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玉米栽培技术的不足与对策
2014-04-29王飞代利军
王飞 代利军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于当前玉米栽培技术现状的描述,对玉米栽培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玉米品种不够优质、土壤翻新不彻底、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田间管理疏忽、玉米苗期管理不到位、玉米病虫害等影响玉米栽培技术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技术 栽培选种 病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51-01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也来越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为了实现中国农业大国的农业计划,国家进行大力度的政策扶持,鼓励人们发展农业,同时积极研发农作物栽培技术。而在众多的粮食作物中,玉米的栽培面积位居粮食作物之前三,为了增加玉米的产量,玉米生产规模朝着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模式前进,国家越来越重视玉米栽培技术的改进,为玉米产量的增加奠定了基础。
二、玉米栽培技术现状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玉米栽培技术会经常出现一些常见问题,这些常见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生产人员疏忽,田间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受各地方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耕地条件、区位因素等做出因地制宜的调整,同时对玉米技术中常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做出预防与处治,不断改进玉米栽培技术。
三、玉米栽培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1. 玉米品种抵抗病虫害、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玉米产量的提高跟玉米品种本身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玉米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水分,气候环境优越下产量才会更高。而我国的玉米品种不够优良,抗病虫、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改善玉米品种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2. 种植前土壤翻土不够彻底
玉米生长形态长硕,比普通农作物需要更多的养分,而吸取养分则要靠玉米的根部,所以一般玉米的根部都非常粗壮,深入地底。在玉米种植前没有深入的翻耕,玉米无法深入吸收土壤里的水分与养分,在遇到恶劣天气时,玉米植株就容易倒覆。
3. 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
在运用玉米栽培技术时,不能准确的衡量玉米种植的密度也是玉米种植技术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玉米生长过程中必然经过枝叶繁茂的过程,跟其他粮食农作物相比,玉米种植需要的空间就更难掌握,农民不能判断合理的种植密度,都是依靠经验来决定玉米种植密度。而种植密度又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解决玉米栽培技术中所遇问题的途径
1. 认真选种
在玉米播种前,需要对玉米的种子进行认真选购。在分析当地自然环境之后,趋利避害选取最适合的种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培育出了新型杂交玉米种子。选购枝叶收敛,种子抗性强的品种,即使在突发天气灾害下,只要及时处理,也能够存活,另外枝叶竖直,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减少了每株玉米所必需的生长面积,对于大面积种植的农民来说,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玉米的收益。
2. 仔细耕土
选好种之后,就要对播种前的土壤进行深耕。为了使玉米苗的根部茁壮成长,翻土的深度要深于地下二十公分,翻土工作越充分,玉米生长越茁壮。准备工作做好后,选定适宜的天气进行播种,这样做有利于防止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种子存活率的影响。在气温方面,而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区分,平原日均温高可以在初春时进行播种,在高维度地物,日均温较低,太早播种达不到玉米生长的基本温度条件,种子就要遭受低温侵害,很难成苗。选定播种日期后,在播种时要整体考虑种子播种时的一致性。其中包括播种密度、播种深浅等,以免出苗不齐。在玉米栽培技术中,前期的选种、耕地、播种是玉米栽培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认真而又细致的准备之下,为玉米产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3. 防治病虫害
在应用玉米栽培技术时,防治病虫害是玉米栽培的重点工作之一。病虫灾害一般出现在降雨量丰沛,农田排水不畅,气温较高的时期。农田有大量积水,高温、高湿为病虫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玉米生长最脆弱的时候就是成苗阶段:一方面,低温冻害可能使种子在还未破土前就已经死亡;另一方面,刚破土而出的玉米苗在不利的积水条件下遭受病虫灾害的威胁。因此,治理病虫害要从苗期开始,在玉米苗成长初期,应及时监控玉米苗生长情况,做好田间病虫监测工作,雨水过多时做好田间排涝工作,降雨稀少时注意农田的灌溉工作。病虫防止要以预防为主,实行综合防止。发现病虫初期可以采取生物防止,若局势不能控制,再实行化学防治。化学农药的使用会使玉米产生抗药性,同时农药的使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使土壤肥力降低,要谨慎使用。
五、总结
玉米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对提高玉米总产量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了目前玉米栽培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着重体现在玉米种植的两个重要时期,并通过分析和论证,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玉米栽培技术的更好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郭银巧. 玉米栽培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农业大学,2005.
[2]邰连春. 基于工学结合的玉米栽培技术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0,12:145-147.
[3]郭银巧,李存东,赵春江,郭新宇. 玉米栽培理论及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5,01:95-98+102.
[4]孙丽惠,陈长青,李月明,孔菲,叶雨盛. 浅议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研究进展[J]. 辽宁农业科学,2011,04:64-66.
[5]王延波. 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及优化栽培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