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进路鼻腭囊肿切除术(附一例报告)
2014-04-29李滇汪旭
李滇 汪旭
【摘 要】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经鼻中隔进路行鼻腭囊肿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鼻内窥镜下操作,经鼻中隔进路,暴露鼻底部,切除鼻腭囊肿。结果:完整切除鼻腭囊肿,患者面部无畸形,鼻通气可,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疗效佳。结论:该手术方式创伤相对传统唇龈沟切口切除囊肿创伤相对小,手术视野更清晰,降低了复发、口鼻瘘等风险发生率,患者预后可。
【关键词】鼻腭囊肿;鼻中隔进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61-02
鼻腭囊肿发生于鼻底硬腭处,主要引起鼻面部隆起畸形及鼻塞,一般病变进展缓慢,但也有发生感染后迅速增大者。按发生部位可分为鼻腔底部鼻腭囊肿(发生于鼻腔底部的腭骨内)、中间位鼻腭囊肿(发生于腭骨内的中间位)、切牙孔囊肿(亦称为切牙管囊肿,发生于切牙管的骨管内)和腭乳头囊肿(发生于切牙管口的腭孔乳突部)。各囊肿依其部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外观畸形。囊肿扩展时可突起于鼻腔底或硬腭前段,也可突向口内,切牙孔囊肿者,可因压迫腭前神经而产生疼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XX,男,26岁,因“左侧鼻塞一周”入院。患者一周前出现左侧鼻塞,呈持续性,流涕少,无鼻出血及涕中带血,无面部麻木,无牙痛,在本院就诊,查鼻窦CT示鼻底部囊肿(囊肿呈膨胀性生长,腭骨、上颌窦骨壁及鼻中隔骨质均有吸收)、双侧上颌窦囊肿,收住入院手术治疗。平素身体状况可,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史。查体见鼻面部无明显畸形,左侧鼻腔通气欠畅,鼻腔狭小,双侧鼻底部可及隆起,左侧明显,质地软,硬腭处亦可触及隆起,无破溃,双侧中鼻道未见明显新生物。口腔唇龈沟处未及明显隆起、波动感,牙列整齐,无龋齿。
1.2处理方法
积极术前准备,患者无手术禁忌症,于2013-11-16在全麻下行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进路鼻腭囊肿切除术+右侧上颌窦囊肿切除术。手术取鼻中隔左侧切口,分离粘软骨膜至筛骨正中板,切开中隔软骨,同法分离对侧粘软骨膜,去除大部中隔软骨、部分筛骨、下方大部梨骨,暴露鼻底部,囊壁破后有大量黄色液体溢出,分次剥除囊壁,观察无肿块残留,硬腭骨质有部分吸收,与口腔不相通,术中见腭大动脉出血,双极电凝止血,见鼻底部与右侧上颌窦内侧壁最下端相通,右上颌窦内囊性物小部分突入术腔,经下鼻道开窗切除右侧上颌窦囊肿,中隔切口处缝合一针,双侧鼻腔填塞纳吸棉止血。术后予抗感染治疗,四天后清理鼻腔,观察鼻腔通气畅,双侧鼻底部无明显隆起,鼻中隔无穿孔,无口鼻瘘。
2 结果
术后随访至今正常,面部无畸形,无鼻塞及鼻腔溢液,囊肿未复发,口腔内硬腭处无隆起,无口鼻贯通。
3 讨论
传统方法为经唇龈沟切口切除囊肿,手术创伤较大,常需要于唇龈沟或者鼻腔鼻窦建立充分有效的负压引流,防止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血肿形成等,给患者带来不便和不适感。该病例患者左侧鼻塞明显,右侧时有鼻塞,查双侧鼻底部隆起,硬腭处亦可及隆起,质地软,骨质破坏吸收。CT读片示囊肿贯通双侧鼻底部,腭骨、上颌窦骨壁及鼻中隔骨质均有吸收。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进路摘除囊肿,可免除唇龈沟切口造成的面部感觉异常、牙齿松动等,该患者术腔与上颌窦相通,不必另行引流口,发生血肿、脓肿机会相对小,且鼻内镜下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去除部分鼻中隔骨质后术野暴露清楚,囊肿剥除彻底、止血彻底,降低了复发、口鼻瘘等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