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冰毯在20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中的应用
2014-04-29魏翠
魏翠
【摘 要】目的:探讨医用冰毯用于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例脑外伤病人用医用冰毯实施亚低温疗法,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调节体温和水温,使体温控制在32℃~35℃。结果:20例病人体温都控制在32℃~35℃,降温维持时间稳定。结论:凡符合重型(GCS6~8分)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5分),广泛性脑挫裂伤及脑水肿;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所致的中枢性高热的亚低温疗法适应证者,采用冰毯5-7天效果显著,早期应用对脑缺血或脑损伤确有神经保护作用,使脑梗死得以减少,病人预后显著改善,死亡率降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99-01
本科于2010年1月~2010年10月应用冰毯实施亚低温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治20例,采用医用冰毯实施亚低温疗法,男13例,女7例,年龄12~73岁,其中颅内血肿清除、内减压术后脑水肿严重者5例,脑挫裂伤5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高热者10例。病人体温均在38℃~39.9℃。20例病例神志均为昏迷状态,其中淺昏迷状态为5例,深昏迷状态为15例,均行常规治疗如营养支持,脱水,利尿降颅内压,催醒,保护脑细胞,20例均建立人工气道。
1.2 方法
1.2.1 使用北京康联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KL-ICE-I型医用冰毯。由主机制冷系统、控制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毯)和测温传感器[1]构成。使用时将冰毯铺在病床上,为防止毯面上的冷凝水浸湿皮肤,在冰毯上铺单层床单,潮湿后随时更换。遵医嘱先用冬眠药物(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起到保护生理防御、减轻御寒反应的作用,半小时后接通电源,按下冰毯的工作开关,水温设置在4℃~10℃,体温设定在33℃~34℃,将体温传感器(金属探头)用一次性手套包裹插入在病人肛门,深度为3-4cm,病人夹得越紧,测温越快越准,使用中要经常观察传感器在病人身上的放置情况,对无知觉病人尤要注意(另:水温设置和体温设定视病人病情而定)。要求2~3h内把病人的体温降至理想水平,降温时间一般以5~7d为宜,停机后自然复温。
2 护理
2.1体温与脑温的监测 亚低温治疗期间,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可进行持续监测或每1 h监测1次。脑内温度比腋下温度高1℃,所以在降温8-10h,脑温可降到36℃以下。正常肛温为36.5-37.5℃,腋温为36—37℃,故肛温与脑温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将肛温作为温度控制的可靠指标,维持在32—35℃。凌晨2:00-4:00是脑水肿发生的高峰期,此时脑温控制非常关键:及时测量体温,查看冰毯的工作情况。患者体温小于32℃时应及时调高冰毯的温度,必要时给予加盖被。
2.2神经系统观察
2.2.1意识观察 意识状态是衡量颅内压力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可反映颅脑功能恢复情况。
2.2.2瞳孔的观察 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征紊乱、对侧肢体瘫痪多为脑疝的表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有深度昏迷和去大脑强直为脑干损伤或临终前表现。
2.3循环系统监护 亚低温疗法对心血管系统影响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率减慢,心电图改变,低血压。温度降低过快易引起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严重者可因心室颤动而死亡。
2.4消化系统监护
重度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0%—50%,加之低温状态下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易引起消化道出血。一般多主张采用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早期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早期留置胃管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
2.5呼吸系统监护
2.5.1中枢镇静剂的影响 中枢镇静剂应用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使呼吸慢、分泌物黏稠性增加: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减弱。口腔、呼吸分泌物直接流入气道造成误吸引发肺炎,加重脑缺氧。
2.5.2保证呼吸机给氧的真正效果 ①听诊双肺呼吸音判断有无肺不张、气胸、肺炎等。②观察胸廓及腹部肺部扩张程度、肺通气量的重要指标。③严密观察体征,观察有无因缺氧引起的呼吸过快、心率上升,血压升高等。④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血气分析,为呼吸机调试数值。
2.6基础护理 ①亚低温治疗期间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应做好患者口腔,泌尿系统等的护理防止感染发生。②低温致皮肤血液循环减慢,皮肤抵抗力下降易发生皮肤压力伤及冻伤。
2.7冰毯应用的注意事项: ①机位线,每半年更换1次。②机器通风口应距物品有一定的距离。③防止管路打折影响降温效果。④机器正常工作可见冷凝水珠,经常触摸冰帽或冰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2.8复温性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①复温性休克升温过快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即在短时间内周围血管扩张,引容量不足,血压“下降,组织缺血水肿,导致颅内压力升高 ②重度感染症:亚低温疗法管理中最难的是复温发生感染症,最常见的感染源有肺、泌尿系统、各种管透引起深静脉血栓,鼻导管可引起副鼻窦炎。
3 结果
20例应用冰毯实施亚低温疗法,2例出现寒颤反应。经酌情调快冬眠药物的滴速及调节水温,及时缓解,体温由38.5℃~39.9℃降至32℃~35℃,且温度较恒定,维持时间5~7d,安全有效,且操作方便,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4 讨论
亚低温疗法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以5~7d为宜,长疗程的亚低温不但无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反而会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导致心、肺并发症,引起出血倾向,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等。医用冰毯应用于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中降温效果显著,在把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前提下,在亚低温情况下,对脑缺血或脑损伤确有神经保护作用,能使脑梗死得以减少,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预后显著改善,死亡率降低。行之有效的亚低温治疗是病人早期恢复健康的关键,同时在降温过程中还要做到严密的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才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何少香,谢结梅,密锦琼,等.超早期使用控温毯控制体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4: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