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了的百度?
2014-04-29宗捷
宗捷
三巨头会变成双寡头?
相信不少人从一接触互联网开始,就知道了BAT三巨头的存在。那时候,互联网尚处于“三国争霸”的状态,百度致力于搜索,阿里巴巴致力于电商,腾讯致力于IM业务,大家各有各的后花园。虽然偶有争斗,但大环境还是一团和气,处于一种大家一起发财的节奏中。
可是,这样的好光景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大家都想在这片新兴的市场上分一杯羹,于是交集越来越多,斗争越来越激烈。在整个2013年,三巨头除了巩固自己的固有阵地外,还通过兼并、收购和入股等多种方式向对方的地盘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不过,由于三巨头都已经在互联网产业深耕多年,都是枝繁叶茂、根深蒂固之辈,虽然各自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没有奈何得了对方。
这一状况在2014年一开始就发生了变化,如果大家关注一下最近互联网的纷争,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百度正在逐渐被边缘化。从1月10日《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车》的价格战开始以来,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攻防就没有停止过。几乎这二位推出的所有新的对抗举措都会在媒体博得一块版面,随之而来的就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媒体曝光度跟着水涨船高。
反观百度,除了在两会期间新华网发布了一篇名为《百度CEO李彦宏:甘做规则“颠覆”者》的报道之外,几乎再无声息。可是,这篇报道的刺激程度却远远无法和打车软件大战、新年红包大战及“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争议相提并论。除此之外,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表示,万达的电商平台将考虑和阿里、腾讯之中一家公司合作,百度很明显没能进入首富的视野,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而且,随着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向对方擅长的领域狂飙突进,两家的体量一下子变成几乎是原来的两倍。从市值上看,腾讯早已突破千亿美元,正在IPO的阿里巴巴估值也在千亿美元水平上,而百度却还在500亿美元的水平徘徊不前。从这个角度看,百度至少被其他二巨头拉开了一倍的身位,同时也正在被其他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缩短差距。
种种迹象都表明,虽然百度在过去的2013年中,在投资并购领域的花费超过24亿美元,但这些钱却好像扔进了黑夜的深潭,仅仅昙花一现,就这么在喧嚣热闹的2014年被大家选择性忽略了。用句不太危言耸听的话说,如果这样发展下去,BAT三巨头的格局很可能会被打破,互联网市场很有可能会形成腾讯和阿里巴巴双寡头的局面。
百度,移动互联网之困
为什么传统互联网巨头之一的百度会这么快被市场和媒体边缘化,以至于显现了三巨头变双寡头的趋势呢?百度到底困于何处?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腾讯掌握了用户的社交关系,百度掌握了流量入口,而阿里巴巴掌握的则是电商入口或者说是购物关系。三家齐头并进,各擅胜场,而且这里面百度是赚钱最容易的,号称躺着也赚钱,其他两家稍微费劲一些,业务也比百度复杂很多。
但这一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发生了根本变革,这个变革的方向正是社交和服务。社交,那可是腾讯的看家本领,《微信》的推出使其第一个把握住了时代脉搏,从而一骑绝尘。而阿里巴巴的方向则一直是做互联网的水电煤,本质上还是金融服务的升级,包括余额宝的推出,基于支付宝的各种金融产品的成功接入和改造,使其在服务方面占领了自己的领土。
百度显然在这两个方向都不太有优势,虽然百度声称自身有多达14款的产品,用户数量都已经过亿。但是实际上,这些产品是却是分裂和松散的,因为它们并没有一个账号体系给予支撑。虽然百度也有自己的会员制度,但是这个制度始终没有形成用户粘性和活跃度。同时,在腾讯和阿里巴巴斗争最激烈的支付领域,百度的相关产品还可以说是镜花水月,没影的事。反观百度的14款产品,其中能算得上最有优势的也不外乎《爱奇艺》加PPS、《去哪儿》、《91无线》加《安卓市场》。实际上,这几款产品的本质都是搜索或者说流量生意—视频的搜索、出行服务的搜索和应用软件的搜索。
换句话说,百度并没有通过投资或兼并,扩展和补强自己的业务范围—没有社交、缺少支付市场、欠缺本地生活服务数据、游戏业务也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在自己擅长的流量领域,在移动互联的版图中百度也没能建立起优势。在“装机必备”的应用中,《百度搜索》、《爱奇艺》和《百度地图》等客户端的“必备”程度,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腾讯系的QQ和《微信》,以及阿里系的《淘宝》和《支付宝钱包》。也许市场可以把百度的所有应用排在最前面,但用户不管在哪个市场,都一定有下载腾讯和阿里这几款应用的需求,却难说有下载百度应用的需求。人们可能还会继续进行搜索,但百度的“中间页”可以截留用户的比重可能会越来越低,因为人们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可能将“目的地”通往《淘宝》和《微信》等服务,这样的趋势也会对百度的未来造成最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在移动互联时代,百度目前还是在吃老本,靠流量入口挣钱,没有观察到时代的变化趋势,也没有在未来任何一个目前看得到的趋势上有一个靠谱的布局。同时,由于布局的不利,百度的流量后花园也有被对手蚕食的风险。或许,这就是百度如今陷入困局的原因。
掉队?其实只是有些落后
面临困境,又在媒体失声,从各种各样的消息和态势上来看,百度似乎已经掉队了,但是它真的就跌出了BAT集团了吗?或许,用“掉队”这个词并不恰当,“落后”似乎更适合百度目前的现状。
我们从前文就可以看出,目前百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核心流量业务受到冲击;第二,移动战略失误,缺少拳头产品;第三,行业布局缓慢,投资收购力度弱。但是,这样几个问题并不能让百度这样的庞然大物在短期内就得到一个“掉队”的评价,原因同样也有几点。
首先,作为国内搜索行业的领军企业,抛开技术壁垒不谈,单从市场份额来说,百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虽然受到了360和搜狗等企业的挑战,这些挑战的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并没有让百度伤筋动骨,后花园依然十分安全。尽管关于移动搜索未来形态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定论,但百度在移动搜索领域的探索,以及向移动领域转变的决心无疑是最大的,也是发展最快的。从这一点来说,百度在移动搜索领域布局,待未来市场成熟后一举拿下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毕竟,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百度仍然是最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搜索引擎。
其次,从移动互联这个角度来说,似乎除了《微信》之外,还没有谁能说自己真正登上了移动互联这条大船。就算是《微信》发展势头无必迅猛,但也没能在阿里巴巴的专注点(在线交易)和百度的专注点(搜索业务)上产生实际意义上的颠覆效应。而且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百度似乎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腾讯和阿里巴巴在电商、支付和社交等领域杀得难解难分,并没有触及到百度的核心利益。这等于说百度有了一段可以平静发展的宝贵时间,逐渐巩固自己的固有领地。虽然有了一段宝贵的发展时间,但不得不承认,百度目前在移动端速度确实略显缓慢,其主要竞争力—信息入口方面的步子还没有落下,相信这也和移动搜索行业本身的发展速度有关。
第三,百度在投资圈地上也并不是毫无建树。虽然很多人对百度收购《91助手》的行为不屑一顾,认为这仅仅是百度为了防御对手的进攻迫不得已出了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笔收购更深层次的含义。人们都說移动互联时代即将到来,但这个时代只是“即将”,还没有真正的到来,所以用户还处在从传统PC转移到移动设备的过程中。《91助手》作为连接PC和移动设备的桥梁,非常符合百度建立信息入口的战略,而且《91助手》本身所提供的移动端音乐、视频和电子书下载的入口,与百度在PC上也可以呼应。同时,在O2O方面,百度在收购了糯米网之后也不是毫无建树,至少在妇女节当天,糯米网就成功狙击了淘宝的“38生活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从这些原因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移动搜索行业并没有匹配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导致了百度的自身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也进而导致了百度没有跟上移动互联行业整体的发展脚步,目前跟腾讯和阿里巴巴相比,有些落后。但是,落后并不意味着掉队,百度还有着和对手一拼的强大实力,不过这需要时间。
未来,出路到底在何方?
既然百度还有一拼之力,那么,它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呢?
首先,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入口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百度在这方面有着腾讯和阿里巴巴难以企及的巨大先天优势。试想一个情况,当需要查询某一个东西,通过《微信》和短信等方式问朋友,或许会因为朋友时间不方便或者没有看到而不能及时得到回复。但通过在互联网搜索,可以稳定的获得你想要的东西。稳定性和即时性正是移动互联网搜索的特点,最起码对不少人而言,并没有因为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钱包》,而减少使用手机进行百度搜索。
其次,现在最具潜力的行业不仅仅只在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物联网和大数据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小米通过不断推出手机、电视机和路由器等硬件终端,已经在逐步的建立家用电器联通的雏形。既然有了成功的先例,相信百度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百度智能硬件目前包括小度WiFi、小度路由、小度TV,MUMU智能血压计、百度影棒和爱奇艺电视机等,这在BAT三巨头中算是独树一帜。除了在硬件市场上找机会外,百度对大数据的探索也非常积极,信息入口本身在数据收集的范围方面会更大,同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保证其在未来大数据方面的领先。这对于百度而言,不能不说是对未来的投入。
第三,百度建设流量“目的地”的尝试也从未停止。在硬件上,爱奇艺电视机将来就会成为百度的流量“目的地”,在这之中,《爱奇艺》、《百度音乐》和《百度云》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是搜索这样的流量通道,而成为了流量的“目的地”—不管你用什么盒子,百度的视频内容都会成为用户必须接入查看的内容之一。与此同时,百度还在2014年年初收购了纵横中文网,它也将在整合成百度文学以后,建设成另一个流量的“目的地”。
最近,百度发布了2013年4季度财报,移动端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超过了20%,或许这在给百度带来希望的同时也给行业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在前面一团迷茫,所有人都在徘徊挣扎的时候,未来鹿死谁手,或许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