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山区大樱桃温室扣棚时间和升温时间分析
2014-04-29贾化川崔建云孙丽娟
贾化川 崔建云 孙丽娟
摘要 试验选取鲁中山区的3个大樱桃温室,进行从冬季扣棚开始至大樱桃升温期间温度等气象要素观测,同时结合温室管理人员对扣棚时间、升温时间的记录以及温室大樱桃的生长状况,研究温室大樱桃的扣棚时间和最合适的升温时间。结果表明,鲁中山区温室大樱桃扣棚时间在12月中下旬,当该时期外界温度下降至-19.1 ℃时,花芽冻坏率为30%,建议在该时期强冷空气来临之前扣棚;升温时间在次年1月上旬,升温时间要在满足需冷量的前提下,根据试验结果,7.2 ℃模型的最小需冷量为1 070 h,0~7.2 ℃模型的需冷量为484 h。
关键词 温室;大樱桃;需冷量;扣棚时间;升温时间;鲁中山区
中图分类号 S1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3-00870-02
Abstract Three sunlight greenhouse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middle reg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such as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 from covering in winter to the temperature elevated. And combined the recording of covering time, warming up time and growth of cherry, the optimal covering time and warming up time of cherry in the sunlight hous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vering time of cherry in the sunlight hous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middle region of Shandong was in mid to late December. When the outside temperature drops to -19.1 ℃, 30% of flower buds were frozen. The covering time of cherry should be selected before the strong cold air coming. The suitable warming up time was in the first decades in January in the next year. Warming up should meet the chilling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least chilling requirement of 7.2 ℃ models was 1 070 hours, and the chilling requirement of 0-7.2 ℃ models was 484 hours.
Key words Greenhouse; Cherry; Chilling requirements; Covering time; Warming up time; Mountainous region in middle of Shandong
近年來鲁中山区保护地栽培大樱桃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设施栽培大樱桃生产是一项比较新的产业,尤其是冬季扣棚时间和升温时间的把握上意见不统一,解除休眠的需冷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扣棚时间的早晚和升温时间的早晚关系着大樱桃的质量、产量和上市时间,最终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扣棚时间晚,可能会造成冻害,或后期生长发育时间晚,升温时间早,可能会造成需冷量不足。温室大樱桃在冬季扣棚以前,是暴露在温室外面的,扣棚时间既要看当地的气温等指标,又要看冷空气天气过程的强度。而大棚的升温时间主要看需冷量,如果在休眠期需冷量不能满足,植株就不能正常完成自然休眠的过程,必然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在解除休眠后即使外部条件适宜,也不能按期萌发,或萌发不整齐,还有可能引起花器官畸形或败育。针对扣棚时间和需冷量的研究,1998~2001年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韩凤珠等对大樱桃温室的需冷量和扣棚时机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对“红灯”等主栽品种的休眠期需冷量进行了探索,首次准确测定出“红灯”等主栽品种的休眠期实际低温需求量为850~1 040 h,探明当外界气温第1次出现0 ℃时即可覆盖的新措施,比传统的扣棚时间提前20 d左右,可使大樱桃成熟期比露地提前90 d,能获得相当露地栽培8倍以上的经济效益[1]。
近年来,鲁中山区温室大樱桃“红灯”等主栽优质品种的大樱桃系列品种因果大、肉脆、成熟早、口感好等优势在鲁中山区东部进行广泛种植。为此,笔者于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对温室大棚内主栽品种“红灯”系列进行大樱桃扣棚时间和升温时间监测试验,研究温室大樱桃的扣棚时间和最合适的升温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在位于鲁中山区丘陵地区的山东省临朐县选取3座大樱桃温室,分别由当地3位多年从事温室大樱桃种植的专业人员管理,每个温室安装观测设备监测温度等气象要素,所选的大棚地形略有差异,分别记为1号棚、2号棚、3号棚。按照当地多年管理经验,3个大棚均是在初冬进行扣棚,由大棚管理人员记录扣棚时间,扣棚后白天棚外部覆盖草帘,使大棚避免接收太阳辐射,达到降温效果,夜间封闭大棚,达到保温效果。在扣棚这段时间,果农可以根据需要采取通风等方法把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积累有效低温需求量的效果。扣棚一段时间后根据需要转入升温阶段,同样由大棚管理人员记录升温时间,在升温阶段白天拉开草帘接收太阳辐射,棚内温度即可迅速上升。
2 结果与分析
2.1 扣棚时间分析
为了保证设施种植不受到外界气象灾害的影响,又能保证满足设施栽培所要求的需冷量,扣棚时间的选择很重要。扣棚早,管理不善,会造成低温需求量即需冷量不足;扣棚晚,会造成花芽冻害。
2.1.1 当地气候对扣棚时间的影响。根据当地多年的管理经验,一般扣棚时间在12月中下旬。据当地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近30年历史平均气温12月中旬为-0.4 ℃,历史最低气温为-18.8 ℃,发生在1985年,12月下旬平均气温为-1.5 ℃,历史最低气温为-16.6 ℃,发生在2012年。该历史资料的观测站点在3座大棚附近的平原地区,但由于当地为山区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分布不均,在一些低洼地带的降温幅度更大。因此扣棚阶段可以增加需冷量外,还可以在强冷空气来临时起到保温效果。如果在该时间即当地12月中下旬不进行扣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可能性会加大。
2.1.2 试验期间强冷空气的影响。据3座试验大棚的管理人员记录,2012年冬季扣棚时间分别为12月24日、12月19日和12月27日, 2号棚扣棚最早。由于扣棚时间不同,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3座大棚的结果也不相同。从大棚附近安装的观测设备分析,2012年12月24日凌晨有一次强降温过程,该时间1号和3号棚均没有扣棚,据棚内安装的观测设备数据,位于山前的1号棚24日凌晨的最低气温在00:00达-15.6 ℃,24日白天果农及时扣棚,而3号棚的地势相对较低,24日03:30最低温度达-19.1 ℃,果农于降温几天后的27日扣棚。而2号棚由于提前扣了棚,24日早晨的最低温度为-10.5 ℃。从花芽切片看,2012年12月24日凌晨的低温对花芽影响较大,3号棚部分花芽雌蕊被冻坏,从整个大棚后来的开花情况估计,冻坏率在30%左右,而1号棚较3号棚的温度相对稍高一些,冷空气开始影响后及时扣棚,因此花芽受凍害的影响不大,2号棚在冷空气来临之前已经扣棚,没有受到冻害。从上述分析看来大樱桃花芽在冬季经历短时间-15.6 ℃的低温时影响不大,但-19.1 ℃的低温和较长时间的冻害会对花芽造成较大影响。从2号棚的经验看,提前扣棚也许是抵御强冷空气的好方法,或在冷空气影响后要及时扣棚。 从当地经验和试验结果看,3座大棚扣棚时间在12月中下旬,建议在该时期强冷空气来临之前扣棚,既可以抵御强冷空气,又可以把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2 升温时间分析
升温时间的选择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打破自然休眠的需冷量是否满足。果树的需冷量,是指果树休眠期对低温的需求量,经常是以果树进入低温状态下累计的小时数表示,不同树种、不同品种需冷量不同。实际生产中经常以不同树种、品种的需冷量把握果树品种的休眠时间[2]。
2.2.1
需冷量监测试验。有人认为果树需冷量是指小于7.2 ℃的累计小时数,而也有人认为是0~7.2 ℃累计低温的小时数[3]。在20世纪30~50年代,经常以7.2 ℃以下低温累计小时数作为计算果树需冷量的标准,这种方法认为7.2 ℃及以下低温效果均一样,现仍为不少学者所采用[4]。7.2 ℃模型的计算开始日期是以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2 ℃的日期作为有效低温累积起点,以打破自然休眠所需要的7.2 ℃或以下的累计低温小时数为该品种的需冷量[5]。王力荣等认为所有0 ℃以下的低温对打破休眠均无效,一般所说的7.2 ℃累积低温是指0~7.2 ℃的累积低温[6]。近些年来,用冷温小时数估算需冷量时,有人采用0~7.2 ℃模型,即>0 ℃、<7.2 ℃的小时数。0~7.2 ℃模型起点同样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7.2 ℃作为累积低温的起点[7],计算0~7.2 ℃(不包括0 ℃,包括7.2 ℃)的累积低温。
按照上述2个模型的规定,设2个模型计算终止日期为升温前1 d,则2013年3个温室大棚所在的位置在秋冬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2 ℃的日期分别是2012年11月11、12、11日,时间相差不大。分别计算3个温室大棚的不同模型的需冷量,从计算结果(表1)看出,同一大棚用2种模式计算数值相差较大,其中7.2 ℃模型和0~7.2 ℃模型计算数值相差接近1倍,3个大棚0~7.2 ℃的小时数与7.2 ℃模型的比值分别为49.9%、45.2%、48.4%。7.2 ℃模型中,1号棚最大,为1 267 h,2号棚最少,为1 070 h,最小与最大的差为15.5%;0~7.2 ℃模型,1号棚最大,为632 h,2号棚最小,为484 h,最小与最大的差为23.4%。2种模型的观测结果大小排序均是一致的,均是1号棚的需冷量最大,3号棚次之,2号棚最小。
2.2.3 升温时间。从试验大棚的升温时间(表3)看,升温顺序是2号棚、3号棚、1号棚,从开花时间看,1号和3号棚较早,2号棚较晚。通过前面扣棚至升温期间温度分布分析可知,3号棚扣棚时间最晚,至升温时的时间也最短,但在扣棚后至升温前,控制的温度高于其他2个棚,1号棚扣棚至升温时间最长,但控制的温度最低,升温也较晚。从开花时间看,升温早晚对后期开花早晚关系不大,2号棚扣棚和升温时最早的,但开花期是最晚的。考虑2号棚在后期管理中没有急于升温,采取了缓慢升温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