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生命教育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14-04-29张智英

俪人·教师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张智英

【摘 要】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愈来愈引起广泛的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以试论生命教育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为研究视角,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误区进行阐述,以期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得以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性建议,进而增强初中语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生命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 参考性建议

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以生命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纷繁的世界中定位自己,提升自己,创造价值,绽放美好的教育。【1】

2.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误区

2.1 生命教育就是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承载着教化思想、启迪灵魂、儒化人性的重要任务。【2】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既体现课标要求,又是课程实施必然所在,“道德过程也是智育过程”。然而,当前把语文课变成思想政治课已成为很多语文教学的常态,情感目标政治化,德育培养有所偏离实际。政治指挥棒依然制约着教育工作者的个性理解,而文章中透射出来的编者意图即要按部就班地传递给学生,达成道德洗脑的目的,而广大教师也已然习惯于将正面人物打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3】如《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中,在面临坠机的危急时刻,机组人员在干什么?警卫在哪里?是否要系上安全带?教材选文尽管基于历史事实,但为了营造一流的效果,编者的艺术加工便不顾一切。而教师也已习惯于接受这样的安排,并习惯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去引诱学生一点一点地提炼出周总理的超人形象。如此不切实的道德目标已经背离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使得德育的内容空洞而虚假,充满了政治化的痕迹。

2.2 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形式化

教科书是师生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载体,是教师体现教育思想,“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媒介。【4】然而,当前教材选文形式化,有淡忘生命情感体验之嫌。如“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下选入了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全文深刻地揭示了1921年前后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但对涉世不深的初一学生来讲,他们“对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难体会,要求把握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更非易事。”(援引网络文章)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资料助读或布置充分的课前预习,才可以带领学生探索鲁迅小说的深刻性。否则就很容易消弱学生阅读鲁迅的兴趣,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学生内心。

3.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参考性建议

3.1 依托教材内容,充分挖掘生命意义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具有生命意义的东西。要通过重新审视教材,会发现其中不乏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要通过讲解课文,能抓住介紹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契机渗透生命教育,抓住挖掘文章中的生命内涵契机以增强学生生命意识,抓住欣赏生命意象的契机以引领学生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抓住阅读教学中情感领悟契机以引领学生重视生命。比如,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一诗,语言朴素却饱含深刻的道理,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在诗中均得到全面的体现与诠释,而且诗中也蕴含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善于应用这些素材,注意从中挖掘与提取生命意义,加强学生的生命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3.2 强化课堂教学,增强生命教育意识

3.2.1 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探究情境,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可以自主探索与学习,这有利于推动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善于给予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和谐氛围中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珍贵,找到自我价值与自信。

3.2.2 加强体验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加强学生体验,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文章之间逐渐形成一定的对话体验,让学生融入课文中,走进作者,走进人物的灵魂,感悟生命的真谛,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3.3 注重扩展阅读,增加学生对生命教育情感的体会

不断加强学生对生活、社会和生命的感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和尊重自我,进而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默默奉献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阅读《朝花夕拾》,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绝望与愤怒,使其能够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阅读《林中小溪》,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内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文中领悟不断进取、不断奋斗的精神;等等。

4.结束语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明确生命教育内涵及其现实实践误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元而有效的教学形式,通过依托教材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注重扩展阅读,重视讨论与合作教学等方式,推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促进学生的健康而全面发展,并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推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新兵:《摭谈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 中学教学参考.2011-04-20.

[2]李毓志:《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0-05-01.

[3]李毓志:《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0-05-01.

[4]刘义民:《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3-11-20.

[5]靳敏:《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05-15.

[6]刘丽君:《例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3-11-15.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