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4-04-29赵彦宾
赵彦宾
引言:高科技的计算器已经能够代替人类进行繁难的数学计算,就如机械代替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样。教师要重新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和定位,在注重基础计算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意与实际运用相联系,增加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观念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數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数学更是学生计算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即使时光流转到了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时代的来临也不能改变很多教师仍将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的学习现状。部分教师甚至研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求在最短时间内精确地计算出结果。《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导向性: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由此不难看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侧重于口算、估算等生活化的计算培养,不再将繁难的计算作为教训内容。这是因为,计算机已经可很方便地代替人进行繁琐的运算,且正确率更高。
我们都知道,前些年银行系统每年都要进行点钞比赛,比的就是快和准确,然而,随着点钞机的诞生,这个比赛也寿终正寝。任何知识的存在方式都要受时代的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也具有时代特征。在计算机成为人们常用工具的时代,仍将培养和发展学生单纯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无异于机械化时代仍固执地用耕牛翻地,无论冠上何种时髦的名称,都是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呢?
一、重视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运算能力形成的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比如,学习10以内、20以内、5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表以内的乘除法时,教师要坚持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口算能力培养过程中,也要渗透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口算较大的数目时,让学生在头脑中经历和笔算一样的思维过程。语言表达是再现思维过程、促进思维发展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口算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还要引导学生陈述计算过程,重复思维经历,加深知识巩固,已形成惯性思维和计算定式。比如,11+25=?、19+24=?、36÷6=?等,学生在陈述口算的思维过程时,会先分别将两个数的个位与十位分别相加,然后再将十位与个位的和相加得出结果;在陈述乘除法的思维过程中,会借助乘法口诀完成。学生的陈述过程,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形成思维、计算的惯性和定式,比如,4+6=10、5+6=11、7+6=13等。长期的训练,能缩短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过程,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同时,培养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是数学的新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初步感知和对数量的估算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保证学生运算结果的正确。比如,22+33=?学生一眼望去,初步估算出在20——60之间。如果计算结果超出这个范围,那么出错的概率就较高了。
基础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其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对于相对比较繁难的分数或小数计算,教师则要注重运算规则教学上,加强学生的笔算训练,弱化口算训练,遵循运算方式的多样化原则。但是,一定要避免走进繁、难的误区,那些完全可以有计算机代替,没必要花费学生的过多精力。
二、注意将计算与运用联系起来。
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有大量纯计算性题目的存在,尤其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再加上小括号、中括号等,学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误。而这种题目却是字要结果,结果错所有过程全白费。这种题目基本没有实际的数学价值和应用实效,仅仅是训练学生的细心和计算能力,从数学思维、数学能力角度而言意义不大。新课标反对将计算与运用割裂开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任何一项学习都是为生活服务的,没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是徒劳。我们平时也会用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是,绝不会产生纯计算题目的枯燥感,那是因为解决问题的目的在驱使学生一步步寻找结果。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将计算和运用联系起来,将计算融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且数据的设置不要过分繁琐,尽可能将计算结果控制在两位小数内,防止因数目的繁琐影响整个学习过程。比如,我们可以将基本运算与面积知识综合起来,设计一个与家庭装修的题目,给出每个房间的面积、所用地砖的规格、墙壁的面积、墙砖的规格,让学生计算所拥地砖、墙砖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用到多种计算知识,却不觉得枯燥。这种将计算能力的训练融入到综合运用中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计算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题目,既联系实际运用又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学习“利率”相关知识的时候,在学生了解了关于利率的基本常识和计算方法后,教师给出一年、两年、三年的存款利率,然后然学生算一算自己的压岁钱存哪一种获益最大。每个学生拥有的钱数不等,再加上为了比较每种存法的收益,还要将利息加上算第二年、第三年的收益,数据自然会繁琐。但是,探求结果的引导下,即使遇到了较为繁琐的计算,学生也会在兴趣的引导下想方设法求出结果。这种结合学生生活设计的数学题目,绝对比“王奶奶要存1000元,请你帮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这种题目更感兴趣,学生的计算内驱力也能发挥到最大。
当然,在学生计算过程中,遇到较为繁琐的数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提高计算效率,推动学生数学学习中计算方式多样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认为到目前阶段除基本计算能力外,教师没有必要再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因为,即使学生以后从事与数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无论我们如何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可能赶得上计算机。我们再去观察周围生活,小商贩都开始使用电子秤,只要输入单价,商品价格马上出来,那种繁琐的计算已经没有用武之地。超市的收银员更不必有多高的计算能力,只要扫码、输入付款金额,找零数目马上出来,只要按机器操作即可。数学教学训练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只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基本的工具和能力,保证数学学习顺畅进行,而不再是一种特长和技能。教师有必要对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重新的定位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