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2014-04-29李玲
李玲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互换,不断拓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策略方法
随着教学不断改革,高中英语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科目。身为高中教师面对高中英语的严峻性,教师倍感责任增强,所以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改革创新。经过教师的积极探讨以及教学推广,英语教师总结出一些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教学过程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教师的教学内容是高中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1.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制订计划中主要是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水平
认定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同时要考虑教学目标中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与价值观等多种维度,教师还要根据高中课本的主要特定做出评定差异,进而针对高中学生因材施教。
2.关注学生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将重点完全放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要将重点放在怎么样利用教材才能堂学生进行横向学习。教师要设计问题,利用语言等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认知。
3.充分利用教材
在高中英语课本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我教学模式的创新功能,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订教学计划,还要根据班级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增添或者重组内容,必要的时候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
4.设计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的进行教学设计,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主要是教学步骤要有条理性,要有顺序性,安排要紧凑合理,由低到高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施。
5.活动参与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课堂的互动环节,适当的组织活动,有效设计,例如:一些个人活动,问答或者对话游戏、抢答等各类比赛,都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多种教学方式灵活互换,不断拓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互换,不断地拓展学生思维,方法要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进而评价任务。同时要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例如:在教学定语从句时,我校一位老师通过Powerpoint把两个单句合并成定语从句,合并时,用鲜艳的红色突出变化的地方,并用划线标注定语从句。然后要求各组学生通过观察例句,归纳出定语从句的特点:如何区分定语从句、如何选用关系代词、做练习。可演示如下:
Three signs that indicate a person is suffering from a panic attack rather than a heart attack
三种意味着一个人是患有惊恐症而不是心脏病的迹象在这个带有定语从句的名词短语中:
signs是:被修饰的名词;
that是:关系词;
that indicate a person is suffering from a panic attack rather than a heart attack是定語从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定语从句的规律。最后,做10个填空题练习,结果学生全对。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地激活思维状态,激活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师针对高中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理念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不断激励,引导自主,促进学生学习动力
在教学高中英语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高中英语知识富有有效性以及灵活性,教师就要将评价教学引导出来,教师可以在班级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化的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评价有课堂观察、学生成绩档案、学习周记、问卷调查、面谈、讨论、作业情况等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但是,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
总之,在教学高中英语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策略就要对自我教学模式不断地反思,其中包括课堂前准备工作的反思,
以及课堂中和后的反思,还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情景、课堂结构、教材处理、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反思中求进步。
高中英语知识非常重要,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学生通向成功的宝典,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高中教师会再接再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助学子们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郭静.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适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4).
[2]骆北刚.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
[3]马雪飞.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2).
(作者单位 重庆一中)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