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陂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

2014-04-29刘惠东彭飞丁建超李淑兰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黄陂区退耕还林

刘惠东 彭飞 丁建超 李淑兰

摘 要: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农民增收、生态增效、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其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2002年国家开始全面展开规模宏大的退耕还工程,黄陂区自2002~2011年连续10年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38万hm2,其中坡耕地还林0.49万hm2,现已进入成果巩固和效益发挥阶段,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黄陂区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的后期效益情况,通过实地踏堪、抽样调查和查阅相关部门资料、走访农户等方法,围绕林地的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为加强和改进有关退耕还林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退耕还林;成效评估;黄陂区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5-0074-04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的基本国情出发,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国家得生态,群众得实惠"的利国利民工程。1 退耕还林工程概述及意义

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补助。

实施退耕还林,是从根本上治理黄陂区水旱灾害、改善黄陂区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农村结构的调整,加快了黄陂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是调整黄陂农业、林业种植结构和优化相关产业结构的良好契机,有利于发展林特经济、生态休闲旅游等符合低山丘陵地带特点的相关产业。

2 黄陂区概况

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部,总面积2 261 km2,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年均日照时数约1 540~2 180 h、无霜期255 d、降水量在1 000~1 200 mm,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 ℃。区辖8个行政街道,2个乡、6个镇、1个开发区、1个场、1个风景管理处。

黄陂区自2002~2010年底,完成坡耕地造林0.49万hm2,涉及全区16个街、乡镇,276个行政村,3.6万户,11.9万人。生态林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丘陵低山地带,占实施总面积的86.6%,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板栗、杨树等;经济林主要树种有浅刺大板栗,丰水梨等品种。生态经济兼用材树种,主要有油茶、茶叶、板栗等。从造林树种选择的分布地域来看,北部山区主要以茶叶、油茶、板栗等生态经济兼用林树种为主;中南部地区主要以油茶、湿地松等树种为主,经济林树种柿、桃、李等树种为辅;平原湖区主要以发展速生杨为主。

3 调查方法

查阅黄陂区2002~2010年退耕还林作业设计和自查报告相关内容及表格,并采信其总体相关数据。采取2人一组分2组的方式,以小班为单位,进行野外为期42 d的实地踏堪、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493.33 hm2退耕还林地(坡耕地还林),占全区退耕还林面积(坡耕地还林)的10%。对调查结果采取测量观察法、成本(重置)替代法、访问法等进行综合评估。

(1)调查地域:覆盖黄陂区16个街乡镇场81村510小班共计493.33 hm2,涉及3 658退耕农户。

(2)调查内容:抽样对象全部为2002~2003年度造林作业小班,主要调查退耕还林保存率,合格率,每亩收益,郁闭度,覆盖度、成林率6个主要指标。

(3)调查统计指标的内涵:退耕还林保存率=自查验收面积/下达计划指标面积×100% ;合格率=合格保存面积/下达计划指标面积×100%;每666.7 m2收益指每666.7 m2退耕还林地在年度内所产生的经济收入。郁闭度指单位面积上林冠覆盖林地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覆盖度指高度不高于1.5 m的树种,单位面积上林冠覆盖林地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成林率是指郁闭度≥0.2或覆盖度≥3.0的造林面积与单位面积之百分比。注:合格保存面积是指以小班为单位,成活率≥85%的造林小班为合格面积。

(4)调查数据分析:以小班为单位统计调查结果,按机械求和和算术平均等方法进行指标的分析评估。

4 结果分析

4.1 工程实施完成情况总体评估

(1)现有退耕林地林木保存及成活表现情况,在0.05万hm2样本中,合格保存面积481.77 hm2,占抽样面积的97.7%;成林面积353.22 hm2,成林率为71.6%;已受益面积332.64 hm2,受益率达67.4%。据此推算,全区合格保存面积为0.48万hm2,成林面积0.33万hm2。从中可看出板栗、茶叶、速生杨、樟、杜英、湿地松等6个树种的栽培表现性状优良占25%;油茶、桃、李、梨等栽培表现性状一般占75%。可见该区大多数树种的栽培表现性状一般。

(2)造林设计技术质量结构,全区16°以上坡耕地还林面积仅占43.01%,而16°以下的占到了56.99%,所以总体上以平缓坡地还林为主,因此在治理水土流失上功能有限。全区0.33 hm2以上坡耕地还林作业面积占81.29%,其中1.33 hm2以上的占到80.24%,较好地体现了集中生态连片治理和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工程实施原则。全区坡耕地还林中生态林比例达到85.41%,体现了坚持以生态优先的工程建设原则。黄陂区退耕还林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占全区退耕还林总面积的86.6%,这种造林相对集中的布局,符合退耕还林的政策要求和技术规定,也符合该立地条件实际。

4.2 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全区实际完成坡耕地造林面积0.49万hm2,增加了全区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使用了24个树种,这对改善和优化全区林相结构、丰富该区植物多样性、提升全区林地生态功能效益都有良好的积极作用。按照有林地中的防护林和用材林比无林地每年多蓄水1.33 m3/hm2,经济林比无林地666.7 m2/年多蓄水0.67 m3;有林地中的防护林和用材林比无林地每年减少水土流失0.33 t/hm2,经济林比无林地666.7 m2/年减少水土流失0.17 t;有林地每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44.7 kg/hm2,释放氧气32.67 kg/hm2的生态效益分析依据和标准,全区完成的0.49万hm2坡耕地还林,生态林可增加蓄水126.4万t,经济林可增加蓄水10.4万t,共可增加蓄水136.8万t;减少水土流失34.2万t,吸收二氧化碳49 358 t,释放氧气36 260 t。按国际通用标准,根据武汉市园林局2004年用替代法计算的每亩林地年均生态效益折合人民币 2.6 万元推算,按照各地与退耕还林农户签订的合同,退耕后林地要保存70年,那么全区0.49万hm2退耕林地70年,共折合人民币1 346.80亿元。

4.3 工程经济效益评估

4.3.1 生态林的木材经济效益

在4 213.33 hm2的生态林中,具有防护和用材林功能的杨树、湿地松、马尾松、水池杉等共计有763.28 hm2,按有林地中的防护林和用材林每年平均生长0.03 m3/hm2蓄积的木材,产生直接经济价值50元的标准算,全区坡耕地还林中,每年可生长木材蓄积5 724.63 m3,即每年可产生木材直接经济价值为57.246 3万元,按30年材积周期计算,全区坡耕地还林中生态防护林可由木材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为171.738 9万元。

4.3.2 经济林的经济效益

(1)保守估算:按经济林年平均产生直接经济价值200元/666.7 m2的理论较低水平保守估算,全区坡耕地还林中的720 hm2经济林,每年共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6万元。桃树、李树、梨树占到83.9%,因此可按平均受益期为8年计算,全区经济林可实现总价值1 728万元。

(2)抽样测算:按经济林实际666.7 m2产效益的结果分析计算,666.7 m2产效益达到2 000元以上的有10.08 hm2,每年共产生效益 30.24万元,按平均按受益期8年保守计算,可产生效益241.92万元(a);在坡耕还林地中亩产效益在300~2 000元之间的,全区有264.53 hm2,按666.7 m2产效益取其中间值850元计算,年共可产生效益337.273 2万元以上,按平均按受益期8年计算,可产生效益2 698.185 6万元(b) ;666.7 m2产效益在300元以下的有32.98 hm2年共可产生效益14.849 4万元,按平均按受益期8年计算,可产生效益118.795 2万元(c),以上三项效益合加(a+b+c),共可产生效益3 058.900 8万元。

(3)兼用林种经济效益:兼用林种茶叶、油茶、板栗等2 974.17 hm2。黄陂区兼用林种茶叶种植面积9.54 hm2,按抽样调查年平均666.7 m2产2 966元计算,平均按30年丰产期计算,共可产生经济效益1 272.947 88万元(a);油茶2 845.28 hm2,按抽样调查年均效益251元/666.7 m2,平均按60年丰产期计算,共可产生经济效益6.427 5亿元(b);板栗119.35 hm2,按抽样调查年均效益1 516元/666.7 m2,平均按15年丰产期计算,共可产生经济效益4 071.073 98万元(c)。三项相加(a+b+c),共可产生效益6.961 9亿元。

4.4 工程社会效益评估

4.4.1 黄陂区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吸纳国家直接投资 黄陂区已完成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0.49万hm2。按照退耕还林政策规定,退耕还林每666.7 m2补助150 kg原粮,折价210元,现金20元,计每666.7 m2每年230元,50元种苗补助费,生态林补8年,经济林补5年,国家直接资金投入20 278.4万元。

4.4.2 退耕农户直接收益

国家对退耕农户的直接补助为1.990 84亿元,平均到36 532户退耕农户每年增加人均纯收入150余元。林地经营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所需投劳投工较少,按每0.53 hm2坡耕地节约1个劳动力计算,0.49万hm2退耕地可节约9 250多个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按人平2 000元纯收入计算,每年可增加纯收入1 850万元。

4.4.3 退耕还林对推动和发展生态旅游的间接作用

黄陂区退耕还林主要在中北部实施,特别是北部为木兰生态旅游区,全区有86.6%的还林地分布在这一区域,其中分布在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等核心景区的有252.01 hm2,这为景区带来的景观的优化、环境的改善和一定经济效益。

4.4.4 退耕还林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黄陂区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积极推动作用,明显带动了林木种苗业、林产品加工业等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依托林地开办的林农乐、农家乐等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据黄陂区历年统计年鉴, 2002年黄陂中北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2 891元,至2011年底,中北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达8 277元,增长186.3%。2002年全区依托林地经营的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农庄有23家,至2011年已增至 197家,增长756.5%。自2002年黄陂区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区共培育各类优质苗木166.67余hm2,产合格苗10 000万株以上,按平均每株1元算,退耕还林工程带来的新增林业种苗产值为10 000万元。

5 讨论

5.1 面积保存率上讨论存在的问题

黄陂区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实际完成面积的合格率为达到97%以上,基本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造林计划,根据实际走访调查,不合格是还林后少数农民认识和经济效益不佳等造成管护不到位,林地荒芜、病虫害、火烧、人蓄毁坏等。

5.2 抽样调查效益综合评估讨论

从总体上看,黄陂坡耕地造林的立地环境条件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抽样调查表中看,全区坡耕还林地现有林木的长势,体现在树高、胸径等技术指标上总体上却处于中等一般水平。其生态林种达优良率的仅为28.4%,一般的为49.8%,即一般以上的占78.2%,未达到抽样调查总面积的80%;经济林中达到优良的仅占2.9%,一般的占86.5%,即效益达到一般以上的占89.4%。退耕还林全部树种在75%的表现性状一般。造成总体上长势和效益一般的原因,主要是造林整地挖穴规格等不到位,后期粗放管理位造成的。

5.3 投资总体效益讨论

国家在黄陂区退耕还林坡耕地还林中下拔的总投资为2.027 84亿元,但70年的林地可产生生态效益1 346.8亿元,全区坡耕地还林中生态防护林可由木材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为171.738 9万元,合计生态林可产生经济效益1 346.8亿元(a);经济林效益期统一按8年计算,按理论上每亩200元的保守估算的效益为1 728万元(b);生态、经济兼用林种,如板栗、茶叶、油茶共可产生经济效益7.0亿元(c)。生态林、经济林和兼用林三项效益相加(a+b+c)总量达到135.9亿元,是国家投资的667.6倍。如按抽样调查估算的经济林总价值为0.3亿元(d),与生态林的生态效益和兼用林的经济效益相加(a+c+d)后的总和为1 354.1亿元,是国家投资的667.7倍;如果测算4 933.33 hm2坡耕地还林的经济林和兼用林种的(不计生态折算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按前保守估算为7.134 7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351.8%,按抽样测算直接经济效益为7.23万元,占国家总投资的358.4%,两者均是国家投资的数倍。可见国家投资的产生的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无论从保守效益算,还是按抽样调查的情况估算,全区坡耕地还林后实现的总效益是远远大于国家下拔的造林投资的。

6 小结

黄陂区基本完成国家下达的坡耕地还林计划,且其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达到了国家政策和投入的预期目标。但部分林木生长和经营管理状况不佳,经济林的直接经济效益发挥还不够显著,建议加强林地后续经营管理,着力提升林地直接经济效益,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综合成效。

参 考 文 献

[1]孙时轩.中国树种造林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2]王九龄.中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3]孙时轩.造林学 (第二版)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李育才,张鸿文.退耕还林技术模式[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5]江泽惠.现代林业理论与生态良好途径[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6):1-7.

[6]黄鹤羽.建立生态良好的科技支撑体系[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6):28-32.

[7]北京林学院主编.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唐 岚)

猜你喜欢

黄陂区退耕还林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一家百年县医院的能力建设真经
武汉市黄陂区对口支援湖北口回族乡物资705万元
三道关口搭建妇幼健康新屏障——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巡礼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退耕还林建设之思考
浅析辽西凌源地区退耕还林工作的效益
以人为本 尚美育人——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二小学教改掠影
欠发达地区小学体育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摭谈——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