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
2014-04-29PierreHarles
Pierre Harles
夜已深,这里是洛杉矶大酒店的宴会套间。此时,正值1980年代中期凯尔特人对阵湖人的一场系列赛之际,此时,也恰是NBA真正蓬勃发展的时光。我们知道这段故事,是因为那群正围绕着吧台的家伙们。大卫·斯特恩拿着一杯啤酒,坐在沙发上,他和每个经过的人都聊了几句。其中有个人——我记不清是谁了,貌似是NBA公关部的人——点了一份大披萨,而另一个人则拿起一块扔了出去,披萨从斯特恩的头顶呼啸而过,打在墙上。还有位兄弟将帽子放在了吧台上,然后叫嚷着首届“捐一美元,砸一下总裁”的活动正式开始。规则是,你可以让披萨从总裁身边飞过,只要你别直接砸到他就行,毕竟没人愿意丢掉工作。斯特恩沉着的坐在那,眼前飞过芝士和番茄炸弹,最后他还是站了起来,“开什么玩笑呢!”说完就走了,身后则是一屋子的掌声欢呼。
这是我第1次见到斯特恩,那时他已经将NBA变成了能够吸引来众多明星的联盟,而且联盟还在不断拓展中。有那么多的故事将在未来发生:那时候,迈克尔·乔丹刚进联盟,在一支第二高手不过是奥兰多·沃尔里奇的球队蹉跎;那时候,姚明在中国也不过是比其他男孩高很多的男孩而已;那时候,勒布朗·詹姆斯才3岁;那时候,俄克拉荷马城不过是个加油站;那时候,全明星赛刚刚改为全明星周末。
在那次吧台欢聚后的第7年,我跑到了卡塔尔,去报道足球世界杯亚洲区比赛。那时候卡塔尔还没成为世界航空的中转站,我在商店中溜达,想买一件参赛球队的球衣。可爱的卡塔尔兄弟很遗憾的告诉我,“没有,我们没有那些(沙特、日韩、伊朗等球队)球衣。”可我没来得及难过,他眼前却亮了起来,“等等,你是美国人吧!看,我这有乔丹的球衣!”
这就是斯特恩担任总裁时NBA的缩影。NBA成为了泰坦级的体育联盟,在市场的大潮中闪烁着钻石版耀眼的光芒。这期间他创造的成绩、书写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但这只是历史的一半。另一半是拉里·奥布莱恩、拉里·弗莱舍所铺垫的道路。他们那会的NBA还只是个小众娱乐项目——而它的另一个名字,“毒品联盟”则是更糟糕的概念。那时候,美国恰逢禁毒大战爆发,这使得联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那时候,连NBA的总决赛都是录像。
但那时候的总裁奥布莱恩并不是什么不称职的人选,相反,他是商业领域中的泰斗。他是肯尼迪总统的幕僚,他在议会力推了法案通过,他是水门事件中被监听的对象。而且,他在1980年还雇佣了一个纽约律师来担任执行副总裁,这个人就叫大卫·斯特恩。弗莱舍也不是简单人,在橄榄球、棒球联盟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他就推出了一系列前瞻性措施,其中,就有他和斯特恩合力制定的工资帽政策。
当然,斯特恩还得感谢拉里·伯德与“魔术师”约翰逊生对了时候,如果不是他们的巅峰对决,NBA将会在关键时刻缺少关键的卖点。那么,斯特恩自己做了些什么?他拓展了NBA的品牌——全是聪明绝顶的招数。球队市值以10倍速的效率狂增;4个世界级的电视网络转播比赛;联盟平稳的接纳了新技术,比美国其他工业都更好的融入了数字时代;而且,球员们的钱包也是越来越鼓。这就是他的贡献。
但这一切需要付出代价。斯特恩将高速发展的NBA卖给了它的各种“商业合作伙伴”,在另一个层面上令联盟失去了原有的纯洁体育之灵魂。1998年和2011年的两次停摆是那么的愚蠢,那么的没有必要,这不是金钱之争那么简单,而更像是斯特恩对其办公室权威性,控制力的斗争(2011年,斯特恩做了一次访谈中说NBA的22支球队都在亏损。但请相信我,这可不会是他对自己的合作伙伴,或者中国朋友说的话。)。西雅图人莫名其妙的失去了热爱的超音速,艾弗森的说唱音乐遭到打压,为满足部分无聊人士的思维而推出的着装令……
在所有的权利主义者中,一份胆怯成为了必需品。当他们把权利抓得越紧时,胆怯就越大。从长远来看,你很难否定NBA越繁荣昌盛与金钱的关系就越紧的事实。宫殿越是奢华,护城河就越是深不见底。过去30年,斯特恩的主要工作就是挖这条护城河。
但无论如何,斯特恩留下了自己的遗产。他的产品大家都乐于购买,就连卡塔尔的销售员都乐得不行。而且,再也不会有人朝他头上扔披萨了,人人在此时都会为他奉上赞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