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河南省内黄县农林产品深加工的调查及思考

2014-04-29林艳霞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8期
关键词:深加工思考

林艳霞

[摘要] 河南省内黄县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该县农林产品资源丰富,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经济优势,该县大力兴办农林产品深加工,初步形成了五大农林产品深加行业,掀起了增收致富热潮。本文试从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林产品 深加工 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4-0083-01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该县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优质粮食小康县、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县、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河南省农产品加工集群县、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近年来,内黄县围绕丰富的农林产品资源,大力开展农林产品深加工,逐步形成了腐竹、林木、花生、三粉、红枣等五大加工群体,为全面掌握内黄县农林产品深加工建设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强力推进,进一步加快农林产品深加工的步伐,我们对全县农林产品深加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内黄县农林产品深加工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内黄县从做大做强农林产品产业的需要出发,围绕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把建设农林产品深加工特色小区作为产业发展平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鼓励企业集中连片发展,促进了农林产品深加工的快速发展。

1.腐竹深加工。腐竹深加工主要集中在内黄县二安乡。腐竹生产基本实现了“小区化布局、工厂化生产、公司化经营、行业化管理”,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发展。至2013年底,全乡腐竹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亿元,增加值8000万元,税金75万元,分别占全乡非公经济的60%、80%和50%,腐竹加工业带动了批发零售业、物流运输业、彩印包装、畜牧养殖、餐饮服务和农村沼气建设,全行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51%。

2.木材深加工。目前内黄县初步形成了两个木材深加工小区。一是以豆公乡为重点的杨木深加工。企业多集中在豆公、田氏、石盘屯、楚旺、宋村五个乡镇,加工厂近400个。二是以梁庄镇为中心的木材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李官寨、白庄、梁庄和三拐四个村,个体加工户130家,主要产品以桐木拼板、杨木多层板为主。

3.花生深加工。花生深加工主要集中在城关镇卞庄村,村内从事花生内外贸易的销售公司有20多家,年交易花生米(果)15万多吨,产品直接出口国外市场,是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花生集散地。销售公司作为行业发展龙头,带动花生收购、剥壳、精选、分检等多个工序,上千家专业加工户参与其中,并辐射到周围的10余个自然村。

4.三粉深加工。三粉深加工主要集中在亳城乡裴村,裴村三粉加工起步较早,全村85%的农户具有三粉生产技术,生产经验丰富,多年来自发形成了生产销售体系。目前全村有粉条加工厂91个,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年加工量在6000吨以上。由于受生产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为季节性生产,一年只生产4个月,90%的家庭作坊设施简陋、产品单一、档次低、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不高。

5.红枣深加工。红枣产业是内黄县的传统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以晒制干枣为主,主要集中在后河镇,生产工艺以自然凉晒和熏干为主,尤其是熏干技术,由于工艺简单、投资少、成品率高,在全镇普及。全镇建有熏房2000多个,遍布全镇各个村庄。

二、农林产品深加工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加工模式阻碍了农林产品深加工向纵深发展。如红枣加工,靠凉晒生产出来的红枣卫生条件差,且精品货少、大路货居多。而三粉深加工又多以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为主,受季节性影响,农民收入起伏较大,影响生产积极性。目前集中连片式发展,既缺乏精深加工企业和大项目的带动,又缺乏群众基础。

2.基础设施不到位。要想大力发展农林产品的深加工,就必须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基础。以豆公乡木材深加工为例,按照规划,如想集中连片生产,按照水、电、路配套资金以及土地补偿费就高达上千万元,乡、村两级都无力承担,又缺少筹措资金的有效渠道,集群化发展只能暂停实施,等待时机。

3.乡镇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重视程度上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上,除二安乡抓住集中整顿时机,坚持集群化发展、规范化运作外,其他乡镇动作不大。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受国家日趋收紧的土地政策的影响,农林产品的深加工因为都涉及土地问题,如果乡村没有可调剂的土地,置换土地方案就迟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集群化建设上,除二安乡腐竹加工厂因受当时形势所迫,县、乡政府下力气建设外,其他的乡镇在督导力度、土地政策、资金扶持、职能服务、治理力度等方面存在不到位现象。

三、对内黄县农林产品深加工的建议和思考

做好农林产品深加工,既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循环经济、区域经济,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鉴于内黄县农林产品深加工的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议如下:

1.各有侧重,分层推进,逐步实施。要充分利用内黄平原农业县的先天优势,重点抓好腐竹、木材、三粉、花生、红枣、尖椒等深加工。根据各个乡镇的产业基础和条件,按照“各有侧重、分层推进、逐步实施”的思路,稳步推进。如二安乡腐竹深加工要重点抓示范带动,抓集群化发展;城关花生和豆公、梁庄木材深加工要以规模扩张,集聚发展为目标,重点抓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亳城乡三粉生产和后河的红枣深加工要以实现清洁生产、连片发展为目标。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乡镇要会同县有关部门,解决好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资金配套等问题,县供电、通讯、交通、水务等部门要根据需要抓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县重点项目扶持资金、产业结构调整扶持资金要适当向农林产品深加工倾斜,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带动能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3.加大质量监督和服务。对食品类生产企业和加工群体的产品质量要加大监督和服务力度。制定完善相关农产品的管理办法和产品标准,按照清洁生产和食品安全的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4.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产业发展相对集中的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企业权益,保障企业利益,享受公共资源,促进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深加工思考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农产品深加工 亦喜亦忧谨慎前行
我国有机食品深加工有待拓展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柿子深加工助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