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4-04-29于萍
于萍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本文作者自己参与治疗的患者中,抽取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掷骰子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干预组只出现1例感染情况,在接受一定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护理人员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较好地缓解疼痛,减少患者病死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增强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57-01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36例。年龄18~75岁,平均(34.6±10.2)岁。发病至入院间隔2~36h,平均(11.7±6.2)h。其中坏疽性阑尾炎23例(37.10%);化脓性13例(19.69%);单纯性20例(32.26%);阑尾周围脓肿10例(15.15%)。将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掷骰子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与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之间的术后状况、病情发展以及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干预性护理措施。
1.2.1饮食护理 由于阑尾炎发生的主要病因在于病菌感染,因此患者手术当日严格禁食,采用肠外静脉补充营养,静脉通道应当始终保持畅通,并严格控制输注速率。术后初期食物以流动性食物较佳,如汤粥类,之后逐渐过渡到日常食物。住院期间饮食应当始终以清淡、易消化吸收为主,不进食强刺激性食物,进食习惯应保持固定,坚决禁止烟酒等不良情况出现。
1.2.2心理护理 由于阑尾炎发病快速,腹部疼痛明显,患者常常在短期内经历疼痛和手术过程,手术后部分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容易出现心理负担。因此对于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对于出现恐惧或悲观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给以安慰与信心,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便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身体的早日恢复。
1.2.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由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体制变化不显著,同时患者的表述能力不足,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大與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并按照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结论,准确分析出患者的发病机理。仔细查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并留意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急性症状,真实了解患者的生理情况,并遵照医嘱进行用药[1]。
1.2.4切口护理 患者手术后切口附近皮肤出现红肿症状,疼痛感加剧,身体温度逐渐下降或逐渐升高再下降,这就是切口被感染的主要症状。主要是由于穿孔新阑尾炎、坏疽或手术操作时不当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患者手术前禁止饮食,身体免疫力下降,手术后也限制饮食,缺乏营养补充,提高了盆腔、隔下、切口、肠间感染的发生率[2]。护理人员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切口症状,若出现红肿情况,理解扩大切口对感染物进行清除,并清理干净脓液,使其充分引流。在炎症比较严重时可以提供促进组织生长的药物,从而加快切口愈合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1.2.5疼痛护理 由于患者对疼痛的忍耐程度不尽相同,为避免疼痛引起患者的过度反应,以至伤口出血,影响术后恢复。对患者采取不同的镇痛治疗,对于疼痛不明显的可不采取镇痛治疗,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应在详细了解患者疼痛情况且确定为手术切口疼痛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镇痛药物,减少术后痛苦。
1.2.6运动护理 患者术后24小时内严格卧床休息,之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开展适当的运动,运动以散步等轻微运动为主,且需要护理人员在旁指导辅助。下床运动保证患者不会产生疼痛,且运动至出现疲惫感为宜,术后一个月内患者不得从事体力劳动或是剧烈运动。
1.2.7出院指导 阑尾炎从发病到手术治疗只经历了一段很短的时间,患者及其家属常常不知所措,护理人员此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的健康教育,用浅显的话语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阑尾炎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发病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科学地日常饮食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阑尾炎的发生。
1.3护理标准
对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三周后,进行相关护理结果评价,将护理效果分为三级:Ⅰ级:护理效果好,患者痊愈,未发生感染,无并发症或后遗症。Ⅱ级:护理有一定的效果,患者经过四周的护理后基本痊愈,出现感染或并发症但已得到控制,未造成严重后果。Ⅲ级:护理无效,术后恢复缓慢,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或后遗症,病情较为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得知,干预组无论是术后痊愈、感染与并发症,还是护理效果均由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较大,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阑尾炎是由于患者平时长期饮食不当造成的的体内菌群异常、阑尾腔梗阻等所导致的一类常见疾病。另外其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极易被漏诊或误诊,一旦没有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就会造成很多并发症的产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护理人员给与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对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艳.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 (27):289-289,290.
[2] 吴守宇.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 (19):310-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