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革命or能源革我们的“命”?

2014-04-29

记者观察 2014年8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山西省山西

山西省物产丰富,被称为“煤铁之乡”。探明矿种120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就有24种。而煤矿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素有“煤海”之称。119个县(市、区)有94个均有丰富的“乌金”。

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使山西省被确立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走上了一条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1949年至今,像“输血”一样,山西生产原煤140多亿吨,外输煤上百亿吨,充当着“锅炉房”的角色。在2008年南方抵御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北京奥运等关键时期,山西都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与此同时,山西也跻身世界年产亿吨煤炭以上的六大生产基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以煤炭等资源开采为主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主体。国家及省内各级政府对能源产业均采取了倾斜政策,形成了高投入、高强度、大规模、粗放式的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促进了山西省经济发展,使山西因煤而立、因煤而兴。

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满载山西煤炭的火车专列或汽车驶出太行山脉,把煤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的电厂、港口和用煤单位,这是山西省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真实写照。

“华北地区一半以上的电灯是山西点亮的。”山西人自豪地说。长期以来,山西为我们带来万家灯火、给全国人民带来光和热,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燃料。然而,长期高强度煤炭开采也使山西付出沉重的代价。

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为山西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资源,也使山西经济走上了一条令人感慨万千的曲折道路,患上了严重的煤炭“依赖症”。山西煤炭就像一把“双刃剑”,为中国的经济充当能源“发动机”,然而煤炭开采也埋下了吞噬城市资源与环境的祸根。更令人忧心的是,山西的行政思维、发展模式和社会认知,一度牢牢束缚于脚下的“乌金墨玉”,不复百年前经纶天下的三晋风采。

持续多年以煤为主的工业结构使山西在做出“晋煤暖天下”“晋电亮天下”的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将山西推入了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境地。资源浪费、事故频发、地质灾害、生态恶化,使山西至今仍然处于“还账”的治理过程中。

煤尘、烟尘笼罩着整个山西,临汾、阳泉、大同三市曾连续三年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最严重时,全国污染城市前10名就有5个城市出自山西;白天很少有蓝天白云,黑夜看不清月亮星星,湛蓝的天空和新鲜的空气一度成为众多城市市民渴求的“奢侈品”。污染,成为山西的一张“黑色”名片。

山西的万元GDP耗能和二氧化硫排放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对当地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山西省煤炭厅曾统计,国有煤矿每采1吨煤平均动用2.5吨资源,小煤矿高达6吨,每挖1吨煤损耗2.48吨水资源。每年造成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损失折合人民币约300亿元,每生产1吨煤需要付出70多元的隐性代价。

据统计,山西目前因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全省3500多万人中,300万人受灾。至2015年,山西煤炭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至少达770亿元;至2020年,煤炭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至少达850亿元。

山西省发改委2008年进行摸底调查的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累计生产原煤近百亿吨,造成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约2146处,3309个村庄受到影响,1082平方公里的耕地、42.6平方公里的林地遭到破坏。

在撑起“中国能源大厦”的同时,煤炭的高强度开采给山西带来了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有人曾以“山河破碎、触目惊心”来描述山西的生态状况,煤炭大省几乎变成“塌陷大省”。

而在山西本身的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消费总量的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能源消费革命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山西省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安徽省煤炭资源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