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分析
2014-04-29魏军
摘 要:普通高等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课程设置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将决定最终的人才质量。近年来,艺术设计教学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模式,以期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构主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有着积极的课堂环境,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在重视与尊重学生要求基础上营造民主公平的课堂氛围,充分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调动。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输入性教学”造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费时低效”和“抑制学生创意思维”的严重后果, 很难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艺术设计大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师生比例相当大,许多本科院校不得不依然采取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大概在六七十左右,而另一方面,专业课的课时量又在不断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调动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仅仅依靠课堂的讲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因此,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建构适合目前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最早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这一理论较好地提示了 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行为,由学习者自行从所拥有的信息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重视、体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互动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知识与思维结构的转变;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在互动与思考的过程中,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多角度的教学活动, 确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Harmer 的理论,教学过程是从教师选择(teacher choice)过渡到学生选择(student choice)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者对意义的主动建构离不开与他人的相互合作,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跟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相互协作中建构更加准确的语言意义。学生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合作学习,协商讨论,共同完成艺术设计等合作任务。小组成员自己、成员之间和小组间要及时评估,引入竞争和鼓励机制,形式可以是填写自评表、回答问卷、网上交流和座谈等形式。
在基于建构主义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只是語言知识的载体和传授者,更以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等身份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和兴趣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准备好每一次的教案,组织参与性高的课堂活动,随时指导学生思考、理解、实践所获取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反思日志和网上交流,及时调整课堂安排,传授专业性知识,善于发现学生的专长,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做出能力归因。这会使学生确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做努力的归因,会使学生感到经过自身的努力,自己也是能够进步的,有些学生总是对自己的能力持质疑的态度,教师应对他们的学习能力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
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定向与调节的功能,目标设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目标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与梯度,但一定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高水平的又可实现的目标,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进步,有信心继续挖掘自身的潜力。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自身能力,帮其设置适合的目标,进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的愿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基础,有利于构建真实有效的艺术设计学习环境,从而改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目标, 才能真正顺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也应在发展中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吸收新的知识和观念,培养出发展有空间、实践能力强、就业有优势、能为社会各行业服务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雅尔.高职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思考.教育与职业,2013(9).
[2] 纪如彬.培养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科教导刊,2013(9).
[3] 魏银川.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艺术百家,2011(z1).
作者简介:魏军(1984.7-),男,汉族,山东肥城人,本科,现就职于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