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虎”现象的认知结构分析及矫正方法

2014-04-29王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马虎认知结构

王艳

〔关键词〕马虎;认知结构;元认知干预

每次考试结束后,考场外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一拍大腿:“呀,又马虎了!”对于马虎的原因,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是性格或态度方面的问题,觉得马虎是由于孩子天生就是个马大哈,是个急性子,或是由于对于学习、作业的态度不认真导致的。元认知干预技术课题组在金洪源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多年在校临床实践,运用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对中小学生出现马虎现象时的认知结构进行剖析,从而对马虎的心理机制有了新的科学解释:马虎是一组错误的程序性知识在自动运行,是一种潜意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矫正:即在做容易马虎的问题时,加入策略性知识来监控个体的思维,指导个体对这一问题加以注意,并按正确的程序和步骤来做题,通过多次练习、强化使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形成一种好的审题、做题、抄写、用草稿纸等习惯,最终改变马虎这一问题。

一、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

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主张将知识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描述世界是什么或怎么样的事实知识或概念性知识,包括符号、事实、公理、定理、概念等。如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对外回答“怎么办”的操作性程序知识,是用于处理外部事物的程序性知识技能。它一般以潜意识状态储存在大脑中,能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自动运行并且表现为能力。程序性知识以C-A为产生式,其中C(condition)为问题情境;A(action)为对问题情境作出的反应。例如穿衣服的过程就是一组程序性知识:当要穿衣服时(C1),先把要穿的衣服拿出来(A1),当把衣服拿出来时(C2)看看衣服的反正和前后(A2);当确定了衣服的反正和前后(C3),就先穿一只胳膊(A3);当穿好一只胳膊(C4),就穿另一只胳膊(A4);当两只胳膊都穿好后(C5),就整理好衣领(A5)……直到完成。

策略性知识是对内回答 “怎么办” 的知识,是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专门用来监督、指导、调节个体大脑内部记忆、思维等学习活动以及个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等的知识。例如,在做一道求物体的质量的物理题时,如果答案为负数,你的大脑会监测到:物体的质量不可能是负的,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于是你回过头来检查:是审题错误?是公式用错了?还是计算中出现马虎?这时所用的知识就是策略性知识。

二、马虎的实质是一组错误的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是潜意识行为

下面我们就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角度对几种常见的马虎现象予以分析。

1.审题不认真

(1)不读完题,跳跃性审题

在学生做题时,尤其是做难度较低、很熟悉的、经常练习的题时,经常不读完题或跳跃性审题。例如:在物理学中,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如铅笔芯、陶瓷、金属等物体中,不容易导电的是( )。

许多学生的答案是导体和绝缘体,而正确答案为导体和陶瓷。得出错误答案的学生在做此题时,当看完第一个空,就知道这是一道平时经常做的题,所以后面的题干直接略过,在第二空上写上平时常做的题的答案。

(2)审题不仔细,大脑对已知条件不进行加工

例如:一条光线射向物体表面,经反射后它的传播方向与原来的传播方向夹角是40°,反射角=

。90%的学生答:20°,而正确答案是70°。对于这道题,答错的学生在看到正确答案后会立刻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信息加工理论中多次循环重复 “定向—抽取特征—对照”过程,实质上就是在审题时,大脑对题干中的每一个信息进行加工、思维、正确表征的过程,是正确的审题程序中的一部分。将马虎问题的根本原因归结为程序性知识的自动运行,可以清楚解释精确视觉能力训练对解决马虎问题效果不好的原因,这是因为程序性知识的运行都是在某种具体情境下激活并自动运行的,单纯进行精确视觉能力训练而不与实际应用情境进行联结,在做作业或考试时学生大脑中运行的仍旧是错误的审题程序,正确的审题程序性知识不能被激活并自动运行,所以马虎依旧改不掉。

2.误写

误写一般表现为:(1)计算过程中抄错数字,例如将上一步骤中的2m抄成2n;(2)将答案抄在作业或试卷上时,将86抄成89;(3)做选择题时,心里本来是想选B,但在手上写的却是D;(4)草稿纸太乱,看不清楚或周围干扰信息太多,而将数字或字母等看错或写错。

用知识分类观分析这几种误写的原因,其实就是学生做题时大脑中运行的程序性知识不正确。正确的做题程序性知识应该是:当理解题意后开始做题 (C1),就要集中注意力思考、运算(A1);当心里计算出结果时(C2),就要注意将思维的结果认真、准确地写在本子或试卷上(A2);如果需要将上一步中的一些数字、符号抄入下一步(C3),就要认真、准确地抄写,精力要集中(A3);如果需要在草稿纸上运算(C4),就要整洁有序地使用草稿纸,字迹要清晰易辨别(A4);当将一个步骤完成时(C5),就要集中注意做下一步:要认真抄写,有序使用草稿纸(A5)……直到把题做完。在做题过程中,必须严格运行这组程序,不能跳过其中任何一个C—A,上述例子中(1)的马虎是因为没有正确运行C3—A3;(2)的马虎是因为没有正确运行C2—A2。

3.思维定势

消极的思维定势对解题的干扰作用很大,例如:6+3=9,5+2=7,7+4=11,8-3=11。学生在一连做了几道加法题后,会产生接下来的也是加法题这种心理倾向,这是典型的思维定势的干扰作用。但是,从知识分类观的角度分析,这种反应实际上还是由于错误的审题或做题程序造成的。

消极的思维定势可能是审题不认真造成的:即审题时进行跳跃性读题,直接忽略了题干中所给的信息(运算符号);消极的思维定势也可能是做题程序不正确造成的,即每读一个信息时,大脑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加工,即虽然看到了“-”号,但大脑却未对这一信息进行准确表征,而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两个数字上。由此可知,由思维定势引起的马虎本质上还是审题或做题的程序性知识错误造成的。只要在做题时,大脑中严格运行正确的审题和做题程序,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作用自然就克服了。

以上三种在读、写、想时出现的马虎之所以难以克服是因为它们是在做题情境下自动运行的程序性知识,也就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即自己意识不到的或意识到但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金洪源教授提出,潜意识行为的本质是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在某种情况下自动出现的反应。后天习得的潜意识行为容易获得,也容易消除,这就是纠正马虎的理论依据。

三、缺乏策略性知识导致的马虎

一些学生在考试中,常因时间不够或某道题没做出来而心理紧张,导致后面的题出现马虎;也有一些学生,在考试或做作业过程中,可能会突然想到一些琐事,比如今天父母吵架了,或是自己刚刚与同学发生了摩擦等,引起了消极的情绪,使后面做题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的错误;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过度兴奋的积极情绪导致马虎,比如家长许诺赶快做完作业,一小时后带他去游乐场玩。

以上情况并不是因为大脑中的审题或做题程序不正确,而是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和过度兴奋的积极情绪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做题程序性知识的运行,同时又缺乏正确的策略性知识应对导致的。

策略性知识是专门用来调控、指导、解决个体大脑内部记忆、思维等学习活动以及个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等的知识。当一个具有正确的策略性知识的学生在考试时发现时间不够了、心里开始紧张时,会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然后再抓紧时间答题;而没有策略性知识的学生则会在发现时间不够时,就开始紧张,只知道一味地催促自己:快点儿、快点儿,时间不够了。结果则是越催越慌,越慌做得越慢,然后更慌、更慢,出错几率更大。可见,具有正确的策略性知识对于解决因焦虑情绪而起的马虎是至关重要的。

四、对马虎的矫正方法

既然我们认识到马虎的发生是由于大脑中运行了错误的审题或做题程序,或由于情绪干扰使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了正常的审题或做题程序性知识的运行,那么只需用正确程序代替错误程序,或在情绪有变化时加入策略性知识将情绪调整到正常、平静的状态,就可以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1.认知调整

让学生知道马虎的原因,主要是审题或做题程序错误,或情绪有起伏时缺乏应对策略。使学生明白马虎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态度问题,而是后天学习获得的,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习惯,后天习得的行为容易形成,也容易消除,所以马虎问题可以解决。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态度予以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2.找出学生易出现马虎的问题类型,设计正确的程序性知识

通过分析学生的马虎现象及与学生进行沟通,找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易马虎,是审题、运算,还是抄写等,然后根据具体问题与学生一起设计正确的审题或做题程序性知识,即正确的做题步骤。

3.通过暗示学习使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尽快自动运行起来

针对初高中生,可以进行临床放松训练使学生快速达到高效的学习状态,然后引入易马虎的问题和正确的程序性知识,通过多次临床训练,使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在大脑中达到优势兴奋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自动运行。

对小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在小学生学习状态很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谈话、编儿歌或口决、做游戏、角色模仿等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学习正确的做题程序性知识,并通过多次练习,使正确的程序性知识能在具体情绪中激活并自动运行。也可以请家长配合,在孩子每晚快要入睡及早上刚刚醒来,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将正确的程序性知识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教给孩子。

4.学习正确的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样,可以通过临床训练或日常生活中的暗示学习获得,使学生学会在紧张或其他消积情绪出现时,主动通过深呼吸、做小肌肉放松等方法来应对不良情绪的干扰,避免由此引起的马虎。

五、对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1.学习时要尽量保证学习环境安静,噪声及其他干扰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势必会打乱正确的做题程序,出现不该发生的错误。

2.让孩子严格按照老师要求的步骤做题,切忌为省时省力将两步合并为一步计算,将两步合为一步导致的计算错误在中小学生计算错误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

3.在学习或做作业前,家长不要许诺一些奖励,以免引起孩子情绪变化或急于求成,导致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马虎。

4.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草稿纸的习惯,草稿纸使用要整洁、有序、字迹清晰,切勿乱写乱画,以免看错或抄错。

5.让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通过自我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错误,立即重做时可以及时纠正错误的做题程序性知识,并培养正确的做题程序。

6.不要因马虎呵斥孩子,因为马虎并非学习态度的问题,呵斥只会增强孩子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

注:本文系金洪源教授主持的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实施”(JG09DB17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33)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马虎认知结构
小马虎又错了
再见了,马虎猪!
糊涂的小马虎
巧用纠错,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小马虎又错了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小马虎的糊涂演讲
帮小马虎改错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