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老年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2014-04-29王丽苇万杰薛继冰
王丽苇 万杰 薛继冰
【摘 要】老年时期为人一生的转折时期,心理、机体健康状态等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老年人群的骨骼从解剖学、力学性能、损伤愈合方面与青壮年有显著差异。在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明确这点,将护理专业技能结合,配合临床经验,面对老年骨折患者采取对应措施,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促进愈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42-02
1老年骨折的生长、损伤、修复特点
1.1 生长特点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量会大量流失,导致骨骼发生明显变化。体内矿物质含量明显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明显减少。且骨质变化现象下肢相比上肢更为明显,股骨上段是最为显著的骨段。
1.2 损伤后修复特点
因老年人群骨质流失,极易导致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尽管是轻微外伤也会引发骨折。骨质疏松是老年骨折的基础。老年人群出现骨质疏松,是引发骨折的危险因素[1]。因机体衰老,多处功能开始逐渐衰弱。骨关节灵活度降低,若体育锻炼无法坚持,还会导致关节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增加外伤机率。
老年人骨膜相比儿童缺乏柔韧性,创伤后易出现破裂。老年患者出现骨折后,大多会出现骨折移位,对复位构成影响[2]。股骨骨折是老年常见骨折类型,桡骨远端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腰椎及胸椎现压缩性骨折。若患者体质较弱,且身体有严重脏器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偏瘫等,都会增加骨折几率。多数老年骨折患者伴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脏器疾病,也是老年骨折的特点之一。
骨代谢为人体代谢活动一部分,会因饮食、神经、内分泌而受到影响。步入老年后,性腺活动衰退,易出现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易导致关节破坏。成骨活动需外力刺激,因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骨质疏松,骨骼脱钙,易导致老年人出现骨折,且出现骨折损伤后,愈合较慢。骨修复与年龄相关,年纪越大,骨骼越成熟,其代谢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损伤修复潜能逐渐降低,在受伤后,需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功能状态。
2 循证护理应用
2.1外固定护理
不适合做手术固定患者、粉碎性骨折患者,因老年骨折后,修复能力差,身体条件无法接受手术固定,因此,大多老年患者使用骨牵引、皮牵引等手法复位方法,经复位后,行外固定。
行外固定后,对牵引带附近皮肤进行保护,使用毛巾垫好,并每天对牵引处皮肤进行按摩。做骨牵引大多用斯氏针做牵引,需对患者行精心护理,避免患者出现针道感染。
行牵引期间,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讲解牵引治疗的原理,讲述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并让患者有长期卧床休养的准备[3]。多数骨折患者有心理障碍,担心治疗效果,疼痛感,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些都会导致患者预后受到影响,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使得患者能够乐观接受治疗,配合护理,提高护理、治疗依从性。对牵引带需要密切关注,不宜过松、过紧,过紧则导致皮肤损伤,对血液循环造成严重影响,而过松则无法达到有效的牵引效果。检查牵引装置是否稳定,牵引针是否松动等,一旦有异常需及时予以调整。
多数采取石膏外固定方法,在固定期间必须密切对患肢血运情況进行了解,以及患肢的温度、皮肤颜色、感知度等,待消肿后,外固定会有松动,此时必须及时予以重新固定,并做X线检查,对骨折情况予以了解[4]。
2.2疼痛护理
老年骨折后,因骨骼受损、外固定过紧、软组织损伤、开放性骨折时感染等情况,导致患者疼痛,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因骨筋膜室综合症所致的疼痛。
老年患者疼痛耐受力较差,为缓解疼痛,可针对情况,教患者缓解疼痛方法,如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态等。
对患者温度、肿胀、血液循环、肢体远端的活动情况等进行检查,做外固定、牵引时需摆正位置,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因损伤而引发的疼痛,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听患者讲述,并适当进行安抚,根据情况,可采取药物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疼痛[5]。
会引发患者疼痛的治疗之时,都需要及时告知,并在治疗过程中分散患者注意力,以鼓励语气,使得患者能配合治疗。
2.3功能锻炼
上肢在骨愈合后便可以做功能锻炼,而下肢骨折需要关节功能恢复后再行功能锻炼。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并与患者积极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帮助患者做循序渐进的运动锻炼。在进行锻炼过程中,需要加强保护,切不可大意马虎。
2.3皮肤护理
做石膏、牵引外固定者,需对皮肤压疮、擦伤情况及时了解。骶尾部为易发部位,老年脊柱骨折伴截瘫患患者,更是需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十分重要。及时对未病变处进行按摩、活动,可预防褥疮,利于功能锻炼。
身体清洁工作必须实施到位,病床需保持整洁、柔软,定期擦拭皮肤,特别是腋下、颈部等皱褶皮肤部位,需及时予以清洁。夏日应避免长痱子与蚊虫叮咬。
2.4并发症预防
对病人咳痰、深呼吸方式进行指导,并及时拍打背部,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需对患者肌肉舒缩进行指导,以防患者受压迫。关注患者身体变化,可使用抗凝药物,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病人在治疗期间需多饮水,并变化体位,防止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合理饮食,可多进食牛奶等钙质丰富的食物。
3 结语:
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的自身特点与损伤修复特点,采取有效的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舒适度,才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利.循证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3,25(8): 1260-1261.
[2] 陈秀凤,陈培能.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62-63
[3] 马玉华.循证护理在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28):246-247.
[4] 郭玉梅,周丽霞,王蕊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0):90-91.
[5] 韦广英.老年股骨颈骨折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12):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