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事档案归档管理方法
2014-04-29武振红
武振红
[摘 要] 从人事档案类别划分入手,介绍了人事档案整理鉴别的方法,并阐述了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关键词] 人事档案;档案管理;人事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59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101- 02
人事档案作为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特色,里面涵盖了个人简历、鉴定考核、专业技术、政治历史、奖励处分、工资、任免、退休等材料,记载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人事档案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
1 人事档案归档类别划分
人事档案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干部情况的材料构成。分为干部档案、工人档案。
干部档案内容包括10项:第一项,履历材料。第二项,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第三项,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第四项,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第五项,政审材料。第六项,加入党团的材料。第七项,奖励(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材料。第八项,干部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第九项,干部工资级别登记表、职务工资变动登记表、干部调资审批表,定级和解决待遇的审批材料;干部任免呈报表(包括附件),录用和聘用审批表,聘用干部合同书,续聘审批表,解聘、辞退材料;退(离)休审批表;军衔审批表、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民主党派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第十项,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工人档案内容包括10项:第一项,履历材料;第二项,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第三项,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第四项,评定岗位技能和学历材料;第五项,政审材料;第六项,加入党团的材料;第七项,奖励材料;第八项,处分材料;第九项,招用、劳动合同、调动、聘用、复员退伍、转业、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出国、退休、退职等材料;第十项,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2 人事档案整理鉴别方法
整理干部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要求。
档案材料鉴别主要从5个方面入手:
(1)判定材料是否属于所管干部的材料及应归入干部档案的内容。发现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的,或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和重复多余的材料,应清理出来。对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可交文书档案或转有关部门保存。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比较重要的证件、文章等,组织不需要保存的,退给本人。无保存价值又不宜退回本人的,应登记报主管领导批准销毁。
(2)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政审材料一般应具备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上报批复、主要证明材料、本人的交待等。处分材料一般应具备处分决定(包括免予处分的决定)、调查报告、上级批复、个人检讨或对处分的意见等。上述材料,属于成套的,必须齐全;每份归档材料,必须完整。对头尾不清、来源和时间不明的材料,要查清注明后再归档,凡是查不清楚或对象不明确的材料,不能归档。
(3)审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凡规定需由组织盖章的,要有组织盖章。审查结论、处分决定、组织鉴定、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中形成的综合材料,应有本人的签署意见或由组织注明经过本人见面。任免呈报表须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批注时间和文号。出国、出境审批表,须注明出去的任务、目的及出去与返回的时间。凡不符合归档要求,手续不完备的档案材料,须补办完手续后归档。
(4)鉴别中发现涉及干部政治历史问题或其他重要问题,需要查清而未查清的材料及未办理完毕的材料,不能归入干部档案,应交有关组织处理。
(5)鉴别时,发现档案中缺少的有关材料,要及时进行登记并收集补充。
3 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法规滞后
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以199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1996年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暂行规定》为标准指导实施的档案管理工作,其内容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遗风。计划色彩浓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条例》和《规定》的管理權限也不能涵盖现阶段我国各阶层各领域的人员情况,依其《条例》和《规定》建立的人事档案材料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另外,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较快,人事制度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步伐更慢。虽然我国人事制度总体框架已定,但很多细则仍在探索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给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带来了不确定性,也是人事档案管理法规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3.2 管理方式单一
在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上,无论党政机关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无论是干部还是工人,无论是教师、科研人员还是军人、学生,无论是正式人员还是流动人员,都使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分类,统一的保管方式来进行管理,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制定标准来管理,而形成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和状况。
3.3 管理模式封闭
人事档案是由单位的组织、人事档案部门实行全封闭的管理,人事档案除供领导或组织使用外,任何人不能接触和看到档案,包括档案员自己。人事档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也难免给人一种暗箱操作的猜疑。这种管理模式。现在已经不符合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要求。人事档案是到了可以公开的时候了。
3.4 管理内容陈旧
目前的人事档案材料分为10大类,档案内容单调陈旧,人事档案中涉及的业绩、成就、个人能力、诚信、社会保障等材料几乎没有,反映不出个人的专长和特点,对选拔、培养、评定作用不大,无法对当事人做出全面评价,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事工作的需要。
3.5 档案资料尺寸规格落后
人事档案按照16开纸归档,但现在很多个人资料都是使用A4纸张,这样每次归档都需要裁减,也不利于档案的完整性。
4 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措施
4.1 提高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
首先,要从思想和行动上要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真正把干部档案工作作为组织人事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还应建立与完善适合本部门质量考核体系,对工作进行量化与考核。促进档案管理向标准化、科学化迈进。也可以通过建立竞争淘汰机制,来增加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危机感。其次,要及时补充具有个性的人事档案材料。人事档案的内容要与人事档案主体多元化、社会职能多元化相适应。
4.2 加强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可靠
建立健全材料收集工作的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采取“重点收集与普通收集相结合”“集中收集和经常性收集相结合”“上门收集”等方式,及时追补和不断补充新的资料,力争档案资料能够反映出最新、最全的个人档案信息。档案工作人员在收集材料时应严格把关,对于内容不实的材料坚决不予归档。保证档案材料形成规范真实、收集齐全、归档及时。
4.3 加快档案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規范人事档案的内容、分类、档案用品标准,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时间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侧重点放在反映干部员工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档案材料上;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人事档案材料时要严格把好审核鉴定关,从纸张规格到字体都要严格要求,拒收不规范的档案材料和缺公章、少签字的材料;进一步落实人事档案的相关管理制度,在查阅、流转等各个工作环节中,严格按规章和程序办理。
4.4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益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强调人事档案的保密性。在越来越强调诚信的现代法治社会里,为适应人才工作的开放性,应当揭去人事档案的“神秘面纱”,除了牵涉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少数的人事档案外,大部分人的人事档案应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度开放。因此,要从人才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的实际出发,同时兼顾人事档案工作的保密性,改革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现行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
4.5 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创新,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人员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只管整理、查询的档案人。而应该是既懂档案专业知识的又会运用现代化方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人事档案工作部门应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复合型人才的档案队伍建设,这是实现社会化、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
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其记录和反映了人员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情况,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机密性、认可性等特点。是全面地考察人,选贤举能、知人善任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务必做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事档案管理这一僵硬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最终必将走向衰败。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如何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满足社会对档案的要求。这是政府需要加大立法改革的方面,也是学界需要探讨人事档案如何满足公民需要的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