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与反思
2014-04-29曾善莉
曾善莉
摘 要: 作者从转化积累,活用方法;思路呈现,构建教学;教学反思,整体感知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与反思。
關键词: 小学语言语课堂教学 转化积累 思路呈现 教学反思
窦桂梅老师说:“语文老师应当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用你的率真、坦诚、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样的课堂流动着的正是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此情此景会深深感染学生,推开学生心灵的窗扉,唤醒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内心体验感悟。
一、转化积累,活用方法
我在教授《在大海中永生》时,紧紧抓住文章的情感主线,紧扣“情”字,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体验,在读中感悟。感悟伟人的丰功伟绩,感悟伟人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思想上受到启迪。立足文本,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抓住语文学科特点,以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形成的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使三维目标和谐实现。
二、思路呈现,构建教学
以《在大海中永生》为例:
1.音乐引题,水到渠成。
音乐《春天的故事》导入,让学生一起重温经典的歌曲,注意用心灵倾听、感触。提问:知道它歌颂了谁吗?引出邓小平爷爷,然后作介绍: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溺在无比悲哀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这样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2.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顺序。请学生放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能根据教师提示补充小标题吗?(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3.精读品味,深入感悟。
渲染情调:让我们先回首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离开我们、飞向大海的那令人心碎时刻。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当时人们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朗读第一句扣住关键词“低低地”、“缓缓地”,领会人们当时的不舍与悲哀。对第三句中“崭新历史”、“最后一个篇章”,适当点拨说明,以加深学生对邓小平的了解,进一步感悟其伟大。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当时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当时首都各界群众送别邓小平的感人画面。然而,无论人们怎样振臂呼喊,无论人们怎样挥手挽留,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一生的人,这位受亿万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无比敬重的人,都已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带着沉痛齐读第二自然段。
4.想象补白,加深体验。
悲哀的不仅是人们,苍天也为之动容,大海也为之哭泣。涛声中你是否听到大海在哭诉些什么呢?千言万语都可以汇成一句:“小平爷爷,您别走!”让我们再次把感受融入自己的声音,齐读第二段。我们不禁要问,那奔腾不息的浪花,你准备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呢?分组读第三自然段四个“也许”的句子(师提炼出“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你们读出些什么或者还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回答,我适时在每个“也许”分句后补充如下资料(多媒体展示):第一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第二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成为实际:香港回归,澳门也回归。
5.精读感悟,体会意蕴。
文中“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让我们再看看(引读看的内容)、再听听(引读听的内容)。重点理解感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的内涵。
6.揭示主题,升华感情。
最后一部分,我这样引读: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与大海同在,与人民同在。只要有浪花的地方,我们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那震撼人心的声音,邓小平爷爷在海中永生。引导学生理解,邓小平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精神、业绩将永存。师生共读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大海视频画面,同时配上《春天的故事》作为背景音乐,当读到“在大海中永生”时,调高音量,歌曲“春天的故事”在教室里,在学生的心上激荡。在激动时,我又问:“此刻,你们有没有什么需要,是写点什么呢?还是再读……”我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说:“老师,让我们再朗读一遍,可以吗?”“当然可以,你们会读得更出色。”……
三、教学反思,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情感浓烈的课文,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充分的激情、生动的语言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和高尚情怀,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敬仰与深深思念之情。
如何让学生透过文本语言,感悟其高尚与伟大,让学生情感与文章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是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本教学紧抓“情感”这根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中体验,在读中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人文感染与熏陶。
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悲哀、低沉,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我采取先抑后扬的方法,让学生在歌曲中对小平同志有模糊的感触,再揭示课题,让学生带着考虑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当时情景,并理清文章脉络(文章线索也很清晰),再紧扣“情”字精读细悟,层层铺开,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升华感情。全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置、教学环节的设计布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巧妙组合,使得整堂课格致精雅,浑然一体。在读中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语感,也加深了理解与体验,做到了意文兼顾,让整个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作者之间心灵深处的对话过程。在我看来,这堂课充溢情智,充溢诗意,具有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