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4-04-29沈爱国曹睿秦琳占强陈坚
沈爱国 曹睿 秦琳 占强 陈坚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民生工程。本文中主要介绍看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具体需要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 安全 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 (2014)04-0064-01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民生工程,近些年来,虽然我县没有出现重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但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有隐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要安全”,说明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重新明确了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并提出坚持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此感觉到我们责任重,压力大。几年来,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运行顺利,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几年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现将一些问题及应对措施作简单的分析,以便以后更好工作。
一、都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原状
都昌县84万人口,24个乡镇,46.2万亩水田,18.3万亩旱地,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1.农业生产环境不安全因子:工业废气(如烧砖窑)排放影响农业生产区及工业污水流入生产农田等问题时有发生。
2.农业投入品不安全因子:违(限)禁农药的滥用,高残留农药超标,如:在水稻、蔬菜、西瓜、花生等作物上防治地下害虫使用呋喃单(克百威)农药的时有存在;喷药后未达到安全间隔期采收;还有稻谷收获后,遇天气不好时使用芽前除草剂防发芽;畜(禽)药品使用未达到相关要求的现状比较普遍。
3.人们意识的不安全因子:近几年例行抽样检测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农产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但不理解的是人们照样购买食用,是什么因为导致的呢?作者分析主要是:(1)、生活水平标准比发达地区低,不求质量只求价格的大有人在,毕竟生活高水平的人群还是及少数,只有经济条件好的人才会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2)、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是50年代左右的人还有相当多数,30年前力求解决温饱,现在一时要他们彻底改变只注重质量不要数量是很难的,需要一定的过程。(3)、农产品供应不充足,我县主要靠外地运进蔬菜,价格时高时低,个别农产品时有时无,当地人种的菜很少,所以市场上的卖农产品用的什么药?几天采收的?更不要说是不是转基因的?几乎没有人问,故就出现“不愁没有人买,只怕没有人卖”的现状。(4)、监管存在盲区,在生产环节中,检查发现个体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风险隐患大,他们作物有病虫害,见药就喷的现状存在,种植大户操作相对规范。在市场流动环节中,对分散流动经营体的难监管,属工商部门管理范围,应该要经常抽检,才可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5)、标志农产品难形成效应,通过对市场检查发现,目前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低,很少发现“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在大型超市销售,尤其是无公害产品特别少,但也有部分过期的绿色和有机的食品在超市销售,据了解,主要原因是“三品一标”的农产品没有价格优势,甚至很低,导致不会积极主动申报“三品一标”,如果说没有“三品一标”的农产品不能进入市场,那可能就不一样了。
二、应对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系统性工程,依托相关单位共同实行。
1.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全程监管: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要有专人负责,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对未建立或未按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或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规定,依法对其进行严肃处理,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对生产基地、合作社、重点生产单位农业投入品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指导,确保生产环节安全,从源头确保农产品生产规范和产品安全优质,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更高要求。
2.积极宣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县、乡镇两级要加大人力财力投入,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从而提高人民安全意识感、责任感。使生产单位进一步清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以随意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投入品,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每个人的职责,违反相关规定需受法律的惩处。加大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让人们了解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力争达到“人人为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识安全”的宣传效果。
3.开展安全示范 、推动规范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业生产规范化,各乡镇各抓好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各一个示范点,亮出示范牌子、制订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措施,如实记录投入品生产档案,做好安全监管记载,从而带动辐射标准化农业生产。
4.完善检测体系、做好科学抽检:县、乡镇监测站要全面完善检测体系,做到设备全、人员足、档案清、记录实。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检测手段,做到严格按照抽样方案操作,科学采样,精细检测,如实反应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问题早发现,处理要及时。
5.申报三品一标、规范标识管理:标识是反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号,各级政府要组织优秀合格的生产单位积极申报“三品一标”,真正做到消费人群认知“有标则安、无标存险”的消费理念。同时对已申报成功的单位进行标志规范管理,严格监管“三品一标”生产单位,发现问题应该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六、强化属地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政府职能。本地出问题当地领导负主责。农业部门对本地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把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规划制订、力量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强检打联动,对监督抽检不合格农产品,及时组织查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投入品使用的技术指导工作,杜绝不合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梁建祥. 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4:7-8.
[2]刘荣平,徐松柏,方卓根,张明火. 淳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 浙江畜牧兽医,2010,05:21-22.
[3]胡波,刘嫦娥. 沭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3: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