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乱象:馅饼?陷阱?
2014-04-29
艺术品鉴 2014年9期
早年,范伟和高秀敏演过一出小品《卖猫》,一个收藏迷愿意出1000元买一只普通的家猫,为的就是顺便拿走那只喂猫的碗——那可是万历年间的碗。结尾处,一句“全指着这个碗往外卖猫呢”让多少人捧腹大笑,也让多少人黯然神伤。
一句包袱笑料,道出了如今收藏界的乱象。事实上,在很多懂行人眼里,近年来的古玉收藏,也荒诞得像个笑话。
“古玉是什么样的玉?”“有故事的玉。”
“什么样的玉是假古玉?”“只要能找到下家都算真,烂自己手里才是假。”
玉者,石之美也。玉者,与君子比德焉。中国玉文化自八千年以降,从未像今天在天地生民中激发起最普遍的热情,却也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让持玉沾染上最浓烈的铜臭。
当“捡漏”成为收藏者的狂热愿望,当“博傻”竟成为“传承”的常规路径,古玉收藏便难免天天上演悲喜剧。只是,在假面褪去之后,失落的文化叹息,谁人听得见,将来又如何落幕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