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兵海参崴始末
2014-04-29王红
王红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1918年,以英、法、美、日为首的协约国,决定组织14国干涉军,出兵俄国。北洋政府也应邀派出海陆军前往海参崴,参加协约国对俄国的军事干涉行动。
中国在宣布参战后,成立了专门负责参战事务的参战处,由国务总理段祺瑞亲自兼任参战处督办。此次出兵海参崴,中国派出了一个团的陆军部队,是从边防军中纪律最好的魏宗瀚师挑选的,团长为宋焕章。
派往海参崴的海军战舰,则是当时北洋政府两艘最大、最好的军舰之一——“海容”号巡洋舰。
1918年4月9日,“海容”舰由舰长林建章指挥,从上海起航,于17日抵达海参崴。
“海容”舰抵达海参崴后,在港口中心码头抛锚。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和中华总商会派员登舰,对祖国军舰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当时,海参崴港内没有俄舰,停泊的都是英国、美国、日本的军舰,整个港口被联军占领。“海容”舰抵达后,林建章即前往拜会各协约国海军司令,进行联络。
海参崴原是中国领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沙俄抢占,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国于1862年将海参崴改建为军港,可以停泊多艘万吨以上的巨轮。
“海容”舰到达时,海参崴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街上只有很少的俄国警察站岗。为了维护治安,协约国驻军设立了治安指挥部,由一名美国陆军少校负责,各国军舰每天轮流派出12名水兵组成巡逻队,与白俄警察共同维持治安。
“海容”舰官兵除参加联合行动外,还积极与当地的有关中国机构配合,保护华侨利益,受到他们的称赞。
不久,各国陆军也陆续开进俄远东地区。距离俄国较近的日本,企图长期占领俄西伯利亚地区,派军最多,有几个师团。于是,各国公推日本的大谷大将为联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各国驻军,其司令部設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内。
“海容”舰在俄国驻防期间,没有参加战斗,甚至连航行也几乎没有,绝大多数时间都一动不动地停泊在港内。时间一长,舰底吸附了许多贝类,必须及时进行清理。
于是,海军总司令部于1919年5月,下令调“海容”舰回国,进坞勘底。同时,命“海容”号的姊妹舰——“海筹”号巡洋舰,赴海参崴换防。
“海筹”舰在海参崴驻防仅仅几个月,就因锅炉渗漏,无法过冬,需回国维修。于是,海军总司令部将其调回厦门,派“海容”舰前往接替。
10月20日,“海容”舰搭载着东北江防所需的军械和40名官兵,从上海启程,再次前往海参崴,并在那里度过了又一个寒冬。
由于战事逐渐结束,各国开始从海参崴陆续撤军。1920年6月,林建章奉命取消节制陆军字样,仍以代将处名义驻守海参崴,不久又撤销岸上办公处,移驻“海容”舰。
是年10月,北洋政府正式撤销海参崴代将处,但命“海容”舰暂时留驻海参崴保护侨商。不久,海军改派“永健”号炮舰赴海参崴,接替“海容”舰执行护侨任务。
“海容”舰于1920年11月返回上海,结束了历时两年多的海外驻扎。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