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姓氏文化符号对心理发育与成长的影响

2014-04-29胡艳萍韦志中

健康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姓氏人格个体

胡艳萍 韦志中

中华姓氏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

中华姓氏产生之初就与我国先民的族群之繁衍进化有密切关系。班固《白虎通·姓名》云:“人所以姓者何宁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是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大论也。”由此可见,古人命姓,最基本的功用就是用来规范先民的婚姻嫁娶行为。伏羲是中华民族“制嫁娶,正姓氏”的创始者。伏羲制定出一套“正姓氏,通媒妁”的男女嫁娶礼仪制度,遏制了初民在性关系方面紊乱无序的原始状态。男女嫁娶制度的确立,对人类种群的发展进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国社会由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一次重大飞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的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姓氏,其形式、结构不仅影映着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显示着文化交融、发展的轨迹,折射着人们内心的各种情感、心理,而且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生活的烙印,受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和姓氏,其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从出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的尽头。姓氏文化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按照社会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角色行为,没有社会化这个阶段,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人格。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确立的。因此,人的人格状况就必须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与个人形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社会组织,这三个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社会环境,如社会状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大众传播媒介等内容和微观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与个人的社会生活经历、常识阅历等。个体从母腹里分娩出来后。就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行为也不断地被周围的人们所塑造,这是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尤其是个体生命发展的早期阶段,个体更多地接受社会影响,较少有选择性。在人类社会中,个体总是通过相互关系而从事社会活动。在其中,个体活动不仅受着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且还受社会心理因素给予个性心理的强大影响,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潮流、社会角色、社会习惯势力、社会风俗、社会竞争、社会舆论等。在社会化过程中,人学会参与社会生活,掌握一定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等。人类是有思维、意识的高级动物,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自觉而有选择地接受社会影响,并把社会要求和行为规范与人类的科学文化技术内部化,形成自己的意识经验,从而建立起独特的自我。社会化的形式常常以各种禁忌和赞许的方式出现。社会要求其成员接受相应的文化、风俗和习惯;遵从一定的价值观、道德观;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纪律和法律。当一个人从小到大接受了父母的养育、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经历了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奖惩,社会文化就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的观念和行为之中,其人格也就必然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了。

因此,姓氏文化对人的人格形成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就拿我的姓氏来说,我的姓氏很特别,同学们从小就爱给我起外号,很难听。在我童年的生活中,就对自己的姓氏讨厌过。我姓胡,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些负性的词,如胡豆、大胡子、胡说、胡闹等等,每次老师让同学们在班上自我介绍时,我就很不情愿地说出自己的姓,生怕同学们给自己起外号,可越怕还总是要发生,上学时同学们没少在我的姓氏上大做文章。因为被起外号而郁闷过!记得小时候看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有个坏人叫胡汉山,一听姓胡,又是反面人物,心理更是害怕,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姓了,回到家竟哭闹着要爸爸妈妈给自己改姓,坚决不姓胡,而且还怨恨爸爸为什么姓胡,怨恨妈妈为什么找一个姓胡的男人做丈夫。我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作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自尊这一特质表现出了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

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低自尊的形成与家庭的地位低下、经济困难、家庭名声严重损害、家庭不和睦、生理缺陷等因素有关,由于这些原因,如果儿童又难以改变现状,就会加剧孩子的自卑心理,影响到孩子的自尊。一个在低自尊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是低自尊的人格。自尊体系建构得是不是完善,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上限。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我天真地让自己姓妈妈的姓氏“杨”,在很多的作业本上写着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杨洁”。同学们再叫我的外号时,便很得意地告诉他们我不姓“胡”,你们白叫。用了一种自我逃避、自我欺骗、自我保护的方法,不让自己受伤。后来,班里有个姓贾的同学,也不喜欢她的姓,对同学们叫她“贾大空”这个外号也很生气,和我一样也自己改名换姓。可想而知,当时自己的姓氏对自己的内心成长过程的影响有多大。我还看过一则报道,在台湾发生一起改姓失败官司,28岁陈姓女子自幼父母离异,她靠打工与母亲卖菜念完大学,最近与男友论及婚嫁,不料男友家规却规定“不准娶姓陈的”,对她如同晴天霹雳。于是她申请改为母姓,却失败,因为承审的法官认为:“应该改的不是姓氏,而是男友父母观念。”

这种对自己姓氏讨厌的情结,一直到自己长大以后才去除。原因是知道了很多功成名就的大人物都姓胡,如胡适、胡雪岩,到后来的国家领导人,正是他们的出现才让我对自己的姓氏有了认可,更有意思的是,单位的同事出差去安徽,回来后高兴地说,你们胡家可真了不起l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写文章写不过胡适,做买卖做不过胡雪岩,打仗打不过胡宗宪,做官做不过胡锦涛。”听了以后,更是为自己的姓氏感到骄傲和自豪,有了几分爱意。

通过我个人的经历,我认为,姓氏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人性都是向上的、正义的、善良的,我们的姓氏与高低贵贱、权威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成长的路长,尤其是心理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期,身边的父母,应多考虑孩子对于一些特殊符号的心理反应,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这些反应时是正性的,就给予强化;如果是负性的,就尽快矫正。这样就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个体。

猜你喜欢

姓氏人格个体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姓氏拆解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