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中张扬个性 在激励中绽放智慧
2014-04-29熊寿平
【摘要】优质教学应该是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在学习方法及难点突破方面予以指导,注重辅导,随堂巩固,及时反馈,让学生学的心中有数,及时调整,在激励中绽放学习的智慧。
【关键词】幸福智慧绽放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53-02 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学应该是教师根据教材科学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使思维训练得到绽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让知识、生活、生命产生深刻的共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年的教学调研,通过观课、议课等活动,结合学习有关先进的教学理论书籍,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给“面子”
平等、民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刻正确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爱好、个性,重视“潜能生”(或者是“后进生”)的潜能开发,用心厚爱、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确定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内容,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打开他们心灵和智慧的大门,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现在倡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修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竞争、自主、合作、昂扬向上的学风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当学生展示回答时,允许他们把问题回答完毕,中途不插话、不打断、不扰乱,即使需要纠正或者补充也要等待学生展示完成之后再适当小结,严防插话等所谓纠正“错误”这类典型的不尊重学生的行为,严禁这些教学“霸权”在课堂上显现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充分尊重学生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以激情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让情景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引导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关注,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如作业批阅批注重“你比前几次做得还好”等肯定、鼓励语句,写一些诸如“希望你再接再厉”等寄语;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善意点拨:“你本次作业如果按照题目顺序,按要点写出,是否更清晰、更明了呢!”等提醒语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寻找闪光点,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发展、张扬、展示和实现,使学习真正成为成功的、快乐的体验过程。
二、知识储备实“里子”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联系现实,关注热点。牢固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是对历史事件作出判断、理解、分析、综合的前提和基础。中学历史内容相当丰富,历史教材是整个历史过程的高度浓缩。以安徽省中考为例:初中历史学科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后,部分学校领导、家长及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历史无须记忆,考试翻翻书找找答案即可,而政史合卷共有14本教材(其中政治6本教材和1本时政资料,历史6本教材和1本《安徽历史》,不含学校和学生自己购买的学习、复习资料),部分学生由于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考试时间短(120分钟),分值大(政治80分,历史70分,共计150分),内容涉及面广,考试时难免手忙脚乱,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解答后面难度稍大的材料解析题。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一些重要、重大的历史知识还是需要理解记忆的,对历史事件、人物、过程、和概念等知识的获取需要通过理解记忆来完成,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防止学生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出现文不对题、张冠李戴,甚至是“关公战秦琼”的笑话,认识到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是快速解题的需要,是准确理解、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需要,是会考致胜的前提,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理清线索,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打好基础。因此牢固树立对重要的历史知识的记忆的意识非常重要。
三、方法指导和难点突破授“点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积极倡导探究、引领、合作的先进教学方法,做好课前预习,简单的历史事件、人物等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通过合作讨论仍然无法完成的困惑点,要通过提示、点拨帮助他们解决。课后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巩固学习成果。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流程进行必要的改革,可仿照“焦点访谈”的形式,通过了解相关背景情况(历史事件过程),探究原因,分析影响,学以致用。如教学活动中,首先对历史事件及过程进行必要的了解(自主学习),然后探究其原因(背景),再分析其影响,最后进行评价和感悟(小组讨论),对于学生一学就会的不讲,引导、掌握学习方法,交给他们打开知识的钥匙,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学会归纳、整理知识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讨论、对话及辩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各取所需,锻炼他们的合作、思辨及竞争能力,引领学生根据板书自主梳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编织知识网络,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如在一次教学调研中,一位老师在讲授九年级世界历史《美国内战》,设置了以下图示:
南北矛盾示意图
再如八年级中国历史第三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通过对两件大事的原因分析比较,导致战争的结果的不同就顺理成章。这样的引导,学生学得思路清晰,要点明了,又能达到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总之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境,精心设置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四、个别辅导批“条子”
根据学生的感官、智力、思维不同和心理特征、学习动机的差异, 注意“学情”分析,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要加大对潜能生的辅导力度,防止“两极分化”,做好查漏补缺,加强学习辅导,由于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考虑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般不留课后作业,因此课堂指导与辅导非常重要。注重问题的提示和方法,帮助他们改正、完善。以八年级(下)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为例:一部分潜能生对选择题“新中国成立初,在土改中实行‘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进行答题时,选择了“孤立地主阶级”这个答案,我就“偷偷”地帮他分析,指出是属于“土改总政策”的范畴,这个学生恍然大悟,立即知道应该是“顺利完成土改”,然后请他展示说明;而对于建国初期,土改为什么能够顺利完成,就从政治、决策、方法、人心等方面对那些学习能力相对强的进行提示、分析并让他在课堂上展示、说明。即照顾了潜能生,又让反应快的学生有了伸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力求人人都有进步、都有收获。
五、落实学习目标亮“镜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的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有“镜子”,这面“镜子”主要有作业及批阅、当堂检测与反馈和单元检测与评析等。作业是历史教学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作业练习与批阅,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发现学习的困惑点并立即寻求帮助,及时解决。以《鸦片战争》这一课为例,可以以“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为线,设置一个思考题,即“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致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为什么?帮助学生从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然后再设置一些关于本课的一些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这也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使教师明确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的差距。质量检测后,引导他们分析答卷的得与失,寻求补救措施,力争“下不为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有效转化,逐步提高,循序渐进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心中有数”,发扬光大成功的独到之处,及时改进不足,通过巩固练习,当堂反馈,及时查漏补缺,“今天的事决不拖到明天”,把问题消化于当天,不拖沓,消除死角。根据新课标的“发展性评价”,正确反馈教学成果,恰当肯定成绩与进步,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教育不仅要有满足人的需要,还要有引导人的需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灵”的完整。达到培养能力、塑造品格、修炼心智、开发潜能之效,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学习求知的舞台上展示和发展自己的才华,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喜悦,使新的历史学习内容满足孩子们的兴趣追求,激活他们的思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使得教学内容生动、丰富、多彩,真正做实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陈冰心.挖掘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熊寿平(1966-),男,安徽宁国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