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与革新——论菲尔丁小说中的罗曼司因素

2014-04-29杜营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冒险

杜营

摘 要:18世纪是文学转型的重要时期,作家们一方面力图真实地反映生活,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罗曼司的影响,菲尔丁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受罗曼司深刻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以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为例,探讨其创作中对英雄形象、冒险情节、类型化人物和浪漫理想等罗曼司因素的继承与革新,对于全面把握菲尔丁的创作特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罗曼司;冒险;道德英雄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2

引言

亨利·菲爾丁被认为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之一,高尔基称之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人”。他开创的散文滑稽史诗,使他成为第一个大规模描写社会历史人生、全面展现18世纪英国生活的真实画面以及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种种弊端和黑暗现象的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有人说他的小说“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笛福的冒险小说之大成,糅合了塞万提斯、斯威夫特讽刺小说的传统”。瓦特在《小说的兴起》认为菲尔丁在创作中运用了“形式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所谓“形式现实主义”,“通常是小说形式中固有的前提的叙事式体现:这个前提,或者说基本常规,就是小说是人类经验的充分地、真实的记录”①。同时,学术界也多聚焦于菲尔丁创作的现实主义因素,研究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探讨其人性观、道德观,或者是关注其语言、结构等,往往忽略了传统罗曼司因素的潜在影响。本文立足于以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以下简称《汤姆·琼斯》)为例,试图寻找其创作中的罗曼司因素,探讨其对罗曼司因素的矛盾态度以及继承与革新,对于更全面的把握菲尔丁的创作特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菲尔丁对“罗曼司”的矛盾态度

“罗曼司”(romance),又被称为“罗曼史”或者“传奇”,由古法语中的“romanze”一词演变而来。“罗曼司”最初应用于文学,指的是“那些产生于民间的富于幻想的叙事性歌谣”,后多用来指中世纪描写骑士行侠冒险以及与贵妇人典雅的爱情故事。关于罗曼司的特点,卡登在他的辞典里解释道:“它首先主要是一种娱乐形式。它也可能具有说教性,但这通常只是偶尔附带的”②,包含“奇思异想、毫无可能、过分放纵和天真烂漫之类的因素。”③罗曼司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上达到了高峰,后逐渐走向衰落。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学创作更多要求关注人类经验、表现真实的生活,到18世纪初,现实主义小说逐渐兴起,罗曼司这种“描述一种关于英雄业绩或惊人成就、骑士精神、豪侠艳遇、蛮勇行为的叙事文体”,显然失去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罗曼司并没有完全消亡。罗曼司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因素,为新兴的小说文体在情节结构、人物刻画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借鉴,其浪漫、想象、夸张、神奇、虚幻、怪诞甚至恐怖等因素亦为后世许多作家借用,包括菲尔丁。

作为“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三大奠基人之一”,菲尔丁的创作一方面力图打破罗曼司文学脱离现实的束缚,展现真实的社会生活。他多次宣称自己的作品为“历史”,“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有根有据的,其真实性绝不逊色于大自然这本巨著,因此我们的作品完全可以被称为历史”④,并且明确表明自己对于传奇的否定态度,“我们这部书与那些无聊的传奇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性。那些传奇满纸妖魔鬼怪,乃是不健全的头脑胡乱想出来的,不是自然的产物”⑤。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中世纪的作家们对这种文学形式的太过滥用,是造成罗曼司文学“满纸妖魔鬼怪”的原因。可见,菲尔丁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罗曼司,而从他的创作实践来看,他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罗曼司文学的印记,这集中体现在长篇小说《汤姆·琼斯》中。

二、《汤姆·琼斯》对罗曼司因素的继承与革新

不同于中世纪的作家们,菲尔丁并不是“为罗曼司而罗曼司”,而是对其进行继承与革新,使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又充满浪漫刺激。

1、身份不明的私生子与品德高尚的道德英雄

罗曼司的主人公,其出身往往带有神秘色彩,要么被弃于方舟或者箱子中漂泊在小河或者大海上,要么在陆地上被动物所救或者被人发现。在《汤姆·琼斯》中,菲尔丁就借鉴了罗曼司主人公身份不明的私生子身份,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在当时,私生子是下层社会中最为低贱的,“英国法律还明文规定私生子既不能继承产业,也无权立遗嘱,甚至不能采用其生父的姓”⑥,但对于琼斯私生子身份的设定,并非为了突出琼斯身份的低贱,而是在增加作品故事悬念的同时,将出生问题作为情节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事实上,尽管琼斯身份不明,却有一种“natural gentility”,即“天然的高贵”,劳森指出,“‘自然—词用在琼斯身上是双关话,—方面暗指他是士绅阶级男女的私生子(natural son);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视高尚天性和纯良心地重于社会身份或等级的思想。”⑦正如罗曼司中的主人公,通常也不是普通的一般人,他们或是无所不能的神,或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出身高贵、品德高尚,常常运用自己非凡的力量和勇气,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琼斯,虽然不能算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却从小天性善良,为了帮助自己的好友黑乔治一家解决温饱,卖掉养父奥尔华绥先生送给自己的小马以及被视为圣物的《圣经》,甚至还到邻居家的猎场偷猎,犯下了重犯盗窃的罪名。虽然琼斯也有轻率、鲁莽、经不起诱惑的毛病,但多半是由于年轻、不经世故所犯下的错,并且在其冒险的途中,琼斯逐渐改掉了自己的毛病,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在这里,菲尔丁完成了将传统罗曼司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置换为高尚无私的道德英雄的转型。

2、冒险探求的单一情节与均衡完整的结构模式

罗曼司的情节模式比较简单,主人公为了得到女主人公的肯定和青睐,经历一次次险遇,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获得成功,获得金钱和爱情。《汤姆·琼斯》基本上继承了这样的情节模式,以主人公冒险的经历为主线,对英国18世纪生活展现了广阔的描写,从乡村到城市,从下层生活到上流社会,乃至旅馆、剧院、法庭、监狱、上流社会的舞会等各种生活场景,形成了一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人生画卷。

更具有开创性的是,《汤姆·琼斯》克服了罗曼司和流浪汉小说结构松散,情节不连贯的缺陷,精心构造了均衡完整的情节结构模式。全书18卷,分为3大部分,每一部分各占6卷,第一卷讲述英国的乡村生活,第二部分从乡村到伦敦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反应伦敦的城市生活。同时以琼斯的冒险经历为主线,以琼斯和苏菲亚由相爱、抗争到相结合的过程、琼斯的风流史以及道德完善史等为副线,穿插了军队生活、旅店风波、路人抢劫、山中人的故事等,广泛地运用巧合、突转、伏笔等方法,将一部內容驳杂、头绪繁多的大部头作品处理的井井有条、妙趣横生。

3、类型化的人物形象与丰富多样的人物画廊

罗曼司的人物性格类型化,黑白分明、非善即恶。诚如弗莱所说:“传奇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是服从其辩证的总体结构的,即是说,并不多么讲究性格中细腻和复杂的方面。人物往往不是支持便是反对探求。凡是支持探求的人,一律被简单化的理想为豪侠或纯真;否则,便简单地加以漫画化,斥为歹徒或者懦夫”⑧。《汤姆·琼斯》中的人物也有这样的特点,他所要显示的“不是人,而是种类”。如汤姆·琼斯这个名字是由当时英语中最常见的名和姓组合而成,甚至连奥尔华绥这样尊贵的人也是用了当时最普通的名字。另外,《汤姆·琼斯》中人物性格比较固定,缺乏变化。如奥尔华绥宽容善良、布力非虚伪自私、苏菲亚美丽高尚,甚至虽然主人公琼斯的性格有所变化,在冒险过程中逐渐改掉了轻率、易受诱惑的毛病,但其性格的主体部分变化不大。

但是,菲尔丁善用美丑、善恶对照的方法使人物相互映衬,避免人物陷入类型化,如布力非的卑鄙虚伪与琼斯的天真善良、贝拉斯顿夫人的荒淫无耻与苏菲亚的纯洁善良等等。菲尔丁还强调通过人物的外部描写来刻画人物,如琼斯被驱逐出奥尔华绥家时,他“撕扯自己的头发,还做出了通常伴随着疯癫、激怒、绝望而来的其他举动”,当得知奥尔华先生的病好时,“心花怒放、高兴地如醉如狂”,“又开怀畅饮,过不久,他就真的醉了”。此外,《汤姆·琼斯》塑造了各个社会、各个阶层社会出身的人物将近50个,如旅店老板娘的精明世故,仆人的忠诚与爱财、食客的虚伪奸诈、军人的无赖放荡,形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

4、构建道德梦想和揭露现实的完美融合

弗莱曾说过:“传奇是最接近如愿以偿的梦幻的”⑨,因此,罗曼司小说擅长展现作者美好的梦境和理想。《汤姆·琼斯》充分发扬了这个优势,通过展现琼斯的道德成长史来表达自己的道德理想。菲尔丁认为,道德来自于人类的天性,人人都有趋善避恶的本能,因此,他推崇天性生成的自然的道德,反对后天虚伪做作的文明的道德。同时,他又认为人无完人,即使再高尚的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人性的瑕疵。《汤姆·琼斯》中,菲尔丁将琼斯塑造成一个道德英雄的形象,正直善良、率性豪爽、富有同情心,但他身上也有冲动、不检点的缺陷,需要在冒险的过程中自我检省,逐渐弥补缺陷,逐渐完善自己的道德。通过主人公道德完善史的构建,菲尔丁高度赞美自然天性,赞美诚实、善良、率真的品格,劝导人们不要自私自利、惟利是图,真正达到了扬善举德的目的。

同时,对主人公的赞扬也伴随着对18世纪英国封建传统婚姻关键的讽刺、对社会、政治等不公平现象的揭露、对虚伪宗教和法律的无情鞭挞以及对中下层人民社会生活风貌的全面展示等,实现了道德梦想和揭露现实的完美融合。

结语

菲尔丁在创作过程中,力求真实地反映人类经验,表现社会现实,因此对于罗曼司这种充满幻想和浪漫、脱离真实生活的文学形式是有意识地摒弃的。然而,在创作实践中,却仍不可避免地受到罗曼司这种古老的文学样式的影响。菲尔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大量的借鉴罗曼司因素的同时,又进行继承与革新,完美地实现了其反映现实、扬善举德的创作意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注释:

[1][美] 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高原、董红钧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27页。

[2]杰·埃·卡登:《文学术语辞典》(英文版),1976。

[3]杰·埃·卡登:《文学术语辞典》(英文版),1976。

[4]亨利·菲尔丁着,萧干、李从弼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471。

[5]亨利·菲尔丁着,萧干、李从弼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四卷,第一章。

[6]胡玮琳:流浪汉小说传统与菲尔丁的艺术创新,东北师范大学,2007。

[7]C .J. Rawson. Henry Fielding and the Augustan ideal[M]. André stress, 5-9.

[8]诺思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 ],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282。

[9]弗莱:批评的解剖, 陈慧、袁宪军译,百苑文艺出版社,268。

参考文献:

[1]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箫干、李从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杜娟.菲尔丁小说的伦理叙事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3]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M].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6).

[4]诺思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5] 刘 戈.试析斯摩莱特小说中的罗曼司因素——以《蓝登传》为例[J]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30卷 第2期.

猜你喜欢

冒险
Chapter 17 Another adventure第17章 再次冒险
像多力特一样去冒险
WHEELS OF FORTUNE
不冒险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在冒险中成长——《壁橱里的冒险》
狡猾是一种冒险
一幅画的冒险之旅(七)
一幅画的冒险之旅(六)
等一下,冒险还没结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