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设计,让古文教学神采飞扬

2014-04-29王冬燕

关键词:绿柳南山古文

王冬燕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展示了古文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阐述了激活古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古文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80-01

作者介绍是古文教学的必要环节。教师一般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生介绍;教师介绍;利用投影仪介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互问互答等几种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对作者介绍就有了固定的模式,只掌握名、时、地、评、作即可,任务不免枯燥。到了初二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课时,我就遇到了该如何设计作者介绍这一环节的问题。如何才能设计得既有新意,又能体现知识之间的前后连贯,能让学生把前后有关的一串知识联系起来呢?我思索着。

偶然我看到了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节目,节目中的题目虽难度不大,但那种强烈地调动人情绪和思维的气氛给了我灵感:我们的课堂不也需要这样的氛围吗?对,把作者介绍设计成一个开动脑筋的活动。我考虑到作者陶渊明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他的《饮酒》中感受过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也曾在周敦颐的《爱莲说》里领略过他“隐逸者”的风范。而《桃花源记》也正是他这种思想的延续,不如就以此为突破点,设计一个猜谜语的题,谜底就是陶渊明。

那谜面如何设计呢?我脑海里闪现出几种方案:①把朝代、评价、代表作都罗列出来,②把作者代表作中的典型意象给出来。前一种依然是走老路,后一种形式可形成一种跳跃式的思维。不如精心挑选几个他代表作中的典型意象,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把与之有关的作品、作者经历、作者思想全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人物全方位的描述。于是,我从他的作品中筛选了“绿柳、黄菊、美酒、南山”四个意象。陶渊明曾居住过的地方有五棵大柳树,他有文名为《五柳先生传》,人们也称他为“五柳先生”,绿柳正是他淡泊名利的表现;陶渊明爱菊是毋庸置疑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则是他爱菊的明证;南山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陶渊明隐居在此“悠然见南山”定格成他田园生活的一幅画卷;陶渊明生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美酒也就成了他生活中的必需品。有了这四个意象就不难串联起陶渊明不事权贵,淡泊名利,弃官隐居的一生。我按照先难后易的顺序安排这四个意象先后出现,并配以轻微的爆破的声音。如果学生提前得出答案,我就让学生说说思维过程,再用后面的词语印证。设计好这一切,我猜想着课堂上将发生的一幕。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走进教室。“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给大脑做个有氧健身操,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看看谁是猜谜高手。”学生一听兴致很高,语文课上猜谜语这可是第一次。“老师给出几个词语,请大家通过联想猜测谜底,谜底是一位古人的名字。”学生们紧张地等待第一个词语的出现。随着一声爆破的声音“绿柳”一词出现,学生们面面相觑,和柳有关的古名人太多了,这是谁呢?见无人应答,“美酒”一词随即出现,“李白”许多孩子脱口而出,“的确,李白与酒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确定是他吗?”有的孩子说“那也不一定,再看看下一个提示。”“好,再给一个提示。”“南山”一词第三个出现。这时就有个别声音在议论,“不是李白,像陶渊明,又不敢确定。”这时我给出了最后一个提示“黄菊”,全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出了陶渊明的名字。我笑着要求学生给一个理由,说一说思维过程,或是这几个词与陶渊明的联系,在学生的相互补充和我的引导下,大家都明白了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也对这样的形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评析:这一教学设计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形式新颖活泼:猜谜语的形式在语文课堂上是很少见到的,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化学生的思路,形成较强烈的生生竞争氛围。

②切入角度巧妙:对于一般认为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学必要环节,有深入的思考,采用新旧知识结合,前后知识连贯的思路,把语文学习中多次提及的人物特征进行重新提炼、组合,在短时间内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把已有知识调动起来,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

③教法体现学法:教师的整个设计意图明确后,会给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带来一个思考:以后类似的问题,类似的知识点,也可以仿照提炼要点,提炼意象的方式,这样对人物、事物的认识才是全面的、立体的。

猜你喜欢

绿柳南山古文
汪选辉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南山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绿柳系渔舟
等了许久的春天
梦回南山(外四章)
在深秋,共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