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课程教学中的综合性人才培养
2014-04-29浦松岩侯丽君
浦松岩 侯丽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新时期,中国的旅游业将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要成为旅游大国,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作为基础。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院校,要合理设置课程,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文章就旅游课程教学中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做了简要探析。
[关键词]旅游课程教学 综合性人才
[作者简介]浦松岩(1980- ),男,河北唐山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侯丽君(1982-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河北 唐山 063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28-02
近年来,我国旅游教育的规模已不容小视,旅游专业的建设也逐步增强。但是,从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实际状况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毕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限,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旅游市场专业性人才短缺,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欠佳。因此,要不断完善旅游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旅游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并促进他们学会创新和生存。第一,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就旅游专业来说,主要的教育目标是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获得从事旅游这一职业所需要的实际行为能力,即学生要学会做事、学会怎样从业。第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会创新。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从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掌握总结知识与经验的能力,能够促进他们具备专业人才的思想和将设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能力。事实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成就高素质的专业旅游人才队伍的重要保障。第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旅游专业学生学会生存。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活动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出现了岗位的互相代替性以及新型劳动组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旅游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旅游从业人员需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训练,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认识到集体和团队的力量、具有更强大的化解矛盾的能力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
二、旅游专业综合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错位。旅游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没有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对于旅游业来说,涉及的部门和行业较多,属于一项综合性产业,对于相关部门调和的依赖性比较大,要求旅游专业人才必须要有旅游发展的整体和大局意识。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强调对于学生意识、能力和语言的培养。意识是指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意识,能力是指创新思维和协调能力,语言是指具备国际交流的语言。
2.课程设置过细,能力结构不健全。旅游企业所认为的人才标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迎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能够迅速地融入企业工作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我国很多院校在设置旅游专业课程的时候,没有对企业的用人信息进行搜集,也没有很好地结合旅游行业的前沿动态。在不断完善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没有很好地设置一些应用性的课程。对于旅游专业来说,院校比较重视生存因素,却没有重视发展因素,在专业的设置上过于细化,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也没有体现出旅游行业的综合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结构方面很难适应旅游岗位的相关任职要求。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很多院校在旅游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不太重视教学手段的更新,也没有把教师援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仍旧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学生在感性经验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一般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其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就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很难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不会触类旁通,而教学实践主要是模仿以前的套路。在教学中,基本都是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为从属地位,这种模式没有重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不会自主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4.就业渠道不畅,人才供求脱节。就院校旅游专业的就业状况可以看出,就业率有待提高,普遍出现了二次就业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愿意到旅游行业工作,这就导致了旅游企业人才供不应求与专业毕业人员就业困难并存的局面。就旅游企业而言,企业对于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是特别青睐,虽然旅游专业人数在逐年增长,但是人才需求跟不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專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旅游人才建设跟不上的局面,表明了培养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为旅游专业的当务之急。
三、旅游课程教学中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措施
1.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的关系。旅游专业教学中,要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把教学转移到课堂之外,实现教学的小组化和个别化,由原来的黑板加粉笔转向多媒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创新学习模式就是要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在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教材中创造性的因素,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国家对于这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加旅游实训模块,及时把使用的科学手段纳入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的能力训练。
2.以就业岗位需要构建课程模式。旅游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以就业为基本的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走访旅行社和风景管理区的管理人员,来认识旅游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包括酒店服务人员、客房服务人员、导游人员、前台接待人员等。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式。此外,还要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来构建旅游专业能力体系,这样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同时满足基层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要求,当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创业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基本需求是生存和生活,而工作和学习是能力方面的需求。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社会能力方面,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体系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属于一个窗口行业,所以在课程设计和学生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礼仪,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优化课程设置。要不断改革传统课程设置中不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部分。传统的课程主要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构成,旨在突出知识的完整性,没有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课程模式可以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不断拓展课程结构,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打下基础。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中,核心课程要体现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岗位中一些基础性和政策性的理论,还要反映这个专业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这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把重点放在外延方面,体现岗位的一些特殊要求和学生的自主意识等。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专业方面的拓展课程,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学生的个人才艺、普通话水平、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要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设置的各个环节中去,结合专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4.探索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旅游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要冲破封闭、僵化的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拓寬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设自由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就是这个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创造学习的过程。旅游知识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知识的来源点。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对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在学习中,学生会利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知识网络要不断地被新的知识网络所替代,使认识得到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愿望。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真实的训练环境,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给予积极的指导,让学生竞争上岗并在各个岗位上进行轮换;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模拟手段,从而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5.实行弹性学制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各个高校中,普遍推行的是学分制,学分制不断推动旅游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增加学分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毕业难度,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可以使用课程代替,即用那些专业拓展方面的课程替换那些学生感觉学着困难、学到又基本用不到的数学等课程,比如可以用茶艺课程代替等;其次,可以采用特长加分制,就是运用学生的特长,在才艺比赛中根据获奖的状况酌情加上特长分;再次,还可以使用业绩替代,即用学生在工作之后取得的成绩去取代因为学分没有修够延迟毕业的状况。
6.实现专业整合,开设协同课程。旅游专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进行专业整合的时候可以根据院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相对稳定的专业作为主体专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根据旅游市场的变化,再开设一些投资比较少、见效比较快的专业来补充主体专业。可以在适度规模扩张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旅游专业,开设一些素质拓展课程以及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当前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给旅游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院校要积极把握契机,细致分析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把握全局,科学设置课程,改进教学方式,为社会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从而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平.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7(6).
[2]缪鸿孺.高职旅游课堂教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6).
[3]马勇,魏卫,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旅游学刊,2010(10).
[4]张立彬.面向区域 创新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