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胡演奏移植曲目——《流浪者之歌》
2014-04-29杨玥
摘 要:二胡作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二胡演奏者的技術便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流浪者之歌》这篇作品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移植作品在音乐特点、音色变化、乐曲表现风格上和传统曲目的区别,同时针对如何更好地表现出这类作品的风格加以说明和研究,以此体现二胡在移植作品演奏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二胡;移植曲目;演奏技巧
作者简介:杨玥(1989-),女,吉林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1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弦乐之王”,它音色柔美圆润,以演奏抒情、婉转、细腻,且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曲目居多,但随着二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作品移植到二胡艺术中为二胡演奏开创了更广阔的演奏空间。这股强劲的演奏移植小提琴作品的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二胡的表现力,使二胡的演奏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作品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流浪者之歌》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批新的移植小提琴作品,是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著名代表作品之一,乐曲采用了吉普赛音乐为素材,起源于吉普赛民间舞蹈。为了在演奏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诠释,必须对乐曲的吉普赛民族、吉普赛音乐、及乐曲的特点深入了解,这是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就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吉普赛民族广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地,是一个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他们往往被视为低下和卑贱的人,并且得不到当地人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因此,吉普赛民族过着贫苦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是,这些并不能够影响这个名族的团结友爱,对生活的积极向上,他们通过歌舞来表达,来宣泄心中的情感。
2、移植曲目与传统曲目的演奏特点的区别
二胡的移植作品即二胡曲库中本身没有,通过向相近的乐器或相似风格的音乐借鉴并在二胡上实际演奏的乐曲。在早期二胡乐曲的移植中,主要移植中国民族音乐其他乐器的作品,此后,通过移植、演奏,再移植、再演奏的过程中,二胡演奏者不断借鉴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将这些技巧运用在创作中。如《梁祝》、《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闲居吟》等等。
3、《流浪者之歌》二胡作品演奏分析
《流浪者之歌》这首作品用二胡来演奏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有几个方面需要着重分析处理的问题:借鉴小提琴的指法、拓宽二胡的表现力、对音乐形象的再次创造等进行深度分析,并且结合二胡作品演奏比较形象、细致、全面地剖析。
(一)、借鉴小提琴的指法
《流浪者之歌》里面的慢板是纵情高唱的乐段,这是一个旋律性很强的歌唱型段落,纵情中不失妩媚,高唱时又蕴藏柔美。
(二)、拓宽二胡的表现力
它不但在快速换把、跳把、快速换弦、跳弓等方面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同时,对于揉弦及音色上的变化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无论是“长、短、颤、跳、抛、顿、连、垫、波”等,每一种弓法技巧都需要使弓子在运行中做有秩序,达到毫无梗塞,流畅通顺的效果。
(三)、对音乐形象的再次创造
如移植演奏作品《流浪者之歌》,乐曲慢板部分应用了独特的“吉普赛调式”大量应用了吉普赛小音阶,使乐曲出现了小二度和增二度这种音程变化,让乐曲突显了浓郁的欧洲音乐气质,使曲子更有“吸人”的感觉,用二胡的曲风表现出流浪者之歌的音乐形象。
抓住作品特点和二胡特点相结合,培养乐曲律动感,成功做到二胡演奏的“五个要件”,那就是:声、情、技、形、韵。琴声关键是要感人,声音要柔美、纯正,音色要多样;如《流浪者之歌》作品演奏过程中,正确的声音应该是浑厚、圆润的,反之则会轻薄、干涩。演奏者的形象也很关键,准确自然,美观,大方,包括持琴的姿势,操琴的方法,面部的表情,都要和所演奏的乐曲浑然一体,才能“经听又经看”。
二胡被称为“东方小提琴”,随着二胡的普及和发展以及诸多优秀二胡作品的问世,特别是国外移植作品新鲜血液的融入,二胡演奏的技术得以显著提高,音乐表现力日益丰富。这种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运用,东西方演奏乐器的融合,得以使得二胡这种传统乐器达到了演奏技术的提高及艺术表达的创新。演奏移植作品的时候,必须要深入分析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抓住作品本身及二胡演奏的特点,达到演奏更加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2]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3]秋江,怎样用二胡诠释移植作品-流浪者之歌[J],乐坛乐事,2009年。
[4]梁玲玲,二胡作品的移植方法[J],中国音乐(季刊)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