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公里的修炼

2014-04-29王一州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4年8期
关键词:跑者挑战赛马拉松

王一州

1982年,村上春树33岁,他和妻子搬到乡下,决心以写作为生。由于担心整天伏案的健康问题,他开始慢跑,因为这是最简单的运动。起初,他只能跑20多分钟,就已经气喘吁吁、双腿打晃。可到了次年,他已能连跑22公里。就是那时,村上萌生了跑马拉松的想法。直到现在,他仍然保持每年至少跑一次马拉松的习惯。

村上的马拉松故事广为人知,因为他写过关于马拉松的不少篇章。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村上开始跑步的那个年代,也是日本马拉松开始在普通人中兴盛的时候。到现在,马拉松在日本,早就是一个全民运动,随便组织一个马拉松比赛,报名人数都超过30万,只能抽签决定参赛资格。

马拉松在日本的历史,似乎要在中国重演了。这一两年,中国城市马拉松比赛,参赛人数剧增。北京马拉松,三四年前还冷冷清清,去年半天内报名就满员了,选手里不乏各界成名人物,比如万科总裁郁亮。也许你忽然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开始跑步,并尝试挑战马拉松。这些跑步者大部分是中产阶级,30岁40岁的居多。就像当年日本一样,经济起飞造就了大批中产阶层,他们衣食无忧,却又满心危机和忧患,而随着年龄增长,精力和体力不断下降,时时有力不从心之感。于是,42公里马拉松这种高难度的、极度磨练身心的运动,就成为不少人下意识的选择。与其说它是一种运动,不如说是因应人生危机的修炼。

湛庐文化的总经理陈晓晖也是其中一员。2012年底,他开始跑步,不到一年,他的体重减了二十六七斤,效果惊人。接着他参加了烟台马拉松和北京马拉松,成绩还不错。与公司总经理的马拉松生涯同时起步的,是湛庐文化策划引进一系列有关跑步的专业书籍。“财富中的人”,这是湛庐文化出品书籍的关注核心。而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商界已风潮初起。

《马拉松训练宝典》是该跑步专业系列的第一本。这本书的缘起也非常有趣。2009年,美国最权威的跑步杂志《跑者世界》的十几个编辑决定组织一场马拉松,并为此集体展开训练,还邀请读者参与其中。被誉为“首席跑步官”、也是“亚索800”的发明者(至于什么是亚索800,这么专业的问题得从本书中寻求解答)为这些编辑们制定了一套16周的训练计划,并向读者公开,跑者世界挑战赛由此诞生。挑战赛中的训练、营养、预防损伤,以及关于马拉松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及其解答,形成了这本书。

每一个有兴趣跑步的人都应该读读本书,你不必等到减肥成功、天气绝好、工作清闲、孩子长大的日子,因为对马拉松来说,最难的不是跑到终点,而是设法站在起跑线上。

猜你喜欢

跑者挑战赛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休闲个体的分类及其收益研究——以马拉松跑者为例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Ps挑战赛
Ps挑战赛
Ps挑战赛
起而行之 初级跑者的跑-走-跑计划
中国跑者
Ps挑战赛
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