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他山之石,琢自家之玉
2014-04-29陈路蓉
陈路蓉
【摘要】传统教学,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学,不爱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给学生一个开心的学习平台,学生将有着无穷的动力和精力,乐于学,愿意学,让枯燥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堂变成一个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57-02 曾经,教室是囚牢,乖乖的学生你必须埋头苦读;曾经,课堂是地狱,莘莘学子必须炼狱修身。为了高考,你只能炼狱,你必须囚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已经是学生身上的“徭役负担”,他们不愿意承当这种徭役,在课堂是被动的,是没精打采的,“扬汤止沸,莫若去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们要巧借他山,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努力创建一个全新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堂教学,给枯燥的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注入生气。
一、借力打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让历史课有效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力打力,既活跃了课堂,又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传统历史课堂,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如复习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这个比较抽象的欧洲思想发展史,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困惑。但我们若能借力打力,在设计这个复习专题时巧借学生自身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其参与性的积极性,课堂就活跃了,教学效果就提高了。我们可以把欧洲人文主义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源、复兴、发展、成熟。对应必修三第11-14课的内容。把班级分为四个历史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把每个阶段的背景、人文主义的含义、内容、影响整理出来,然后各组把各自探究结果相互交流。这个专题安排三节课,第一节课小组合作探究,第二节课相互交流探究内容,第三节课教师总结和补充并用经典例题巩固这个专题知识。传统教学这个专题要4-5个课时,但效果不是很佳。现在我们通过借学生的力量,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借力打力,不但节省时间,还可以让本来枯燥的复习课堂变得生动且充满活力,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新闻时事,穿越时空的隧道,让历史课堂变活
古人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所以,历史教学应该古今结合。我们可以把最新发生的时事新闻带进历史课堂,移花接木,穿越时空的隧道把枯燥的历史讲活,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充满生机。
高三学生一般都是住宿在校,紧张的复习和封闭的环境使学生对时事新闻不甚了解。为此,把时事新闻带进历史课堂,穿越到高三历史复习考点。如把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带进我的历史课堂,从而穿越到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明治维新,让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甲午战争,以及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中日关系正常化;把现在热点新闻重建西部丝绸之路带进历史课堂,海陆丝绸之路;把十八届三中全会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带进历史课堂,穿越到新中国经济建设及三农问题,从而复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中国大力发展乡镇长企业以及相关的中国走上城市化的高考考点。把时事新闻带进历史课堂,枯燥的高考考点就会被讲活,历史课堂就会被活跃,教学效率随即被提高。
三、借乡土资源,促进历史知识的迁移,让历史课可亲
“欲放眼天下,应心怀乡土”。《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经指出:历史教材中,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地方史资料来源于当地,具有明显的本土性质,有的还是典型的“草根”,它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和当地的人物和事件有着较大联系,从而容易使学生接受和认同,因此有助于教学双边的配合。
清远是旅游胜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山有水有灵气。清新的学生从小在清远本地长大,熟悉清远本地的一些景点。如太和古洞、连州地下河、飞霞山、金鸡岩等。在讲中国传统思想儒学的演变时,把我们飞霞山相关相片带进课堂,飞霞山位于飞来峡的上游,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场所,引导学生回忆飞霞山的古迹,有哪些跟理学产生的背景有联系,魏晋儒学危机,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传统儒学转型为理学。把儒学转型的背景比较枯燥的历史知识在学生回忆名胜古迹时复习,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在复习古代手工业时,引导学生走进清城区旅游景点金鸡岩,在那里陈列了从东汉到明清的仿制品瓷器,从而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这个知识点。
在历史教育中,乡土资源兼具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它是天然的传承历史的最佳媒体,它既是古代的遗留,同时又是存在于学生身边的可以眼观手触的现实,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历史资源,学生可以从心理上首先与其沟通并形成接纳,可以说乡土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如若我们能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用好这“活教材”,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我们的历史课堂将活跃起来,高中历史的备考也“生气”起来。
四、借学科交叉,搭建知识关联的桥梁,让历史课有趣
文科的各学科之间有很多知识是可以互通的,借助其他学科的帮助可以比较轻松复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借语文科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的发展,让学生以当编剧的角色编写某个家族棉纺织业的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十年发展……消失。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个民族工业发展的专题,知道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曲折历程。借语文的阅读习惯来解历史试题的选择题及非选择题,现在历史高考对材料的解读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快速找到材料的关键词以及能准确的理解材料的内涵。这样借助语文的阅读和写作功底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解题能力。同样我们借地理可以复习世界近代的经济,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扩张,借助世界地图的相关知识可以比较直观的掌握相关知识。
一言蔽之,本着不折腾学生,又能让学生提升历史素养和解题能力,达到高考胜出的效果,借他山之石头,达到琢自家之玉,创建一个新的高三历史复习新课堂,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