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异性交往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的课例研究

2014-04-29谢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中生

谢伟

〔关键词〕高中生;异性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

一、主题解析

高中生异性交往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之一。辅导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辅导的设计和实施。

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的把握,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钟志农老师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五个基本理念,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二是对心理辅导的正确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从本质上看是团体辅导,辅导教师需要对团体运作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将个别辅导的态度带入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是这样描述“辅导”的:“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其间辅导员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经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入已经改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

钟志农老师认为一个正确的辅导理念的表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教师对辅导主题在理论上的辨析;确定这一主题的针对性是什么;实施这一辅导主题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对于高中生异性交往辅导,该如何把握辅导理念,并基于对理念的透彻理解形成流畅的辅导设计,从而实现辅导目标?以下以浙江省首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现场赛课中的四节高中生异性交往辅导活动课为课例进行阐述。

二、课例呈现与分析

(一)辅导主题在理论上的辨析

四节课对于高中生异性交往的理论描述分别如下。

“当‘爱在靠近”(以下简称“当爱”):47.8%的学生认为,高中的异性交往可以更亲密,可以涉足“爱情”。

“青春红绿灯”(以下简称“红绿灯”):处在异性眷恋期的青少年渴望和异性交往,在各种活动中都努力想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喜欢,并想方设法寻找或制造各种机会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

“爱的三部曲”(以下简称“三部曲”):正值高二的学生,大部分已经体验过对异性的好奇、好感、迷恋、喜欢,对爱情有着复杂的思绪,如渴望、害怕、迷茫、挫败……一方面,为了获得更多来自倾心异性的关注,他们会卖力地展现自己;另一方面,他们时时会陷入困惑,自己的感觉到底是喜欢还是爱?要不要向对方表明心意?要不要接受对方的心意?面对爱的感觉,接下来该怎么办?

“爱情学分”(以下简称“学分”):性心理从之前的异性排斥、好奇到如今的狂热,校园里冒出一对对小恋人,而更多的学生在一旁观望,羡慕、排斥、盲目、冷静、犹豫挣扎。

“爱有‘阴晴圆缺——青春期恋爱分手辅导”(以下简称“分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爱情都有自己的憧憬和渴望,但往往只是一味地在激情元素的作用下,草率地开始一段感情,在爱情的经营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相互理解、换位思考,缺少爱的能力,最后导致分手。

通过对四堂课的分析发现,辅导教师在进行异性交往辅导时经常用到的理论有以下两个。

赫洛克的青春期恋情发展理论。美国学者赫洛克把青春期的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牛犊恋期、狂热期、恋爱期。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狂热期和浪漫恋爱期,这段时期属于爱情的萌芽与发展阶段。高中生对异性的追求不像初中生那样单纯和莽撞。与成年人的恋爱相比,高中生是感情多于理智,他们的感情纯洁、真挚,极少有杂念。

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斯滕伯格认为构成爱的要素有三种,并把这些要素形象地比作三角形的三个边:激情、亲密和承诺(责任)。亲密就是亲近的感觉,与某人沟通,相互融合;激情就是把我们引向浪漫爱情的驱力,是生理吸引;承诺(责任)是一个人处于一段恋爱关系中,愿意为这段爱情贴上恋爱的标签。

从辅导教师对异性交往的描述及所用到的理论可以归纳出,在高中生异性交往的辅导中,青春恋是现实导向的,而爱情是未来导向的。如果以赫洛克的狂热期和恋爱期作一条线段的话,高中生由于生理心理成熟度的个体和群体差异,可能会分布在这条线段的不同点上,有的更接近于狂热,有的更接近于成人的恋爱。正因为爱情是未来导向的,所以爱情三角理论中的三种要素是高中生需要发展的。但由于青春恋的程度不同,有时又与爱情没有绝对的界限。

(二)确定主题的针对性

四节课对于高中生异性交往这一主题的针对性的描述分别如下。

“当爱”辅导对象是高二学生,针对的主题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爱情观,正确对待青春期恋情,让亲密的异性交往升华为成长的动力。

“红绿灯”辅导对象是高一学生,针对的主题是:对异性交往的尺度和技巧有一定的掌握,能与异性同学自然、正常地交往。

“三部曲”辅导对象是高二学生,针对的主题是:为美好的爱情而努力成为值得别人爱和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引导学生为了心中美丽的爱情去升华自我,为爱成长为可爱的人,给双方成长的机会,而非匆忙开始恋爱。

“学分”辅导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针对的主题是:澄清学生的爱情观,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爱情还需要等待,鼓励学生发现优化自我的方向,提升自我,助力成长。

“爱有‘阴晴圆缺——青春期恋爱分手辅导”辅导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针对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分手困扰,感悟恋爱分手期间收获的成长,学会更好地去爱别人和自己。

以上四节课都是针对学生的自我提升,但提升的方向有深有浅。归纳起来由浅到深的顺序为:(1)异性交往尺度和技巧的把握;(2)让亲密的交往升华为成长的动力;(3)为了未来的爱情,提升自我;(4)在分手中成长。

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及社会化水平来看,“红绿灯”最浅显,适宜初中生或高一学生。“三部曲”比较适合高二、高三学生,而“分手中成长”更适合经历过青春恋并有分手经历的学生,适应群体偏小。同一主题,教师在辅导时有不同的针对性。

(三)辅导目的和意义

高中生异性交往面临的现实困境有:首先,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业任务十分繁重,一旦陷入恋爱,时间、精力往往难以合理分配。其次,整个社会对于高中生恋爱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所以恋爱中的高中生势必要承受来自家长、教师及自身的巨大压力,不堪重负;再次,部分高中生缺乏理想志向或意志力薄弱,玩“爱”丧志。爱情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有波折,对于情绪、情感很不稳定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恋爱中的一些小事都可能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情。最后,性意识的萌动与性知识的匮乏。

同时,高中生又能够体验爱情。邢锋用斯滕伯格的爱情量表对杭州市280 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高中生在爱情的每个构成因素上得分均低于31岁以上成人的平均水平,但与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十分接近,而且也高于成人低水平。这表明,有一些高中生已经能出现与成人相似的爱情。

从对课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红绿灯”侧重于性意识的萌动,想要和异性交往却不知道怎么交往,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度;而“分手”则更多体现了异性交往过程中及分手后的心理困惑,“三部曲”对于异性交往困惑的两方面都有所涉及;“学分”和“当爱”则是未来导向的,侧重于发展学生爱的能力。

因此,高中生异性交往辅导的目的和意义有两个落脚点:一是应对现实困境,二是发展未来爱的能力。

(四)教师的价值倾向

心理辅导中的价值中立原则要求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持开放态度,给学生一种绝对的安全感。受这样一种理念的引导,教师在实施异性交往辅导时常常因受价值中立的制约,而成了学生价值观的代言人。

“当爱”中教师的结束语是:爱情是美好的,爱情能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功,但爱情之路却可能遭遇荆棘和坎坷,碰到激流和险滩,没关系,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红绿灯”中教师的结语是:祝愿大家都能像这只鳄鱼一样,在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分手”的设计中男主人公杰和女主人公秋分手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女主人公秋的失恋日记,有学生写到:“在失恋一周之内,秋会很难过,觉得生活中不能没有杰,两个星期后,秋开始反思自己,不能太依赖、太任性,觉得这段恋情还是有收获的,一个月后,秋也许会开始一段新的恋情。”还有学生提到“杰和秋需要及时沟通,如果杰对秋有一些要求,其实一开始就要向秋提出来,如果沟通了,也许就不会把矛盾闹大了”。还有学生提到“秋想到了自己在这段感情中应负起的责任,觉得是自己错了,选择和杰复合”。对于这样一些分享,教师没有作任何价值干预,而在结尾时教师的寄语是:每一个出现在你生命里、给予你爱的人,哪怕最后分手,都是陪伴者,我们要学会更好地去爱。请做个智慧的爱的使者、爱的传播者。

而在“学分”的设计中,辅导教师把爱情定位在未来,为了未来完美的爱情,现在我可以做什么。这里也包含了教师的一个价值倾向:真爱需要等待。

在“三部曲”中,教师则作了适当的价值引导: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它是一项贯穿人生的大工程,绝不是靠一时的感觉就能实现的,而一时被误会的“爱情”在风浪来临时就会轻易夭折。朦胧的爱意、伤感的思恋、缠绵的热恋、莽撞的表白,虽然让人心动感慨,但理智的坚守、平和的心态、成熟的人格、远大的目光更让人欣赏赞叹。

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理论源起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界的影响。徐立老师在《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处理原则》一文中将价值中立的内涵概括为:(1)一个观点,学生应有权利自由地选择价值观,不受别人的控制和干预;(2)一个假设,学生在本性上是向善的,如果我们能提供一种促进成长的氛围,学生的选择是有利于社会的、建设性的,而且是完全自发的、自由的;(3)一种态度,价值中立是一种辅导态度,即不对学生作直接的价值评判;(4)价值中立不等于没有价值取向,心理辅导者对学生的各种价值观保持中立,不等于心理辅导者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取向、没有价值观。

那么,在高中生异性交往辅导中,教师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教师作为辅导者,其首要身份还是教师,教师的行为一定是代表着学校的态度。而几乎所有的学校对于高中生异性交往都持不赞成态度。另外,高中生还处在发展中,思维容易呈现片面性和表面性。学生在心理辅导中作出个人价值选择并承担自我选择后果的行为需要在监护下进行。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中学 ,湖州,313100 )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高中生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例谈高中生野外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被子植物双受精”一节为例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议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