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家宴食用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皮蛋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2014-04-29罗华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摘 要】本文报道一起家宴食用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皮蛋引起食物中毒案例。2009年6月27日10时,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一起疑似食物中毒疫情报告,经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以及采集剩余食品样检测,判定本次食物中毒为一起家宴食用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皮蛋引起的食物中毒。8名食物中毒者为某场镇某居民家庭与亲戚成员,其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烧等为主,使用抗生素、补液及其它对症治疗,4天后所有中毒者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本次食物中毒警示,夏秋季气候炎热,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极易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引起食物中毒,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不食用被污染或变质食品,才能有效预防类似事件再发生。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皮蛋;食物中毒

【中图分类号】R1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502-02

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有毒食物而引起的,是一种易被人们的忽视的常见病[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一群革兰氏阴性杆菌组成的尤其是对人和动物都能导致疾病的病菌,而食用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皮蛋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本地则未见其报道。2009年6月27日10时,某医院急诊科、某镇卫生院及某个体诊所共收治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和体征为主的病人8名,初步诊断为疑似食物中毒。接到此疫情报告后,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食品卫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采集剩余食物、病人肛拭等样品检测,判定本次食物中毒为食用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皮蛋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其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现场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

1.1 一般情况

2009年6月25日7时,万州区某镇某居民夫妇在家宴请亲戚聚餐,进餐人员中男性2人,女性3人,其中亲戚成员3人;早餐进餐食品有凉拌皮蛋、青椒炒腊肉、木耳肉片、水煮鱼等。25日12时,该夫妇又在家招待亲戚聚餐,进餐人员中男性也为2人(1人为该夫妇孙子),女性也为3人(2人为另外亲戚成员);中餐食品仍为凉拌皮蛋、青椒炒腊肉、木耳肉片、水煮鱼(实为早餐剩菜),新增加了1份炒空心菜。25日18时,该夫妇又在家招待其夫弟弟聚餐,进餐人员中男性2人,女性1人,晚餐食品菜谱与午餐相同。当日该夫妇分三次在家宴请亲戚聚餐,其凉拌皮蛋是在前日本镇某超市购买的,凉拌皮蛋共5枚;每次聚餐均有新增进餐者,进餐人员共计9人,其中8人发病,发病率88.89%。发病者中均食用凉拌皮蛋,均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烧不同程度等相似临床表现,其孙子未食用凉拌皮蛋则不出现。6月26-28日,全部发病者分别在不同治疗单位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1.2 流行病学特征

首发病例:男,62岁,当日早餐后6时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寒战、发热(39.2℃)、腹痛、腹泻等症状和体征;腹痛部位在中下腹部,其性质为绞痛;当日腹泻30余次,腹泻物为黄黑水样便。末例病例:女,59岁,当日早餐后17时出现头晕、恶心、发热(38.6℃)、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和体征;腹痛部位在中腹部,其性质为隐痛;次日腹泻22次,腹泻物也为黄黑水样便。

1.2.1 进食频次及食品种类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者8人中6人进餐一次,2人进餐三次,进餐食品最多的5种,最少的有4种。早餐中毒者5人中, 食用凉拌皮蛋5人(5/5)、青椒炒腊肉(5/5)、木耳肉片(5/5)、水煮鱼(5/5);中餐中毒者4人中,食用凉拌皮蛋4人(4/4)、青椒炒腊肉(4/4)、木耳肉片(4/4)、水煮鱼(4/4)、炒空心菜(4/4);晚餐中毒者3人中,食用凉拌皮蛋3人(3/3)、青椒炒腊肉(3/3)、木耳肉片(3/3)、水煮鱼(3/3)、爆炒空心菜(3/3)。食用凉拌皮蛋频次越多,摄入的量相对较大,且年老体弱者,则中毒者病情相对较重;反之,频次少或少食者病情相对较轻,而不食用者则不发病。

1.2.2时间分布:中毒发生时间6月25日11时至26日0时。

1.2.3人群分布:6月25日7时至19时进餐者中,发病8人,女性4人, 住院6人, 个体诊所治疗2人。

1.2.4年龄分布:年龄最大62岁,最小10岁。

1.2.5地点分布:发病8人为一镇一街道居民。

1.2.6潜伏期:最短6小时,最长17小时,平均潜伏期12小时。

1.3可疑污染食物:时值夏秋季节, 当日三次家宴聚餐中,其凉拌皮蛋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是引起本次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疑污染食物的主要来源。

2 临床表现及救治措施

本起食物中毒病例中,头痛4人,头晕4人, 恶心6人, 呕吐5人(2-12次/日), 寒战5人,发热8人(38.5-39.2℃),腹痛8人(中下腹部绞痛3人,中腹部隐痛1人,脐周绞痛2人,下腹部絞痛2人),腹泻8人(黄黑色水样便,次数6-30次/日,平均12次/日),临床诊断为疑似食物中毒。使用抗生素氟派酸、氟嗪酸、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以及颠茄、阿托品解痉、补液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等病因、对症救治后中毒者症状明显好转,腹部绞痛等体征消失,所有中毒者分别于6月27日(5人)和6月28日(3人)治愈出院。

3 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集样品5份,其中剩余食物凉拌皮蛋1份,病人肛拭子4份,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送实验室检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及其他相关致病菌。检验结果:剩余食物凉拌皮蛋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但由于病人在采集肛拭子前均已使用抗生素治疗,所以造成4份病人肛拭沙门氏菌未检出;剩余食物凉拌皮蛋和4份病人肛拭霍乱弧菌及其他相关致病菌均未检出。

4 调查结果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判定本次食物中毒为食用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皮蛋引起的食物中毒。

5 讨论与分析

沙门氏菌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并在肠道繁殖,然后经肠系膜淋巴组织进入血循环,出现菌血症,引起全身感染。当细菌破坏肠系膜、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细胞时,沙门氏菌体就释放出内毒素,导致人體中毒,随之而出现临床症状。本起食物中毒是由一家庭在某镇某超市购买被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皮蛋聚餐而导致的食物中毒,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毒病人有同一家宴进餐史,有共同污染食物来源,发病率高达88.89%。二是发病时间相对集中,潜伏期短、发病较急,病情相对较重。三是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寒战、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和体征;食用污染食物频次多,摄入量相对较大,且年老体弱者,则中毒者病情相对较重;少食者病情相对较轻,而不食用者则不发病。四是时值夏季,在剩余食物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说明鼠伤寒沙门氏菌在被污染食物中大量繁殖,因其毒性较强而导致人体中毒。五是进食污染食物者全部发病,病人与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本次食物中毒警示,夏季气候炎热,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极易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引起食物中毒。辖区食药监管部门和单位要加大《食品安全法》执法力度,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切实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2],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食品经营单位或经营者要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不采购、不生产、不出售腐败变质食品;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意识,严格控制好各环节的食品卫生状况[4],严把食品经营安全关。消费者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不购卖不食用被污染或变质食品,才能有效预防类似事件再发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

[2] 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4

[3] 罗华,陈洁,姜玲,等. 一起聚餐食用被普通变形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J]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12,10(11):620-621

[4] 王路梅,杨晋川,郭慧,等.徐州市2007-2011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6):56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