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德解读:齐家玉器的鉴赏收藏为何这么乱?
2014-04-29
近几年来,收藏热越来越风行,收藏市场发展也越来越快,在现在北京等地的收藏市场上,有一种名为“齐家玉”的古玉比较受人欢迎,在古玩市场上这种古玉器形多样、体积较大,被卖家叫出了大价钱,不少爱好者更是投入大量资金收藏这种价格看涨的“齐家玉”。
但同时,齐家玉器这几年市场现状也很是混乱,甚至在圈子里有一句话:“看不懂的就说是齐家玉”。齐家玉器的鉴赏收藏为何这么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混乱?带着这些问题,《艺术品鉴》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齐家文化研究会会长、首批民间文物鉴定专家杜义德。
●《艺术品鉴》:您是如何理解齐家文化?请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杜义德:齐家文化于1924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省广河县(旧称定宁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1921年,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进行的考古发掘,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1923—1924年 ,安特生为了寻找仰韶文化的源头,溯流而上,在甘肃地区首次进行调查与发掘,其足迹涉及甘肃省区大半先后发掘了临洮辛店、广河齐家坪、临洮马家窑、临洮寺洼山、广河半山、民和马厂、民勤沙井等著名古文化遗址。1925年安特生发表了《甘肃考古记》一书,将上述发现分为六期,即齐家期、仰韶期、马厂期、辛店期、寺洼期与沙井期,认为齐家文化早于仰韶。建国后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苏秉琦两位先生,先后对齐家遗址重新进行挖掘与研究,根据考古地层学重新更正安特生对齐家文化年份的错误,认定齐家文化距今4200年—3500年。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泾河、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河、广通河、葫芦河、大通河、白龙江与西汉水等流域都有分布,但其分布中心是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与湟水中下游地区。若以现在行政区划定位,东起陕西省西部,西至青海湖北岸沙柳河,北入内蒙阿拉善左旗,南抵甘肃省文县。地跨甘、青、宁、陕、蒙五个省区。南北近郊600余公里,东西长达1000多公里。
●《艺术品鉴》:齐家文化玉器有哪些特点?
杜义德:齐家文化玉器的主要品种有:壁、琮、斧、刀、铲、锛、凿、环、瑗、牙璋、圭、戈、璇玑、各类动物造型及很多异型器,流行纹饰光素无纹,以简为约、以素为美。齐家文化的很多器型都传承了下来,也就是说齐家玉器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夏、商、周时代的玉器。
齐家文化玉器玉类之广泛,内涵之丰富,品种之繁多,器型之全面,工艺之精美,令人折服。不论何种玉文化体系,最终决定文化特征和内涵的必然是其工艺特点,齐家文化玉器工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简单朴拙,粗犷、豪放。
2.做工精琢细磨,特别是开孔准确笔直,抛光细腻。
3.切割,片切割技术非常的发达和完善。
●《艺术品鉴》:齐家玉器的原材料有哪些?
杜义德: 齐家玉器所用原材料玉种复杂,有甘肃地方玉种、青海玉种、新疆和田玉、玛纳斯碧玉,还有玛瑙、砗磲、珊瑚、水晶、绿松石、天河石、玉髓、青金石、炭精、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水含石、黑曜石等等,甘、青、疆三省交界的祁连山及其余脉富藏玉矿,盛产阳起石、蛇纹石等多种玉材,陇西的鸳鸯沟即出鸳鸯玉,甘肃临夏——榆中境内的马寒山和酒泉等地,有墨绿色、艾青色、豆绿色玉材以及属蛇纹石鸳鸯玉和试金石类黑色石材。
近年在甘、青两省又找到不少玉矿,其玉质经检测都是透闪石,而经检测与和田玉非常相似,所以齐家文化玉器所用玉种是很复杂的,这一点有别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对于我们喜爱齐家古玉的玉友来说,是一大优势,玩好了齐家玉器,你对西北地区玉质和玉种就有了十分全面认识和把握。
● 《艺术品鉴》:民众收藏齐家玉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杜义德:民众收藏齐家玉器的时间段大体在2000年左右,首先出现在兰州、成都、北京等地,随着各地商贩开始向全国其他地区古玩市场扩散,其实这时候还是有不少齐家玉器的真品,这就引起不少藏友的关注和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众及个别藏友对齐家文化及玉器的逐步学习与了解,开始逐步认识、研究、收藏、宣传,民众就是在这些藏友的带动下开始收藏齐家玉器,这时候齐家玉器也就开始升温了,仿品也开始登场了。价格也开始一路飙升从几十元到几百,几千,甚至几十万。但凡玩玉器收藏的民众,哪个手里没几件齐家玉器?
● 《艺术品鉴》:您如何看待齐家玉器鉴赏收藏中出现的市场混乱?
杜义德:到了2007年2008年,全国古玩市场到处能看到齐家玉器,难道真有这么多齐家玉器?怎么越收越多?有些藏家就有些懵了,开始找专家鉴定,虽说是钱也花了,证书也出了,可心里还是虚。为什么发虚呢?因为在地摊上还有和自己一样的齐家玉器,您说能不虚吗?
而有些没上道的商贩也懵了,自己卖出去的齐家玉器,买主找北京故宫专家鉴定说是国宝,这不是明摆着卖漏了吗?当时在北京专家圈子里有一句话“看不懂的就说是齐家玉”,由此可看出,齐家玉器这几年市场现状的混乱!
●《艺术品鉴》:在多年的实践中,您对齐家古玉器鉴赏、 辨伪游怎样的心得和体会和大家分享。
杜义德:我在自己对齐家古玉器多年研究摸索和上手观察中,逐渐探索出对齐家古玉器鉴赏、 辨伪的几个方法:
1.器型。但凡是到代古玉器都有它的用途和意义所在。如玉琮(cong音从)。外方内圆的柱状空心玉器,称为琮。琮的用途据《周礼》郑玄补注:“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厚德,故以祭地。”所以我们在鉴赏时就要看是不是符合,如果存异就放弃,记住玩收藏千万别想有万一。比你眼力高的人多了去,凭什么万一就让你碰上。
2.材质。我们在鉴赏玉器的器型后如果符合,接下来就要仔细观察材质是什么?是玉还是玛瑙、砗磲、绿松石,对材质的认识需要有一比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这过程没有捷径。需要不停地去看,博物馆,古玩市场,那里汇集和陈列大量的你需要学习的各种材质的标本,这是一个高古玉爱好者要经常去的地方。
3.看工。対一件齐家玉器的器型和材质第一感觉还可以后,这时就要看工了,工就是看当初加工的过程中留到这件器物上的痕迹,如砣机解玉、沙蹭和刮玉器时留下的痕迹和琢孔,首先观察是如何切割的及切割痕,然后再在痕迹或琢孔上再进一步观察是手工留下的痕迹还是电动工具痕迹。
4.皮壳。古玉的皮壳就像人的皮肤,古玉入土后随着时间的逝去,玉器表面留下像桔皮纹、皮疹纹一样的痕迹,但不是每个古玉都有桔皮纹,这就需要我们鉴赏时通过经验和自身积累的知识进行认真观察和仔细甄别。
5.包浆。就是古玉器入土后表面受到侵蚀或是受到温差、湿度或酸碱度长时间的作用下产生的一层保护膜。有时候好区分,有时候不好分辨,这也需要我们长时间上手看、把玩、培养和提高鉴赏力。
6.沁色。玉器长期在地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压力、水、土壤及其它物质混合的作用下产生各种色泽,或分布玉器局部或整个玉器。出土之玉常见沁色,因为玉中有无数微孔,受附近环境影响,有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别有白色雾状的水沁、黄色的土沁、黑色的水银沁、绿色的铜沁、黑紫色的尸沁等。尤其是齐家玉器的沁色更是丰富。早期市场上的仿品有好几批就是老玉新工,它的沁色本身就是自然沁色,更是让人雾里看花,而这种仿品最是打眼,有些藏家至今还认为是真品齐家玉器,这种仿品稍加盘玩立马有变化。
7.多看。玩收藏看是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说多看少买,只有大量地看、长期地看、认真地看、用心体会地看,你就会有所得。看本身就是学习,在看的过程中尽量少用放大镜,你去古玩市场逛的时候,什么都用放大镜看等同于告诉商家我是新手。说一个人水平高、眼力好也就是看的好,而我们身边的很多的人不是看而是用耳朵去听,很喜欢听人讲故事,但凡喜欢听的人吃药上当是在所难免,所以多看的确是关键所在。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就是指此吧!
8.心态。在和藏友交流鉴赏收藏齐家古玉过程中,经常见到有藏友对于以上几个要点说起来非常熟悉,可谓滚瓜烂熟,一看藏品可没几件是对的,这样的藏友有很多。既然要点掌握了,那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了?看来有了知识的储备和感性的认识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好心态,心态一定要平和,什么淘宝,捡漏,和你关系不大,别忘了还有打眼、吃药、交学费在等着你。记住这行里捡不完的便宜上不完的当,不信您仔细观察,买仿品多的人大多是贪欲重的人。这行里的确有漏,但那是给心态好、水平高的藏家的,就像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