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政治:君王与政客的杯酒人生
2014-04-29李松林
李松林
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差生各自捧着书本睡觉。老师拍醒差生,训斥说,“你看人家,睡觉还捧着书本。你呢,一捧书本就睡觉。”
刚看到这个段子时,首先让我想到的是笑星范伟那句台词:“同样是人,差距咋这么大呢?”细思量,却有点为那位差生感到冤枉,因为问题出在老师身上。这两位同学的表现本是一码事,是老师的偏见将“捧着书本睡觉”这件事看成了两码事。这则笑话所反映的世相告诉我们,由于先入为主的偏见使然,同样的现象,可以得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论。偏见不仅会造成判断失误,而且会影响社会公平。因此说,“偏见永远比无知更可怕”。
按理说,为人师表者讲求普爱众生,平等授业,应该较少偏见。事实恰恰相反,当老师的很容易产生偏见,否则,怎么会有“得意门生”之谓呢?即便是被尊为“万世师表”、提倡“有教无类”的孔子,对其弟子也有喜厌之分。子贡业绩突出,可孔子就是不看好他;颜回本事平平,可孔子始终引为骄傲。在他老人家眼中,颜回是最优秀的一个,也是看着最顺眼的一个。孔子从不掩饰自己对颜回的偏爱,每每提起颜回,总是赞不绝口。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被困于陈蔡时陷入绝境,弟子们的情绪有些波动,有些灰心丧气,甚至怀疑孔子的主张不合时宜。为消除顾虑,坚定信念,孔子就以诗经里的话为引子,以“我们的主张难道错了吗”为话题,与弟子们一一交换看法。其中,颜回的发言最合孔子的心意。孔子视颜回为知音和同道,欣喜之余感叹地说,“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有很多財产,我来为你当管家”。
偏见尽管反映为个性心理,但却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各有各的看法,心理学上的解释尤为详尽,因而也特别复杂。一般来说,偏见的产生,不在于获取信息的多寡,而在于所持立场的左右,及其由此产生的逻辑推理。为什么说“盗亦有道”呢,因为强盗也有自己的逻辑。
偏见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歧视的认知根源,甚至会导致家庭冲突、社会冲突、国家冲突乃至人类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偏心、偏爱、偏向、偏袒等心理和行为,都与偏见有关。改变偏见的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让铁的事实教训他,时间最终会改变一切。在寓言“疑人偷斧”中,当那个丢斧的人自己找到了斧子,再看邻家之子就不像偷斧的样子了。从个别到一般,克服偏见的常规途径就是要多读书,多经事,多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