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深证交所定位扭曲

2014-04-29董登新

董事会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小板创业板市值

董登新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A股市场也应该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投资市场之一。未来中国股市可以三分天下:上证所将成为中国版纽约证交所,深交所将成为中国版NASDAQ,港交所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板。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沪深证交所必须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和市场化定位。

自1990年中国股市开门营业以来,沪深证交所大体经历了三大阶段。

1990—2000年:沪深市场采用行政手段平均配置上市资源。在2000年以前,沪深证交所按照指令性计划及IPO指标平均分配上市资源,在挂牌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品种及数量上,几乎是绝对平均分配。在此背景下,沪深证交所其实就是一个完全同质化的市场。这一阶段IPO对象主要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2000—2014年:沪深市场采用行政手段差异化配置上市资源。深交所因开发创业板的原因,暂时关闭了一级市场,这一期间所有主板IPO都集中在上证所。这是沪深证交所第一次根据监管部门统一安排进行“差异化”设计与定位:深交所致力于中小市值板建设,上证所则致力于大市值板建设。直至2004年6月,深交所虽未能推出创业板,但作为创业板的过渡性市场,中小企业板正式诞生了。

2009年10月,深交所创业板终于诞生,中国版NASDAQ拉开序幕。创业板为高科技、高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另一个股权融资市场,这有利于实施全民创业、科技兴国的重大战略。然而,自2009年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快速扩容,使其在IPO数量上占据上风;与此同时,深交所的小股本IPO不仅赢得了更高的发行市盈率,而且在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也明显高于上证所。在二级市场,上证综指低位徘徊,而创业板指数却不断创新高。在此情形下,沪弱深强的格局开始显现出来。

2014年:沪深证交所市场化分工及重新定位。在A股市场上,现行的IPO核准制实际上就是一种行政审批制,它通过长时间排队等候、打分投票等繁琐行政审批程序,优中选优、好中选好。它一方面,人为推高了IPO的标准和门槛;另一方面增大了IPO成本与风险,发行人和承销商因而报复性做高IPO定价,这就是新股三高的根源!

事实上,过高的IPO门槛,已经严重扭曲了上证所与中小板、创业板的市场定位。行政审批制下的排队效应催生了本能的“优选”功能,使得实际IPO标准“水涨船高”,并直接导致最终“过会”的中小板企业,其块头已达到了大企业的标准,或者至少是中等企业偏上的规模。

研究发现,上证所近半数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介于10—50亿元之間;十分巧合的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竟也如此雷同,它们也有超过半数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介于10—50亿元之间。总市值在10亿元以下的公司,上证所有两家,中小板居然没有,创业板仅有1家。这充分证明深交所的中小板、创业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市值板”,它们与上证所并无多大差别,其上市公司在规模结构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

为此,沪深证交所必须再次进行市场整合,重点是降低各自的IPO门槛。通过大幅降低A股市场的IPO门槛,全面推行注册制,让IPO身价降至平凡无奇,让深交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市值板”,尤其创业板应能包容尚未盈利的高科技、高成长公司IPO。同时,我们必须进一步降低上证所IPO标准,并接纳部分从中小板和创业板转板过来的“成熟公司”,最好将深交所2000年前上市的“老股票”一并转板至上证所。

这应该是即将展开的沪深证交所的市场化分工与定位的基本架构。唯有如此,才能将A股市场打造成能与纽约证交所和NASDAQ相抗衡的特色股市。

猜你喜欢

中小板创业板市值
19年一季度中小板涨、跌幅前50只股票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中小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中小板)
王怀南:奔向亿级市值
2015年A股中小板涨跌幅前50名个股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转型4个月,市值翻了6倍
老股转让市值最多的50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