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读”无以广才
2014-04-29林晓燕
林晓燕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如果让学生掌握一种效果比较好的阅读方法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每一位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位学生在这个社会与文化日新月异的世纪迎接各种挑战,受益终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爱读;会读;乐读
时下,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形形色色的人物竞赴出场,这是一个催人上进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只有善于学习,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当前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所淘汰。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想方设法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喜欢上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够去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的过程,也是每位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同时还能够不断地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发展了,适应时代的潮流。
培根在他的《论学习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然而,在应试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成本大、周期长、效益低”,往往被学校、教师、学生不自觉地弱化、忽视。从而造成学生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语言表达材料贫乏,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巨大障碍。为了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爱读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每谈到这个问题,总是令很多老师头疼。因为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实在是静不下心来看书。他们利用空闲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所以,激发兴趣,是让他们爱上读书最直接、最现实的因素。
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耐心和信心。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1.巧用故事悬念,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进行日常教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跟学生们讲解一些自己的阅读经历,自己的阅读内容,并通过这些告诉学生阅读的兴趣所在,当然,也可以对学生讲述一些有关自身从阅读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从阅读中体会到的快乐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慢慢地意识到通过阅读可以掌握很多的知识,而且阅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这样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去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让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所提高,这样学生会感觉到阅读的魅力所在。通过结合教材中的某一个单元进行重点教学,或者是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掺杂一些自己从课外找到的相关资料,并给学生提出一些阅读要求,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进行阅读,他们也可以进行相互交流,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3.分享读书乐趣,体验成功滋味
一个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激发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相互交流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把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讲述出来。最后评比,并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这样学生都能有机会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日趋浓厚。
二、会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爱好后,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如:有的只凭爱好,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汲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具体做法是要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乐读
1.每天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1)专门开设阅读課
在阅读课中要指导学生选择有益读物,上课地点是随机的,或教室,或阅览室,也可以是校园的柳树下边。
(2)减轻课业负担,留出时间读书
(3)放假时间建议学生随身携带书,让空闲的时间变得更充实
2.家校合作,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会向家长提议:“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阅读,这对语文成绩和终身发展有益。”课外阅读是学生求知、启智、奠定良好素质的重要平台,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并督促学生每天看书的时间保证在20~30分钟,把看课外书作为每一天的必修课。
3.学以致用,以读促写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腹中空空,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个字的情况,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大,阅读材料积累就越多,写作的思路就越宽,作文的能力也就得到提高。正如吕叔湘先生说:“阅读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顺应时代步伐,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杨冰.成就一生好习惯.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07.
[2]贾国均.快乐学习法[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12.
(作者单位 斗门区横山中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