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西嬗变

2014-04-29刘震

投资北京 2014年8期
关键词:京西首钢转型

刘震

京西实现了“黑白经济”向“绿色经济”的彻底转型,由此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新起点

在首钢停产搬迁、煤矿和非煤矿山全部关停的大背景下,2011年北京市做出了京西转型发展的重大决策,出台了《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新打造西部地区“一核、两区、三带”的重点功能区格局。

西部三年来的转型发展不负重望,成为了投资者竞相追逐的新热点,发展潜力尤为巨大。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看,2013年,京西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9.2亿元,较2010年增长3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3.3亿元,比2010年增长67.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50.6亿元,同比增长9.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36.5亿元,同比增长10.2%,投资总量占全市近1/4。

西部转型的生态资源优势自不待言,但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注定其发展不可能是突变式,而只能是渐进式。三年多来,围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区域城市功能精细再造两大战略任务,西部的产业实现平稳接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生态效益日益彰显,京西品牌逐步树立,基本弥补了工业退出后的产业缺口,实现了“黑白经济”向“绿色经济”的彻底转型,由此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新起点。

高端首钢强势回归

蛰伏多时的首钢石景山厂区,终于有了大动作,一条吸引研发及设计类企业聚集的创意“天街”,将于今年10月拔地而起,改造地点就是首钢石景山厂区用于储存原料的“西十筒仓”。

不可否认,首钢之于西部转型而言有着不同寻常的标杆意义。西部因首钢而兴,转型因首钢而起,复兴更有赖于首钢搬迁之后近十平方公里战略空间的载体支撑。

“首钢转型之后的定位就是做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和新型的城市综合服务商。”首钢总公司副总经理孙永刚毫不讳言,首钢转型发展最大的依托就是这块待开发的土地。

为将这片北京主城区仅存的成片土地建成和谐宜居之都的示范区,孙永刚告诉记者,近三年来,首钢一直在积极编制《绿色生态规划》和《智慧园区规划》,希望从集团整体战略层面实现创新驱动式的转型发展。

“规划的完成均以获得国家级示范区域为目标,前者旨是获得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区和国内首个C40正气候样板区,后者则是成为全国智慧园区的示范区。”孙永刚说,谋定而后动的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就是要体现与其他功能区的差异性。

而剑指国内首个C40正气候样板区,足见首钢对这片土地的高端定位。C40正气候组织也称C40城市集团,是一个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城市联合组织,于2005年由前任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顿提议下成立,围绕着《克林顿气候倡议》(CCI)来实行减排计划,以CCI来推动C40城市的减排行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是C40城市集团的城市成员。

在国内,区别于传统以一级开发方式实现供地的园区,不同主体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利益诉求矛盾,或许只有成片土地的平整、开发与运营都由一个主体统筹实施的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才具备成为C40正气候样板区“零碳、零废”的硬性条件。

不过,要实现规划上的高端定位,首钢显然还有很多基础的工作要做。最为紧迫的是,由于国内对工业区改造在前期手续的办理上至今没有清晰的路径,导致办理过程漫长且复杂,因此,积极寻求政策上的突破,亦是首钢某种意义上获得新生的前提。

尽管叠加了西部转型、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政策,但最为首钢所看重的政策突破,是2013年国家发改委将首钢老工业区认定为首批21个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

“该政策规定对于老厂房、老厂区发展符合功能定位的服务业,原划拨土地可以进行协议出让。”孙永刚直言,这一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首钢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开发建设的供地问题。“换句话说,工业用地进行商业开发的道路自此有了最强有力的的政策依据。”

孙永刚连用了三个“最”来表达土地政策对首钢转型进入2014年的重要性,“2014年是首钢自转型以来工作量最大的一年,也是项目推进上最见成效的一年,更是奠定首钢转型基础最重的一年。”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开发由此开始“慢热快跑”,据孙永刚介绍,到今年底,除纳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的西十筒仓项目3万平米正式招商外,还将陆续启动14万平米的互联网金融园区,近60万平米的总部广场等项目。

面对近三年来与首钢接洽并有意落户的数百上千家投资企业,特别是对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土地的殷殷以盼,孙永刚一再向记者表示节奏不宜太快,“一方面快不了,因为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配套完善;另一方面也快不得,如同开发一座高品质的城市,要有序推进,不能急功近利。”

政府输血打造环境

透过投资者对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趋之若鹜,不难管窥西部正在升腾的“热度”。而这背后,则与政府以大手笔投资打造西部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承载力密切相关。

对于曾经的资源型区域而言,发展环境的改良最紧迫的便是生态的再造。事实上,搬迁首钢、关停中小煤矿和非煤矿山,本身就是一项生态惠民工程。据统计,首钢停产带动2011年石景山区万元GDP能耗下降了38.6%,带动当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了6.9个百分点。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历经近千年的矿山开采和近百年的钢铁冶炼,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早已破坏严重,永定河河床常年干涸沙化,生态系统退化,多年矿山开采造成山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为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功能,近三年来,市区政府有意加强生态修复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还首都碧水蓝天。

通过坚持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和平原造林工程,三年来西部地区共完成人工造林25.34万亩,封山育林29.8万亩,彩叶造林1.65万亩,公路河道绿化240公里。

针对矿山修复,北京市政府专门设立了 9亿元的西部地区矿山关停地区生态修复补偿转移支付资金,三年来共修复矿区面积12.24万亩,修复率达77.4%。

此外,从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出发,北京市重点对西部投资建成了一批高品质的城市森林公园。如今,丰台园博园、房山滨水森林公园、门头沟万亩森林公园相继对外开放。

对于重点流域的生态治理,北京市更是不遗余力。先后投入了近百亿元,完成了永定河上游山峡段和中游城市段治理,形成了“五湖联动”景观,再现了首都的母亲河昔日胜景,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同时,以各区政府和水务部门为主体,完成了蟒牛河、虻牛河、小清河、九子河、大石河、刺猬河、吴店河、西峰寺沟、中门寺沟、石门营沟等一批中小河道生态治理,有效提升了区域防洪能力和生态水平。

如今,生态已成京西最有价值的对外名片。西部地区处处景色怡人,抬头望得见天,低头看得见水,禁锢百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彻底解放。

但要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外界对西部地区的世俗偏见,除去对生态环境改天换地,投资硬环境的改善同样关键。

提升西部地区的综合承载能力,需要完善京西薄弱的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形成便捷的交通路网体系,以此支撑西部转型发展和产业重构。

从这一切入点加大投入,历时三年多时间,西部地区规划中“5+16”的对外交通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5条轨道交通全部实施,其中,1号线、14号线西段和房山线已建成通车,燕房线和S1线正加紧建设。16条跨区通道建设正有序推进,京石高速公路、阜石路、108国道—莲石路、109国道—石门路等9条通道均已通车,长安街西延、梅市口路西延—南水北调巡线路、京良路—京石第二高速、山区旅游环线等4条通道正在加紧建设,丰良路、房黄亦路、榆垡—琉璃联络线等3条通道已落实规划。

此外,新城和重点功能区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部整体的公共市政设施也已趋于健全完备。大灰厂东路、京周公路新线、东环路等一大批城市主干道已竣工通车,石龙西、龙泉镇、斋堂站等一批公交车站完工投入使用。

目前,西部的城市供水安全格局已逐步形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宁调蓄水库基本完工,房山长阳第三水厂等6家水厂顺利投产。各区再生水厂同样建设顺利,房山城关再生水厂等3家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丰台河西再生水厂即将完工,亚洲最大的生物质垃圾焚烧发电厂—鲁家山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已点火试运行,西北燃气热电中心一期顺利投产,房山老城区五大集中供热工程、门头沟区城子集中供热厂全面竣工,长青、园博园、青龙湖等7家110KV变电站建成运营。

此外,山区阳光浴室和送气下乡等市政便民工程覆盖面也不断扩大,已使房山和门头沟9.2万户山区居民,尤其是关停矿区的居民生活用能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最近几年,当民生成为各级政府最响亮的口号时,回望西部,目光所及之处,西部地区低矮破陋的棚户区,如今也已成高大明亮的新楼房。

三年来,西部地区陆续完成了门头沟区石门营、石泉、黑山、中门寺等18个地块安置房建设,总建筑规模达440万平方米,提供住宅5万余套,改善了约3.5万户近10万人的住房条件。京煤集团工矿棚改项目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可安置6264户居民。

与此同时,三年间西部地区各类保障房共建设约17.4万套,已竣工约9.4万套,全部完工后可满足西部地区超过10万户家庭的住房需求,将大幅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

连续的大手笔投入,西部在首都物理结构的形态上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西部至此也终于摆脱了污染封闭的落后形象,跃升为北京生态优良、基础完备、民生和谐的战略新空间。

造血机能活力四射

很多人认为,面对支柱产业缺乏后的西部复杂格局,政府输血将在西部转型过程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一个基金的出现,却让外界读出了政府培育西部自身造血机能的良苦用心,这个基金就是“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投资基金”。

该基金由市发改委联合石景山区政府、首钢总公司、京煤集团共同发起,一期到位资金10亿元。对于基金“80%投到京西四区、70%投到服务业”的硬性投资指向,基金的管理者、京西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天旸强调,基金从一开始便注定了专注京西、专注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历史使命。

这样的使命要求基金必须紧密围绕京西四区产业转型确立的方向,以基金的视角去发掘优质的中小企业资源。历时三年多的摸索,通过逐步聚焦于新兴人文服务业、类金融、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等四个领域,基金已成为撬动京西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以投资金融产业为例,一方面为切实为京西四区的本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放大基金的杠杆作用,京西创投确立了投资金融企业的两大原则:第一要做大股东,成为金融牌照的发起人;第二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引入一些国内外优质企业联合投资。

短短三年下来,京西创投已在区域金融牌照上收获颇丰,分别取得了小额贷款、担保、商业保理等资质,与之相对应的是,作为第一大股东,京西创投投资成立了全国最大的小贷公司、石景山惟一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北京首批商业保理公司。

虽然投入金融企业的资金仅有几个亿,但资金的放大效应却可达几十倍。以全国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盛丰小贷为例,公司注册资金10个亿,基金投入2个亿成为第一大股东,以市政府在“北京服务·新首钢”基金中的出资5000万计算,相当于政府资金被放大了20倍。

实践证明,京西创投的模式不一定是最优的,但却是政府基金中最有效的。由其投资的三个金融企业,便可为京西四区数百家中小企业提供年60-70亿元的循环贷款。

不过,对于掌握着资金要素的“京西创投”们而言,京西的股权投资空间仍然逼仄更难以展开拳脚。这个曾长期依赖资源型经济的传统区域,一方面转型初期的优质中小企业资源较少,2013年纳税50万以上的企业,京西四区占全市不到10%;另一方面伴随转型的产业调整,处于初创期的小企业方兴未艾,数量众多但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极为稀少。很显然,要真正为股权投资创造机会,还在于营造一片适宜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成长为中企业甚至大企业的土壤。

有益的探索正在西部地区进行,可供总结的经验已经出现。京西创投利用自身优势操刀的产业发展平台——创业工社,一个“基地+基金、股权+债权、政策+市场”的模式酝酿形成,并迅速成为了区别于传统孵化器的小企业加速器。

所谓“基地+基金”,是指创业公社以提供办公场地聚拢创业企业,聚合技术、人才、金融、市场等资源要素,为小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同时,结合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工具,为小企业提供组合金融服务。

而“股权”既包括各类天使投资、创业导师、早期投资,也包括股权投资和资本市场,入驻基地的企业全部由天使投资人或机构完成初始投资后推荐,入驻之后,京西创投利用小贷、担保、商业保理、创新型银行产品等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债权”融资服务。

“政策”指创业公社的入驻企业可享受中关村、创业板、中小板等各项扶持政策。“市场”则是指创业工社与腾迅、微软等共同搭建的腾讯创业基地(北京)、华北区域唯一的微软游戏创新中心,以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节能低碳环保产业联盟等,让创业企业可以直接搭车行业龙头的渠道迈入市场。

凭借模式的创新,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首批入驻创业工社的36家企业中,11家企业获得二次融资、3家挂牌新三板、9家列入新三板储备企业、2家成为中小板拟上市企业,如今这一模式正被京西创投快速在京西四区以及全市进行复制,载体空间从最初的几千平米到3万平米,从西部到海淀、东城等其他区县,前后历时仅仅一年,这无疑将为京西四区的新兴产业培育增添一个重要砝码。

事实上,近三年来,类似“创业工社”的专业化产业发展平台在京西已广结硕果。以石景山为例,石景山发改委副主任房之炜告诉记者,为引导石景山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石景山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公共服务平台即将投入使用,该平台将为西部的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中介、投融资等特色服务,以及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

此外,石景山正在建设之中的平台还有集“现代金融服务中心、现代金融研发中心、现代金融产业培育中心”为一体的现代金融产业基地综合性服务平台、央地合作共建的中国华录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北方工业大学共建的北京数字内容制作公共服务平台等。

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京西四区和大多数国内外转型区域一样,从传统工业区蜕变成新兴的服务经济示范区,转型初期的政策集成和资金聚焦必不可少。

所不同的是,京西的政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味输血,而是更加侧重通过政策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出京西蕴藏的巨大发展潜能。

近年来,针对西部及不同的功能区域,国家和市级多个层面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政策资金不断向西部汇集,为西部转型发展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期,同时也为企业家和创业者营造了投资创业的黄金时期。

2011年,市政府以当年1号文件形式颁布了《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指明了未来10年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对各区域的工作分工也提出了明确意见。该文件成为了西部地区转型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由此拉开了京西转型的序幕。

2013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筹部署下,全国启动了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经过市区相关部门积极争取,首钢老工业区成为首批认定的21个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9号),明确了土地利用、投融资等多项优惠政策。

同一年,为了推动石景山区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跨越转型,先行先试服务业改革政策,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13〕17号),明确每年投资3亿元,连续5年支持石景山的试点区建设,这也是近年来少有的市级层面专门针对一个区县出台的单独政策,由此也体现了北京市对石景山区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4年,作为国家级园区,北京保险产业园落户西部地区,为此,中国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北京保险产业园创新发展的意见》(保监发〔2014〕20号),意图在探索保险业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方面,国家和市级层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而随着中关村扩区政策的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一区十园”扩至“一区十六园”,位于西部地区的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核心区、中国动漫游戏城、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石龙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园区纳入新增政策覆盖范围,未来将与其他老牌中关村园区一样,享受中关村“1+6”的产业扶持政策,分享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机会。

任何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助力,转型区域更是如此。对于财政力量相对薄弱且处在转型发展中的西部地区,北京市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建设资金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三年来累计投向西部地区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达253亿元,其中2013年安排投资占到全市的1/3。

在政府投资的有效拉动下,西部地区三年共完成社会投资4403亿元,这个数字接近2009年北京全市投资总额,西部地区成为了北京市当之无愧的投资热点区域。

同时,为拓宽投融资渠道,政府积极出资搭建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创建了“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投资基金,三年来共实现股权投资6亿元,由其联合投资引入的区外企业达数十家,为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投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多项优惠政策的不断叠加,使西部地区真正成为了北京市产业发展的政策聚集“高地”,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产业集群效应已有所显现。

这其中,随着第九届园博会的召开,园博园成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标志性亮点;世界种子大会成功举办、长辛店生态城获批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青龙湖—长辛店会展旅游生态休闲区展露雏形;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竣工投产,液晶显示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690亿元、利税120亿元;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发展势头强劲,长安汽车、京西重工、国能三维锂电池等项目竣工达产;北京文化硅谷项目一期工程两岸交流中心基本完工,云居文化景区石经碑林广场建设完成;石龙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等园区稳步建设,京煤机械装备产业园一期建成投入使用等。

基于各种组合措施的联合发力,以及西部转型发展的捷报频传,末路重生的西部正勾画着新的轮廓,在度过了三年的转型阵痛期后,处在新起点的西部已开始加速快跑。

(特约撰稿人:供职于北京市发改委产业发展处)

猜你喜欢

京西首钢转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基于AISAS模型的皮影营销研究——以京西非遗皮影园为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北京京西古道改造将使用大量天然石材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京西稻:皇城根的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