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14-04-29陈翠翠
陈翠翠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对教育教学至关重要,能使学生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体验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那么,教育和受教育的双方应该怎样适时适度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是否能够形成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笔者认为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技巧,讲究教育艺术,让和谐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和谐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和谐淡化师道尊严。因此,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真情浇灌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长期以来,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其自主性、自尊心得不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甚至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使得一直为人们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宝贵的动力源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教育。”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为了营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话语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在路上常常遇到学生,我都会很热情地主动向他们打招呼:“你吃饭了吗?你到哪儿去?”学生生病了,我也不失时机地送去问候:“吃药了没有?病情是否好转?”对那些自卑心、自尊心特强的后进生,我更是投入满腔关怀:“今天学习效果怎样?有什么困难吗?需要我为你做什么”……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话使这些纯真、善良的学生受宠若惊,无限感动,就连从前遇到老师避之唯恐不及的胆小学生也慢慢对我由惧到爱。在常人眼里从来都应该是学生先向老师问候,而我反其道行之,如何不使他们感动不已呢?
二、播撒师爱
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发出真情的告白:“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唱响了同一支歌——“爱之歌”,根植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奥妙所在,教师必须真心实意地爱他们,当好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遵循师爱这条育人原则,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忠实朋友,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友情。
有人说:“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所以老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植物那样,“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度,需食则资以肥料”。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間,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让爱的甘露时常酒向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时常吮吸到爱的甘甜,享受到爱的温暖,那么师生间的关系就会更温馨、融治。
三、尊重人格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当众羞辱学生,让学生在教室或办公室面壁思过,蹲马步、做俯卧撑。冷嘲热讽、挖苦讽刺更是屡见不鲜。在潜意识里,老师们总抱着“严师出高徒”的心态,对师道尊严割舍不下,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而不是像对待其他成年人那样尊重。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用心灵赢得心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以前我找学生到办公室谈话或面改作业都是让学生站着,学生毕恭毕敬站立桌前,低着头,一幅犯错的样子,次数多了还与我产生对立情绪,不愿再到办公室。后来我在办公桌旁放了条凳子,让学生坐着面对面交谈,学生听得很放松,也不再怕到办公室。我想当学生震慑于教师的威严、战战兢兢站在教师面前时,有疑问还怎么敢向教师求教?有话还会向教师说吗?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站着”是惩罚,“坐着”是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莫过于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保护、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是国外许多教育专家、教师的成功之道。尊重学生是师爱最真诚的流露,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我价值发现的有效情感因素。
另外,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转化学困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少,只有让全班学生都得到进步,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和谐。而后进生的转化就要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的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授课艺术,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但是,学生转化只靠教师远远不够,更应采取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全方位加快后进生转化,我们不妨实行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家长学校、教师与家长互访,优等生与学困生相互结合的“一帮一”、“手拉手”活动,通过补课、讲座、活动课、合作学习等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集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