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塘石墨:从喧嚣到平静

2014-04-29陈旭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郴州市矿井石墨

陈旭

湖南郴州市区西南方向50公里,沿途山川秀美,当路边不断闪现高大而又空荡荡的黑棚子,以及“石墨”、“煤炭”字样后,公路左侧方向并不算高大的山峰突然闯进眼帘,就像绿色衣服上打了几块硕大黑褐色补丁。

——这就是名闻中外的鲁塘石墨矿区,鲁塘镇就在这块45平方公里矿区中间位置西侧。

鲁塘因石墨储量大、产量大、质量好而被称为“石墨之都”。

进入矿区不久,100多米路程看到至少5个矿口,可以想象一年前这里是何等热闹,现在这些矿口都已用石头封死。因乱而治,“石墨之都”——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以壮士断腕之心关停了境内所有矿井。刮骨疗伤效果显而易见,安全事故戛然而止,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尾随而来的压力不容小觑。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重塑……鲁塘镇正探索着破题关键,经历着从喧嚣到平静的转型。

石墨“疯狂”

鲁塘镇盛产石墨,素有“石墨之都”之称。开采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逾400年之久。

大规模开采始于1991年。在“有水快流”、“大干快上”的大背景下,民间资本迅速涌入矿山,当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哄而上。至1995年,鲁塘矿区17平方公里的矿藏带上星罗密布着690多个矿井。

“家家都不耕地,男男女女都去挖矿。”鲁塘镇碧潭村村民何赞波在这拨挖矿热潮中摇身一变成了矿老板。何赞波说,与他出身、经历相似的矿老板在鲁塘镇非常多。当时,采矿门槛低,表层开采技术简单,投入少,见效快,回报高,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矿山附近的村民蜂拥而上。

截至2009年9月,全镇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有2万余人直接从事煤炭、石墨开采、加工和运输业;全镇75%以上的家庭持有矿山股份;另有外来务工人员3万多人。

那些年,每逢月初,无论在鲁塘镇,还是在几十公里外的郴州市城区,因石墨带来的“疯狂”随处可见。鲁塘镇党委书记邓拾金称,无序开采从地表往纵深发展,资源竞争的矛盾恶化,安全隐患增大,随着矿山整治和市场波动,一批矿老板被打回了原形。

困难重重

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剧。2010年8月,北湖区重典治乱,关停鲁塘境内所有矿井进行整合,两万余名矿山从业人员下山回家。大量的矿渣(煤矸石)堆积在山体上、田地间;如蜂窝般的矿井不但吞噬了地表水,且破坏了地下水系。

水车洞村村民一直在为饮用水烦恼。村主任何良峰介绍,自2008年起,该村的饮用水工程共投入1200万余元,至今未完工。“每找到一处,用不上多久便干涸了,周而复始,重复投资。”

离鲁塘镇政府不到500米的地方,十几幢整齐排列的楼房已经竣工,此处便是离矿区最近的太洞村村民的新家。多年的乱采滥挖,太洞村农田全部被毁,村民的房屋中,有三分之一为A级危房,其余均为B级危房。2012年初,省市区三级和新引进的鲁塘矿区战略投资者南方石墨有限公司共同出资2400万元新建了这批集中安置房。

其实,还有众多的矿区居民需要这样的新家。邓拾金介绍,矿山关停前的10年里,矿山给当地财政贡献10亿元左右,从业人员收入大约20亿元。而按产出与投入的国际通用标准1:4计算,恢复矿区原貌需120亿元——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耗时5到10年。

矿区复兴

鲁塘矿区“歇业”,无论镇政府还是老百姓,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据称,石墨产业作为北湖区的支柱产业,高峰时期规模占到全区工业总量的二分之一,每年为全区提供2亿元的可支配财力。

如今的鲁塘,每年还要投入近亿元来改善全镇的环境以及民生问题,正在经历凤凰涅槃的过程,不久将获得重生。邓拾金介绍,早在1985年,郴州市以鲁塘镇为中心的区域已探明的微晶石墨储量就已达3407万吨,占全国已探明的微晶石墨总储量的72.5%。实际上,近30年来的新增探明储量,估算有千万吨以上,是名符其实的“全国第一”。

石墨不仅用于锂电池、显示屏等高精尖技术领域,还是一些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例如石墨炸弹、火箭喷管、原子反应堆等,是极其宝贵的战略性资源。

2010年底,北湖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鲁塘矿区,同时期待着矿区蝶蛹蜕变。

2011年1月,鲁塘完成石墨资源整合,原来的矿主全部退出,由中国建材控股经营,进驻矿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并计划投入20多亿元,整体收购北湖区鲁塘石墨矿区以及相邻的桂阳县荷叶太清矿区,从而整合成一个主体。在各方的推动下,南方石墨初加工工业园区即将落户鲁塘。届时,鲁塘石墨矿区将彻底告别散乱、粗放式开发。

(作者单位:郴州日报社)

猜你喜欢

郴州市矿井石墨
我的爷爷
石墨系升温球的实践与应用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煤矿矿井技术改造探讨
郴州市:夯实基础,提升环境监察效能
石墨烯的健康路
“构”筑不一样的精彩——郴州市第三完全小学“同课异构”剪影
石墨矿中固定碳的分析与探讨
关于郴州市山塘综合整治的几点思考
矿井提升自动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