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健康状况下滑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4-04-29范成祖
范成祖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始终落实“健康第一”,不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題中之意,学生的健康是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然而,近几年的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的结果却不容乐观:学生的体能素质不断下降,近视率和近视程度不断加深,肥胖人数不断增加……是什么让一直倡导的健康每况愈下呢?找出其中的原因之后,又应该如何解决呢?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旨在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光明的未来。
关键词:中学生;体质健康;升学压力;体育设施
一、当今中学生健康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一些重要衡量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如果说十年前,“豆芽菜”体形在中学生中占有较大比例,营养不良曾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现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的问题又显现出来,“小胖墩”越来越多。许多学生不能达到中学生的体能测试标准,比如,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长跑成绩下滑严重,甚至有的就跑不下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令人担忧的状况呢?难道我们的未来真的就是一个“眼镜的王国”?
二、学生健康状况下滑的原因
1.升学竞争激烈,“每天锻炼一小时”成梦想。这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为了考取好的大学或高中,家长、学校都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对学习成绩好与坏片面理解为分数的高低或考取的学校是不是名牌,甚至一些学校本身就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体育锻炼的做法,这更是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得没空锻炼。
2.学校体育设施匮乏,体育场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3.独生子女增多,孩子们被奉为掌上明珠,家长害怕看到孩子受累流汗,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从而缺乏锻炼意识。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不出来,以各种理由请假。
4.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桌饮食得到极大的丰富。许多家长一味地想给孩子增加营养,提供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忽视了合理健康的科学饮食,造成孩子营养过剩,却又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形成肥胖。
5.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进一步普及,这些高科技产品的使用者日益年轻化,许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手机游戏等,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完全脱离了室外活动。
6.宣传倡导的力度不够,或是没有深入人心。
7.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师对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认识不够,教法单一、陈旧,缺乏创新精神,难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因素都成了孩子们健康的杀手,必须着手解决。
三、初步探索出的解决对策
1.全社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学校要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锻炼的辩证关系,树立锻炼好、身体好、学习好的科学理念,要通过家长会等活动形式,使家长们正确认识体育,鼓励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等。
2.改进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体育健康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是自己的,鼓励他们自觉锻炼,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念。
3.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锻炼中扮演重要的作用。要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堂课,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应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的、有锻炼价值的,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注意对兴趣的引导与培养,每期搞好激励性和过程性评价,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除了每天安排课间操时间外,应组织春、秋季运动会,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用奖励政策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5.恰当处理学习和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减负”“减压”。学校应该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时间长度、教学进度等;鼓励教师布置作业少而精,避免繁杂的重复抄写式的家庭作业,适当增加课外活动作业,让学生走出去,边学习边锻炼;家长则不应用报班的形式侵占学生的放松时间,主动带领孩子锻炼,时刻提醒孩子健康的重要性。
6.家长要适当减少孩子与高科技产品接触的时间与次数,避
免他们上瘾而失去自控能力,既耽误健康,又不利于学习。
7.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体育活动器材的数量,争取不让学校的设施条件成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阻碍。在现有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下进行扩建与改建,满足学生的需要。
最后,呼吁社会、家庭和学校一起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共同为祖国的未来努力。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刘银芳.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体育教学,1997(7).
(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西州青海油田第一中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