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学子梦想 百年纺织荣光
2014-04-29
早在20世纪初至上半叶中期,中国纺织工业就形成了上海、青岛、天津三大基地“三足鼎立”的格局,其后快速发展,被人们誉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上青天”时代。而在这三个地区里,与行业分布所对应的三所纺织类院校——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原华东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北京工业专门学校)以及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原山东纺织工学院),也在我国高校的行业类院校中以其充分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和国际化视野,为纺织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众所周知,我国的棉纺、棉纱、棉布、印染布、毛纺,包括针织印染、服装的产能,目前在全球位列第一,然而,欧美和日本等国的纺织业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销售额,正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开发高科技纺织类产品,并取得显著成果,预期这将成为全球纺织业发展的新趋势。那么,如何加快我国高科技纺织技术的研发,达到技术创新和关键要素的优化组合,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变为现代生产力,已成为纺织行业及“上青天”高校等纺织院校努力的方向。
上天入地:看纺织七十二变
毛寄志
你想过自己会读什么样的大学吗?在此。我想说说我的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上,是天津大学城组画里色彩靓丽的一幅风景画。学校占地2800亩,建筑面积121.21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和整体布局体现出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的现代大学理念。路网与水系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一城绿色半城湖”的学府美景,置身校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工大古朴浓郁的人文精神。
我就读的是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这个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开始,中国的高等纺织教育则从北京工业专门学校1912年增设的机织科开始。这成为我校的历史渊源,2012年是我校纺织学科建立100周年,也是中国高等纺织教育100周年。
2012年是充满意义的一个年份,这一年,我校纺织学部开展了“经纬百年织锦绣”的百年纪念日活动,进行了高等教育纺织学科百年回眸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纺织学科从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到如今航天航空复合材料应用的新型转变;充分了解到宋末元初黄道婆对纺织工具的发明以及现在科研人员对纺织机电一体化更深入的探索;惊叹着从聚合的分子到纤维再到织物设计的华丽转身……纺织学科是工大的龙头学科。疫情肆虐,生命危急,我们为一线战士织出了最安全的铠甲;地震来袭,山河破碎,我校为灾区提供了世界上最精巧的滤水技术;火箭轰隆国运昌盛,我校为“神舟”献上了最精良的尖端材料。纺织专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织布”,而是“给导弹穿上防护衣,给火箭戴上安全帽,给‘嫦娥撑起支架……”纺织学科正抬起龙头,腾飞世界。
大一,愣头愣脑地坐在座位上听院长介绍专业概论,告诉我们纺织主要分为产业用、服饰用、装饰用三大类。而现在产业类应用突飞猛进,比如卫星探月使用的复合材料。当时便是一阵惊叹,我们带着对纺织的激情投入到大一大二的基础课学习中。
在大二第二个学期,我们开始慢慢接触专业基础课。在此之前,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专业方向。纺织分为五个专业方向——针织、纺设、纺贸、纺科、纺检。我选择了纺设这一专业方向,所以除了基础的学习之外,还要学习素描、织物图案设计,PS、AutoCD等软件。没有绘画基础的我们开始学习素描时通通面对着那张白纸发呆,不敢下笔。老师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为了成为一名好的设计师而去做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们看着以前师哥师姐的练习,也可以像模像样地交出不错的作品。所以没有素描功底的学弟学妹不用担心自己是否会画画。
而作为工科生,我们不仅要接触物理实验,还要进行金工实习,比如热处理、锻压、焊接、铸造、模具钣金。不仅锻炼我们动手能力,也同时锻炼着我们的思考创新能力。在大三全面展开的专业课学习里,有八周的现场课让我们对现代纺织技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为基础课程的学习带来更直观的感受。织造课程的老师总会在上课的时候穿插一些关于纺织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机械设备讲解,因为在纺织不同工序之中会对应不同的设备,老师们在讲解分析这些设备运作原因时,便会穿插以前大一大二学到的基础课程知识。除了课程的学习,实验课也颇为有趣。在真正当了一次织女的实验中,挑选纱线,设计织物结构,计算各个数值,织只是实验最后最轻松的工序。最麻烦的当属穿综丝眼,三四百根细如发,丝丝纠缠的纱线一根根穿入每一个综丝眼里,并且要记住自己的穿综规律,若一根纱线没穿对,后面织出来的织物也会走形。织布可谓一着不慎,失之千里。
现代纺织并不像古书中描述的织女坐在一台木质织机面前,在哐哐声里投梭打纬,脚踩踏板,现代的纺织技术与科技接轨,我们学习纺织技术需要诗情画意,更需要一颗细致的心。
他为“天宫”编“翅膀”
鲁琳 段然 邱登梅
很多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天宫一号,而它的继任者天宫二号也将开始搭建中国人的空间站。可你一定不知道,天宫的“翅膀”——太阳能电池板材是由东华大学的陈南梁教授亲手编织的。
陈南梁是标准的“60后”上海人,理工成绩好,曾经的梦想是做医生。可考大学时,父母因为怕他毕业分配到外地工作,并没满足他的专业志愿。就这样,陈南梁考进了东华大学前身——华东纺织工学院的针织专业。他坦言,入学时根本不知道“针织”是搞什么的。第一学期,陈南梁有些自我放弃,觉得读书很没劲。直到他接触到物理学、机械原理等课程的名教授,并了解到纺织不是只有服装、床上用品、窗帘地毯等,比如人造血管就是医用纺织品。陈南梁突然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理想追求的最接近之处。他开始卖力学习。搞起科研,不曾回头。
在科研的过程中,陈南梁发现纺织通常是经线、纬线十字交叉,而“经编”则是在45度甚至20度等方向上再编一路线,这样的结构更为“刚柔并济”。他也在国外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国内纺织机械基础薄弱,纤维材料也缺乏,“经编”虽有技术却无用武之地。但陈南梁没有完全放弃,他经常跑去外国企业来沪参加的展会,把各种经编产品研究透彻。为了把风叶编织技术学到手,他还到德国凯撒斯劳滕大学定向交流。
终于,陈南梁创造出一件完全不同于布料的增强型纺织品,这也让航天人找上门来。而陈南梁一入“门”才知道,空间站系统属于低轨道航天器,与地球虽近,但空间环境不好,不仅太空垃圾多,还充斥着“原子氧”、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极易氧化报废。而航天器大量配备的太阳能电池帆板,正是铝合金制成的。用不会被氧化的玻璃纤维,经编“太空能源之翼”,能否替代兼具轻量和强度的铝合金帆板?高品质玻璃纤维如棉纱般柔顺,直径必须达到5微米,约常规产品四分之一粗细。这一级别的产品国外虽有,但绝不出口。
航天任务如山,经过三个月的奋斗,“天宫”终于有了新“翅膀”——这种经编网格刚中带柔,形成中空结构,不仅散热性能好,而且可以双面发电,除了向阳一面的阳光发电,背阳一面也能利用地球反光发电。陈南梁自豪地说,天宫一号解决了光电供能和长期留轨问题,相比2年设计寿命,可大大延迟“退休”。在这次“太空纺织革命”中,陈南梁及其合作者自主设计和制造了特种经编机,3年攻关期间取得七八项发明专利。基于这套研发系统,陈南梁已向航天系统交付金属细丝经编而成的卫星天线,其直径可达32米,远远大于卫星本身。比起铝合金制成的锅盖形小天线,它轻巧结实,信号反射面积和效率大增。
“如今才发现,这个航天产品的经编世界似乎是无限的,还可以做出很多东西来。”从自己手中“编造”出全新事物,年届半百的陈南梁发现此时,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大学时的梦想。最近,陈南梁还用镀金金属丝编结出我国首款星载网状天线,今年也将伴随高性能通信卫星上天。
师心不改,坚守纺织
王瑞 宋广礼
一个学科的昌盛不仅在于学校领导班子对于教育发展的总体把关,更在于老师勤勤恳恳的付出,老师的铁肩担起教书育人的道义,老师的双手谱写科教兴国的华章,三尺讲台,我们用一辈子的光景来坚守;百年纺织,我们以一片拳拳之心去追随。
作为国家级精品课“针织学”的负责人,我们与我们的教学团队深有体会:“世界工业革命从珍妮纺纱机开始,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纺织工业为我国的的四个现代化淘到了第一桶金,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作出了巨大贡献。百年纺织的内涵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我国的纺织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可用之才,百年是纺织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起点,行业和企业仍需要大批纺织人才,所以我国纺织高等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工大的老师们严谨而认真,对待教育事业充满着热情和执着,为了使复杂而又细微的机械动作能够更好地被学生理解,我们自己动手研制了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搜集了大量的织物样品,并制作成电子教案,供学生学习参考;为了使学生尽早接触实际,我们积极为学生暑期实践活动联系实习地点,跟踪实习进度……特别是在实验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先进的实验设备,我们既做教师,又做实验员,带头参与安装调试和学习使用这些设备,并且做到最先掌握,最先应用到教学当中去,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
至于纺织学科的改革方向,作为一直战斗在纺织高等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我们的看法是:“现代纺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纺纱与‘织布,而是集材料、能源、信息于一体,融汇了纤维、产品、管理、贸易、艺术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科学知识的综合学科。基于此,我们的纺织学科在发挥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更要以纺织为依托,通过与相关学科的深化交叉和结合来进一步提升纺织学科与教学的水平。一方面需引进交叉学科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相关学院合作,促进相关学科科研与教学的进步,相互融合、共同提升,在教学与科研中逐步体现现代纺织智能化的内涵。”
我们这一代纺织人,坚守着最初的梦想,从学子到老师,从青丝到白发,我们将一直在讲台上坚守着,用知识浇灌出更多的纺织之花。作为教师,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我的学生为纺织业发展贡献力量,这就是专业的传承,这就是纺织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