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艺术家都在“小清新化”?

2014-04-29

艺术品鉴 2014年9期
关键词:批评家青年人当代艺术

在最近举行的青年艺术家群展陆续开幕后,联想到近几年的众多艺术家群展,大家发现不乏具有文艺气息,注重形式美感,给人感觉各种“萌萌哒”的绘画,这种“小清新化”的艺术风格已然形成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尤其是在年轻女性艺术家中尤为明显,她们用看上去清新、唯美的画面诠释着自己的小情绪、小趣味、小叙事,这样的艺术创作与文学、电影一样,已经逐步形成一种亚文化现象,受到众多文艺青年和都市白领的追捧。对于“小清新”的美学风格,艺术界褒贬不一。

“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种以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类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Indie Pop,即独立流行,随着发展,小清新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逐渐扩散到文学、电影、摄影、绘画等各种文化艺术领域。如今,这种起初颇为小众的风格,现在已逐步形成一种亚文化现象,受到众多年轻人包括青年艺术家的追捧。

对于“小清新”的美学风格,艺术界褒贬不一。青年策展人胡斌谈到这个话题时,表示:“在旋构塔———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中,我们三个策展人达成了共识,虽然没有明确打出拒绝什么作品的口号,但我们是把小清新、小趣味、小叙事、小情感宣泄的作品排斥在展览之外的。如今的社会问题非常严峻,青年艺术家却依然沉醉在个人的小天地里,有一种严重的责任缺失。”

青年批评家付晓东则认为其实没有必要去反对小清新,随着当下的社会审美,小清新是绝对会流行的,这是大众解放的阶段,包括小资白领阶层的大众都喜欢这种风格的艺术品。强调“小清新不是当代艺术”是人为的造成一种区别,有人喜欢崇高的艺术,同样也有人喜欢小清新的艺术。

在《美术》杂志副主编、青年批评家盛葳看来“小清新的出现可能是跟后现代社会状况相关的,后现代社会是一种全面的审美社会。”当下的整个社会已经开始进入到一种全面化的审美进程中,小到化妆整容、身体塑形、美妆节目,PS照片、个人网络空间,大到矫饰的城市造景、街心花园。艺术的小清新化也是与社会审美进行的转变相关的,盛葳认为当下艺术行业的小清新是指那些“比较漂亮,日常的、审美的,跟上一代艺术家的那种社会批判拉开差距的艺术,不太关心深度精神,不太关心哲学、形而上的内容,也不太关心社会现实,主要关心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是某种审美理想为主的艺术。”

作为艺术研究者的盛葳坦言,自己并不支持“小清新化”的艺术是当代艺术的观点,他与不少批评家的观点一致,并认为当代艺术能够从另外的反面来印证小清新,他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反叛性的思维,当代艺术拥有批判性的实践,而这恰恰与小清新偏向于设计、唯美等艺术实践是相反的,譬如美国行为艺术家奥兰自我整容的作品,正好和所谓“小清新”的化妆相反,“小清新并不能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在精神上的追求显然是要弱一些”。

虽说不少人把“小清新化”当做贬义词,但这并不能阻挡很多90后的新新人类对“小清新”的自我标榜。当下的青年人,他们关注身边日常的生活题材,着眼于表现令她们感动的一草一木一小景,微观提取图像,定格美好瞬间。表现在艺术上,也是如此,油画、国画、摄影等不同艺术形式都透露出类似的审美取向。

一位90后艺术家说:“我画的就是我们自己想要画的,没有想表达什么沉重的题材,相反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我就是喜欢那种给人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感觉,女生对待这种比较唯美的色彩本身没有太大的抵抗力。没有经历过大的社会动荡也没有那种深刻的体验,为何非要去装深沉?”

“小清新”风格的形成也是与当下青年人的价值观有密切关系。在当下全球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之下,包括学生和青年人大部分都是尊崇现有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在全球都是依赖于全球市场的链条,顺从这个既定的价值观念。而90后艺术家正是出生并成长于这样一个时代。如果说上一代艺术家创作是站在“旁白”的角度审视社会,那么这一代人创作则相对趋向“独白”式的自我解构,她们脑海中构建的乌托邦与社会保持着疏离感,就像是她们直接透过滤镜看世界——只看得到她们想要看到的。

当下的青年艺术家的构成并不只是单一的“小清新”,他们的创作差异大,“小清新化”的艺术风格只是众多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态的其中之一,面对这个刚刚步入艺术家行列、并正在崛起的新群体,关于“小清新”的诸多评价当然还未成定局,这些关于“小清新们”的话题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批评家青年人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新锐批评家
今日批评家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