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
2014-04-29黄国臣
黄国臣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31-01
在目前教育改革转型时期,必须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下面我主要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体系与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和教师素质与要求四方面谈一下如何进行创新。
一、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顯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抄写、过多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学记》中早就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的思想,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这对当今培养创新型人才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哦又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和创新。应该说,启发性知识创新性教育教学中所要求的思想原则,任何一种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如:发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一问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
教师除了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外,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幻灯、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当中,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二、 教学评价体系与方法的创新
传统教学纯知识记忆的考试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思维的僵化。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在原有教学评价体制方面大力革新,使教学评价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出导向功能。,在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属于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还应包括一定比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在考评形式上,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形式单一的特点,变终结性考评为形成性考评,同时采取多种考评形式,如: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查等。在评价时,可以通过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信息,反馈信息,恰当把握评价时机。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开放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 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而这里指的一定的思想就是创新思想。我们教室就是要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黎世法教授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议讲练"教学模式以及目标教学暨尝试教学模式等,创新出自己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四、 教师素质与要求的创新
创新教育在教师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做到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力。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