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之都的香港味道
2014-04-29刘景南
刘景南
我正式来到香港的时间,是2012年的8月30日。那是个艳阳高照的时节,夏日炎热的天气,却没有阻挡住大批内地人涌入香港的热情。好在有学生签证保驾护航,我从福田口岸入关的过程还算顺利。终于,裹挟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穿过架在深圳河上的全封闭式桥梁,我毅然踏上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土地。面对着香港特有的繁华,我依然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不仅仅是体现在香港岛上林立的高楼,维多利亚港灯火辉煌的夜景以及旺角购物区人头攒动的繁荣,更体现在繁荣的深处,那种由内而外的时尚之都的香港味道。
大埔墟的茶餐厅与奶茶
香港的商城开门都很晚,往往要等到上午的11点过后,但香港市民的生活却并不清闲,每天早晨的地铁站里,到处人山人海,堆叠着挤早高峰的上班族。我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所以有幸体验到这里悠闲的上午。那天早晨,为了避开拥挤的时段,我9点过才起床,胡乱吃了几口早餐,便坐在电脑前,浏览起当天的出行线路。在香港,搭乘公交车和的士都价格不菲,所以只有地铁才是最理想的;我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家位于大埔墟的茶餐厅,而它正好就在东铁线大埔墟车站附近。
既然如此方便,我也就不再犹豫。穿戴一番之后,我一路小跑下楼,搭上了前往港铁站的小巴。在香港,许多地铁站都与住宅区和公共设施隔着一段距离,所以通勤小巴就显得很普遍,而小巴的价格往往又比大巴车更便宜,班次也更多。
与内地许多城市不同,香港的地铁站往往都很独特,那里不仅仅是人来人往的聚集之地,更是商业繁荣的大卖场。许多店铺都直接建在地铁站大厅里面,连成一片,所以港铁站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购物广场。在这样的都市环境里,一家茶餐厅开在地铁大埔墟站附近,也就不足为怪了。而这样的餐厅,在香港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几乎成为了城市文化的某种标志。
广东的早茶文化由来已久。在清代的时候,粤地的商业气息就已经很盛了,而南来北往的商人也需要一个能够互通商业信息,达成交易的场所,广东的茶楼也正是对这种社会需求的回应。每天早晨,客商们都汇聚在茶楼内用早茶,而这顿饭也会从早上一直吃到中午,期间他们会利用这个人气旺盛的时刻呼朋唤友,在茶楼内发布广告,寻找货源,讨价还价,落实下家,就这样,上午的时间也就耗费在这一个个不大的茶餐厅里面了,直到中午用餐的时间,生意也就大功告成了。到了近代,随着通讯工具的发达,这种商业交易模式早已不复存在,但早茶文化却在广东保留了下来,而在香港。这种文化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扬。
这家位于地铁站内的茶餐厅生意极好,来晚了往往是需要排队的;这个时候,早已过了上午的11点,我也终于等到了进入餐厅的机会。坐在一个靠近厨房入口的小桌子旁,那扑鼻的香气早已漫入我的鼻腔,也刺激了我的味蕾,但我还是先点了一份香港的特色奶茶,慢慢品尝起来。
奶茶文化并非源自香港,实际上,世界各地都有风格各异的奶茶,但香港人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奶茶习惯。港式奶茶的主料是红茶和鲜奶,而添糖与否则完全依据个人的口味。虽然香港过去是英联邦的殖民地,但与英式奶茶身上的贵族气质不同,港式奶茶是网罗大众和低下阶层的流行饮料,所以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港式奶茶的杯体往往都很大,看上去如巨无霸汉堡一般分量十足。此外,香港奶茶还有一个绰号叫“丝袜奶茶”,这是因为制茶的滤网长期使用,因此颜色暗沉,远看似肉色丝袜。
山城香港
如果仅仅是体验美食,那么还不能够算是真正体验到了时尚之都的香港味道,不过,这也算是大餐之前的开胃小菜吧!一边品茶,一边享用美味的点心,我也在心里琢磨着下午的行程,此时沿着地铁线路,就可以径直前往香港的又一处名胜——大屿山。
沿着东铁线往南,就可以赶到大围车站,离开地铁口不远的美林村车站,就有一处直达的公交线路,穿过荃湾、青衣,越过跨海大桥,踏上北大屿山公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便由东往西,来到了大屿山脚下的东涌消防局车站。下车之后,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大屿山缆车站,乘上前往大屿山的全透明式缆车。
香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山峰超过300座,广泛分布于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例如九龙半岛的大帽山,海拔高度就在800米以上;还有将九龙半岛和新界分开的狮子山森林公园,站在那边可以俯瞰大半个香港,因此也别具特色;而位于香港岛的太平山,那里早已是香港富豪的聚居之地,有一条古老的电车线路直通山顶。
除此之外,大屿山则是香港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了,它位于面积比香港岛还要大的大屿山岛上面,毗邻香港赤鑞角国际机场。如果不想劳力攀登,便可以选乘昂坪缆车上山;缆车是全透明设计的,全长5.7公里,连接东涌市中心至昂坪集市。乘坐全透明的昂坪缆车,可以饱览沿途的昂坪栈道、香港国际机场、南中国海、天坛大佛及北大屿山郊野公园的美景。体验原生态的感觉。
离开缆车之后,穿过昂坪市集,就可以径直前去参观宝莲禅寺及天坛大佛。天坛大佛是世界最高的户外青铜坐佛,宏伟肃穆;大佛慈祥的面相,仿佛引领游人步入宝莲禅寺,这里不仅是神圣的宗教殿堂,也是佛教文化、建筑、园林和园艺雕塑艺术的见证。大屿山上另一处极富特色的景点,便是心经简林。在那里,38条长8米多,宽1米多的木柱,排列成倒8字的形状,好似数学当中的无穷符号,象征着宇宙万物的广大。木柱配合山形地势安放,并刻上了由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用隶书写成的《心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句至理名言,被镌刻在简林之中,供人们瞻仰膜拜,也别具一番味道。
维多利亚之夜
日落时分,离开昂坪集市,香港的夜色也慢慢降临了。在东涌车站乘坐地铁,可以瞬间跨越几座离岛,来到香港的另一头,南中国海上的香港岛。与九龙和新界很不同的是,香港岛上人口众多,土地狭窄,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香港岛上面的道路,都是双车道,为了节约空间,公交车也都是双层,而且没有专用的停车岗。香港岛高楼大厦林立,重重叠叠地建立在半山腰上,而道路上上下下,曲曲折折,在山间蜿蜒徘徊;而许多楼房的入口,甚至直接与电梯相连。所以,站立在暮色中的香港岛街头,总是会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而香港的味道,就在这山海之间蔓延开来。
夜色完全暗淡下来,暮色灯光全都点亮了。从香港岛的金钟车站出发,穿越海底隧道,就可以径直到达尖沙咀车站。下车之后,从地下通道进入尖东出口来到地面,眼前就能够看到星光大道了。
虽然号称“大道”,但星光大道实际上却很窄,只有内地普普通通的人行道宽度,而这也是寸土寸金的香港的一大特色。星光大道之上,的确是群星熠熠,光芒四射,众多知名演员的手掌印留在上面。香港星光大道原是位于九龙尖沙咀东侧的滨海长廊,用以连接红磡到尖沙咀的道路,后来得到了政府拨款四千万港币,于是以香港电影业发展史为主题,仿照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的设计,从香港艺术馆旁伸延至新世界中心,全长440米。
站在人来人往的星光大道上,对岸就是香港岛的夜景了,华灯初上,一派繁荣富贵的景象。在那边,最有特色的当属香港中银大厦的白色框架了。中银大厦的顶部呈三角形,而整体框架也是由无数个规则的三角图案拼接而成的,在夜色中很显眼。香港岛上最高的建筑,当属香港金融中心大楼了,那是一个火箭型的高塔,在夜幕的笼罩下直冲云霄,这种气势无与伦比。
香港,一个中国特有的时尚之都,一个散发着迷人味道的城市,这里有山有海,有日光有暮色,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中华文明在这里碰撞。对香港的感受,只有来到香港之后才真切;我站在这暮色中,眺望着远方的一切,渴望随着它一起飘零;我完全沉浸在这繁荣当中,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