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农业建设与绿色能源综合利用
2014-04-29胡娄燕
胡娄燕
[摘要] 根据生物质能的技术原理,科学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形成和利用。将新能源普及千家万户,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进百姓的健康水平,统筹加以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推进我县生态农业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 绿色能源 沼气 生物质能 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S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4-0066-01
一、生态农业的概况
生态农业是我县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生产模式。发展新型生态农业,进一步促进农村农业逐步发展,是我县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了整体调整,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我县在经济效益、人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得到了举足轻重的进步,建设了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结合我县实际,综合分析农业发展现状,我县目前农业发展存在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导致在农产品结构优化、产业联结机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滞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受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如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选择生态农业和新能源开发为突破口,顺应新农村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我县生态农业发展。
二、生物质能的概况
生物质能是热能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有机废弃物和固体有机垃圾等。近年来,我县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沼气技术,每年所生产能源己达450吨油当量。不仅为农民减少了经济上的开支,减少山林伐木现象,充分利用生活上“剩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我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极为重视,已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户用沼气池、节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取得了一定成果。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我县对于畜禽养殖方面,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县政府明确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巨大优惠支持,因此,我县生物质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农村沼气利用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绿色能源开发新举措
1.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在我县营盘乡林场建立紫王葡萄种植、绿壳蛋鸡养殖等州级农业园区,有机结合各产业生产发展模式,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民便境优的效益。
2.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
采用先进的耕作和饲养技术,依托贵州大学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做到增投入、增效益。在调整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同时,建设深加工基地或合作社,形成产业化生产链条,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以发展农业、畜牧业为主,以净化环境、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畜牧良种,供应贵州市场,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和县市区域产业发展,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四、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能源开发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不仅给农民带来方便,还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剩余”资源,然而,发展新型农业、开发新能源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采用现代化生产模式,加快园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实行山水农业建设。通过示范场(户)的建设分前、中、后三个环节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生物质能的技术原理为依据,全力推进绿色能源的形成和利用。
1.高新技术的内容
1.1 主要组装配套技术
为了完善各养殖户、示范区、示范场、示范点种养殖高新技术示范的实施,提高各种养殖基地的种养水平,确保各养殖示范场(户)获最佳经济效益,采用以下配套技术。
1.1.1 立体种植技术
在项目区,畜禽养殖、果林建设、水产扩繁等综合饲养,建立生态观光旅游区,做好隔离工作,改善环境,预防感染,科学种养,种养结合,合理配作,有效利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价值。
1.1.2 节水灌溉技术
产业区全面疏通灌溉渠,衬砌排水渠,合理利用水源。 微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灌水分布均匀、精确、效率高,可节水,节省劳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2. 高新技术的应用
2.1 采取物质分级多层利用模式
建设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建立沼气池,收集人畜、农作物废料、垃圾等废弃物。将沼气池过滤出的废水或渣滓,用作农作物肥料,用在紫王葡萄、高钙苹果和蔬菜大棚等农作物的生产。不仅解决了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同时实现了物质能源良性循环作用,形成良性生物链,保持生态平衡,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2.2 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技术
在生态农业发展建立无公害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实行林下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林下种养,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节能排水,节水排灌,有机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起到防护环林环保作用。建设规模100头猪或5000羽绿壳蛋鸡的养场,果树行间种经济作物,建立“果—猪—沼—菜”等的生态模式。
五、效益分析
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建立示范场(户)进行技术推广及辐射带动,可迅速提高长顺县各乡镇农村农户科技种养水平和发展意识。通过农户参与建设,加强技术培训,较快地提高农户种养技术的应用能力。
1. 社会效益
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发展,倡议青年返乡创业精神,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以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地区,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2.生态效益
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建造沼气,减少环境污染源的扩散,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培土肥壤,有效提高土壤利用价值,有效保护自然生态,形成以“果—养—沼”的生产发展模式。可以产生大量优质有机肥生物肥供用种植施用,废水与湿地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利用沼气设备,为养殖户(场)提供生活燃料源和生活用灯。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