幸运得多,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同样对爱情和自己未来的命运满怀着憧憬和向往。但她却在和夏宗豫的爱情上受到挫折,爱情失败了,她决然离开,保存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然而,她和曼桢一样地在那个社会文化背景的废墟之中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就是没有一条既定的路线走向人生的终点。她们渴望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可是,就是这样的失败者,谁又会否认她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积极作用呢?
三、西方文化思想对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响
张爱玲小说多以20世经上半叶的大上海及香港为取材背景。这两个地方都处于中西文明的交汇之处,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显著。其影响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分别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一)物质层面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往往出身于贵族门第,但是,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她们家族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树倒猢狲散”的惶恐笼罩着整个旧家族。在她们的过去往往只以自身的贵族条件为谋取生活的资本,在失去这份赖以生存的资本之后,她们渐渐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对男人的吸引力。那么,只有改变自己以顺应时代变迁者,才有可能在新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否则就会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其生存陷入困境也就自不待言。尤其受到西方物质思想感染,更多的女人注重从男人身上寻求坚固的生活殿堂。曹七巧、白流苏、葛薇龙、霓喜等无一技之长,为谋得生计,不得不把婚姻,甚至是姘居当作谋生手段。而她们的唯一资本就是自己的几分姿色、一點心机,忍受众多人的唾弃,忍受数不清的难堪,才能勉强解决生计问题。而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她们也曾怯怯地盼望着生命中有一丝爱的温暖。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她们内心这种温暖的想法也只能望而却步,停滞不前。
(二)精神层面
张爱玲出身于“阀阅门第”,她的家既有前朝的豪华,又很早接受了西洋文化。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出生又成长于欲望横流的旧上海,在各种冲突中成熟的她,在创作中很少掩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不缺自由、独立、有思想的都市女性,使她写出了善良勇敢的顾曼桢和迷失自己的虞家茵。她的没落家庭和家庭里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压抑的环境,使她写出了性格扭曲、变态的曹七巧和爱慕虚荣的白流苏。性情各异的张爱玲自己有这一段苦恋,所以她的笔下又多了一个同样出身于大家庭,又因“对爱情迷茫”而被逼为“娼妓”的葛薇龙。这些显著的个性和类别可以从这些女性人物身上直接表现出来,可见张爱玲是在用心、用自己的生活去描写这些女人。
四、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给现代女性的启示
(一)要具备正确的婚姻爱情观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的思想也逐渐在发生转变,当代女性有很多在婚恋方面的思想上存在偏差。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人类的婚姻和家庭不是亘古不变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的婚姻和家庭的形式、内容和价值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进步和婚姻家庭的进步在总的趋向上是相一致的。婚姻是家庭形成的必要条件,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元素。因此,要理解和把握爱情的真谛或本质,注重把握婚姻家庭演变的规律和现实状况,妥善协调婚姻家庭关系,既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又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自身具有较强的女性独立意识
旧时的中国一直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在这一点上张爱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身为一位女性要具备坚定的信心和较强的独立意识。在男女爱情关系上,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庸,是以一个独立的认同身份出现,女性和男性同样是人类社会的一员,女性具有和男性一样独立的观念意识和平等观念。今天还是有很多的女性在走着传统的婚姻之路,守着传统的爱情观。或攀附名门,希望通过婚姻大富大贵;或痴情过头,丧失理智,盲目地为对方牺牲一切;或认为仅靠温柔善良勤劳奉献就能维系爱情,由此而引发了很多爱情和婚姻的悲剧。作为女性,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学业和工作上,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体现自身价值而努力。
(三)现代女性气息与传统女性美德并存
勤俭、贤惠、温柔,是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女性特有的美德却日渐式微。在来势汹涌的商品经济和光怪陆离的西方文化面前,我们显得无所适从了,拜金、享乐、反叛、刁蛮、成为了当代女性身上的各种伤疤。日本韩国的女性一般是学礼节,学习她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作为这种文化的发源国家却没有能够做到这样,好多女孩儿看韩剧只是去效仿韩国的时尚,而忽略了韩国的礼节,礼节是靠后天去培养的,环境改变人,传统文化也是需要的。聪明女性从厨房到厅堂. 中国传统的美德不能丢失。女性的宽容和理解是一种美德。繁琐的家务事,沉重的社会压力,在某些时候,肯定会让夫妻双方都感到无力和疲惫。但是,也有无数美好的婚姻提醒我们,宽容和理解,才是让婚姻保鲜的最大秘诀。
五、结束语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这许多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女子形象。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 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为我们广大的读者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又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同时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给予新时代女性深刻的思考,使我们重新审视社会人生,获得全新的认识。张爱玲她以一个女人的细腻敏感,以一个天才作家的感悟包容, 为现代女性文学增添了独具一格的一页,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恒河中一颗璀璨闪耀的明星。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倾城之恋[A].张爱玲典藏全集[C].哈尔滨出版社,2003.
[2]张爱玲.写什么[A].陈子善.流言[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113.
[3]李欣欣.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王聪聪.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浅析[J].才智,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