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科学发展探析
2014-04-29王钰于秀芬2周涌
王钰 于秀芬2 周涌
【摘要】社团建设是在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高校生活和自身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高校社团发展迅猛,但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创新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社团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97-02
引言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1],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传播课外知识的重要作用, 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社团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但很多高校的社团存在着定位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制度混乱化、活动形式化等问题,缺乏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因此,加强社团内部建设,优化社团外部环境并促进其科学发展成为目前社团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社团制度建设缺失、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制度建设混乱和管理体制缺陷是目前高校社团最为典型的"通病",首先,从活动场地的建设,到社团成员的招募,再到社团经费的支持等等,都缺乏完善的制度规范,使得社团的正常运作难以保证,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会员不遵守或者不能完全遵守社团的规章制度,社团的运作与发展具有严重的盲目性。其次,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社团内部的凝聚力下降,新老交替不能顺利完成。具体表现在,高校社团负责人产生办法不明确,没有真实可靠的评价标准,社团干部的产生缺乏一定的公平性。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社团干部往往会随意彰显自我,推行个人价值理念,而会员的建议和意见很难被重视,最后导致会员对干部的不认可,人员逐渐流失,社团的延续难以为继。
(二) 社团发展规模混乱、活动内容流于形式
由于社团建立的自发性很强,导致高校同类型的社团繁多,重复建设严重,如某些高校里有某文学社、某读书协会、某现代诗社、某抒情诗协会等,同类型社团大量存在,而每一个社团的规模却十分不平衡,多则上百人,少则十几或二十几人。同时,高校社团以文体娱乐类社团局多,而科研学术类社团数量却很少,活动内容空洞,表面看来声势浩大,但实质内容却比较肤浅,不具备社团发展的长期效果和深远意义。
(三)发展缺乏轻松环境、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首先,大多数社团开展活动局限于本校范围内,与外部缺少沟通和交流,限制了社团的发展空间。其次,社团活动经常受到学校有关部门和场地的限制,没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使社团的活动无法按时保证。再次,由于活动经费有限或不足,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社团自身的价值观念发生偏离,社团发展开始追求所谓的利益观念。由于学校拨款和会员的会费微乎其微,依靠外联支持、企业赞助等方法又催生了社团商业化的倾向,同时,在拉赞助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社团干部开始追求所谓的权力观念,导致社团发展出现畸形,背离了社团建立的最初理念。
(四)高校对社团缺乏有效的指导
第一,社团与校方缺乏沟通。调查显示,高校社团大多有固定的指导教师,但有些社团会员却不认识自己的指导教师,会员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沟通甚少,社团干部也不定期汇报工作。第二,校方与指导教师指导力度不够。由于指导老师精力有限,科研、教学等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社团指导教师的称号大多仅仅是挂名而已,使得学生社团发展缓慢,并且由于社团性质日趋专业化,很多负责社团的老师对社团的指导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了社团本身的长远发展。
二、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社团的科学发展策略
(一)完善社团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社团在其发展过程当中显现出来的管理机制松散、管理队伍的变动、管理资源的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1.完善管理体制
完善的体制可以有效的避免社团活动的盲目性,同时对社团人员的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也存在重要影响。首先,必须形成完善的干部培养機制,提高社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完善社团的奖惩制度,有效的调动会员的积极性,通过对表现优异的会员进行表彰和鼓励等形式提高社团的吸引力,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对于违反社团规章制度、不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或的会员,必须严格执行制度要求并取消会员资格,这样才能使社团管理正规,发展有序。
2.加强队伍建设
当前就,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社团建设是顺应时代发的一个必然趋势[2]。高校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发性活动团体,因此,社团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高校社团管理者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社团干部是社团组织建设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社团管理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对于社团干部的选拔应遵循民主集中原则,通过自荐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民主投票,并有指导教师严格把关。任用期间,着重培养社团干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有并保持成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对社团工作时刻保持热情的态度,增强服务意识,这样才能使社团快速稳定地发展。
(二)加强社团内涵建设
1.加强文化建设
社团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有效凝聚社团成员向心力的社团人文精神,是社团的灵魂,也是社团得以生存的内核动力。打造社团的独有文化,完善社团的文化功能,必须做好社团的文化建设。当前,大多数高校社团都存在文化断层现象,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社团没有对于文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必须重视积累社团往届活动的经验,总结以往活动的教训,丰富文化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能增强会员的归属感,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其次,应创立社团品牌活动。品牌活动能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并加入社团,同时可以扩大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品牌活动的重要特点必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具有优良的可传承性,同时还应注重社团的形象设计,如各种徽标、logo等。
2.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社团活动是会员锻炼自我的平台,高质量的社团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会员,是社团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扩大社团的影响力的必要保障。较之社团活动的规模,社团活动的质量更为重要。要结合本社团的性质和实际情况为会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通过社团活动学到课堂外有用的知识技能。因此,开展继承社团的传统经典活动并使之不断创新发展,才是社团活动实质精神的体现。
(三)创建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高校社团组织的建设和繁荣对繁荣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3],所以必须创建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首先,要保证社团组织关系的和谐。要利用各种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次,要扩大发展空间,让社团走出校门,拓宽视野,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联系,通过社团活动中为企业做宣传并获得企业的赞助。这样,既可以解决社团的活动经费问题,又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四)加强专业指导
高校社团仅依靠学生自发的工作热情和力量很难维持其长期发展,所以对社团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也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请与社团性质相关专业的校内教师进行指导,也可以从校外聘请该专业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社团负责人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定期汇报工作,积极询问并反馈社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指导老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团的活动和建设中去,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监督,最后,作为校方还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方法,如给指导老师发放适当的补贴、成绩考评加分等,鼓励和吸引有能力、有责任感的指导老师来指导学生社团工作,积极推动社团的发展。
结语
高校社团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只有正确把握高校社团发展和存在的意义,才能为高校社团的发展提供动力,保证社团的先进性和生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段昌强,高峰.高校社团发展现状及科学发展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151-152
[2] 张 彬.高校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的探析[J].才智, 2010,(35): 316-317
[3] 易开刚.基于隐性知识挖掘导向的高校社团组织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38-39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535号)。
作者简介: 王钰(198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卫生法规。
通讯作者:于秀芬(1964-),女,本科,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馆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