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预期转板上市

2014-04-29王啸

创业家 2014年7期
关键词:转板概股纳斯达克

王啸

转板机制是多层次市场建设的题中之义。这个看似技術性、程序性的规则设计,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一机制呼之欲出之际,我提醒企业家们把握两点:其一,转板上市在成熟市场尚属小众;其二,在市场化改革中,转板推出宜严不宜宽,宜缓不宜急。

先来说说美国。相传,微软、思科、星巴克等著名企业是从OTCBB转板登陆纳斯达克的。事实上,微软、思科、星巴克,分别于1986年、1990年、1992年IPO并在纳斯达克市场交易,并非如国内所说,先在OTCBB报价、再转板到纳斯达克上市。

OTCBB自1990年试水,1997年由SEC批准获得永久运营地位。纳斯达克诞生于1971年2月,但直到2006年,它才获得SEC批准,正式成为一家国家证券交易所。获得牌照后,凡在纳斯达克挂牌的报告公司,一次性转正为上市公司。微软、星巴克等作为在纳斯达克报价交易的SEC报告公司,随着后者牌照的获得,自动转为上市公司。

我认为,有朝一日,国内新三板也将从“全国证券交易场所”转变为“全国证券交易所”。(作者注:“场所”与“所”一字之差,但国务院对前者的规定是“不以交易为主要目的”、“定位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新三板较高层次挂牌且符合交易所上市标准的原非上市公众公司,集体转正为上市公司,倒也未尝不可,但这不是个体转板。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转板上市的企业数量和相应比例。以中概股为例,据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统计,2007年1月1日~2010年3月31日,共有159家中国公司通过反向收购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其中仅有49家实现了在交易所上市,占比不及三分之一(31%)。另110家中,有101家在OTCBB挂牌,9家退至Pink Sheets或完全退出了资本市场。

美国的转板上市,是反向收购和转板上市两步走。它的第一步,与国内熟知的借壳上市如出一辙,但其壳资源是在场外市场挂牌、经过SEC注册的报告公司。由于未经IPO所需的投资银行遴选、承销商及其他中介机构责任背书、SEC审核等层层把关,这种上市方式被称为后门上市。

转板三级跳,指的是:1.反向收购进入场外市场的较高级板块;2.转板上市到美国股票交易所(NYSE、AMEX)或纳斯达克(NASDAQ)的低层次;3.升级到NYSE或NASDAQ的较高层次。

后门上市及转板三级跳在美国愈演愈烈,已酿成中概股危机。SEC及三大交易所于2011年底痛下决心,出台了针对转板上市的更为苛刻的上市门槛,这也标志着转板上市与IPO在立法和监管尺度上已逐渐趋同。

对中国来说,在新兴转轨市场推出转板上市,远比美国成熟市场要复杂得多。应避免转板与IPO两条上市之路宽严迥异、各行其事,否则将造成预期混乱和行为异化,还应排查上市造假、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等风险。因此,在中国推出这一机制,宜严不宜宽,宜缓不宜急。

随着多层次市场的完善、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市场供需的渐趋平衡,中国的系统性、市场化转板机制,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转板概股纳斯达克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中概股回归新路
中概股的AB面
微软就区块链服务与纳斯达克达成合作
金融学与法学结合视角下的新三板转板法律问题探析
中概股回归政策不变,这意味着什么?
纳斯达克指数
“纳斯达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