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 也让学生读懂
2014-04-29赵源源
赵源源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意识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与困难性。怎样把这种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呢?在此,仅就作文评改中存在着的某些问题谈谈见解。
关键词:作文评改;主要问题;建议
一、当前作文评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考作文在考试大纲中规定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并对各等级作了细致规定。应当说,这样明确的要求是极其有助于我们老师的实际操作的,也有很多老师针对这样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系统训练,最后却还是抱怨声连连,说什么作文写了不少,也是全批全改,学生也进行了反思,可分数怎么老是上不去呢?问题的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而我个人认为:教师的作文评改未能有效达到评改所应达到的预期效果,既没有真正读懂学生的作文,也没有让学生读懂自己的评语并从中获益,是诸多原因中不可忽视的一条。
在实际观察中我发现,作文评改未能实现其有效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忽略评改前提,为改而改
什么是评改的前提?我认为,评改的前提就是你必须对每篇作文都进行“踏实”阅读。很多教师盲目认为有数量就有质量,可等到学生的一大堆作文交来的时候,他又开始叫苦连天,于是完全忽略了评改的前提,为改而改,于是很多学生辛苦创作的成果到了他的手里,可能只需不到10秒钟就“阅读”完毕,然后就根据这个学生的一贯成绩打上一个平均分一样的分数,评语更是简洁,全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套话。试问,这样的评改法,究竟能有多大的实效呢?
2.盲目追求大纲要求,忽略学生写作个性
不少教师虽然认真地在批改作文,但评改标准死扣考纲,不会或不愿灵活变通,除了强调基础外,就是一味要求学生写得观点深刻、材料丰富、意境深远;一味地强调修辞的运用、构思的新颖。出发点本来没有错,可是一旦走向了极端,反而会变成矫揉造作,会埋没学生的写作个性,而审美是尊重个性的。这样的评改亦属无效行列。
3.评改方式不当,学生无法获取有效反馈信息
(1)只改字词、病句,不进行整体评估
(2)單纯注重内容,只作心理交流而忽略作文技法
(3)架空评价,虚话、套话、大话成堆,落不到实处
二、提高作文评改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由上述可知,在当前的作文评改中还存在着不少被忽略的实际问题。那么,怎么样来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呢?在此仅提几点建议,供同仁们参考:
1.重量也重质,将教师的细致踏实与评改方式的多样化相结合
身正为范,要想让学生做到细致踏实,自己就应当以身作则。要学会用最细致而客观的眼光来对每篇作文都进行“踏实”的审美阅读,不要为改而改。在注重作业量的恰当前提下,可实行评改方式的多样化,将师生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
2.从尊重学生写作个性出发,多角度发掘其闪光点
不用老师自己的观点立场来做评判标准,不搞一刀切。即便是一篇粗糙的习作,也要尽可能去寻找其优点,不要盲目用考试大纲的文本要求去死板地作为评判标准,更不能走极端,过分强调其中的某一点,避免学生为迎合某个标准而搞虚假创作。
3.评估时强调整体性、实效性,避免“空对空”现象的出现
一篇作文,评语必须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让学生能清晰明了地看懂,并能依照你的“对症药方”给自己“开药治疗”。这“药方”可包括对文章全局结构的整体评价、对不当之处的具体指出、作文技法的对比传授以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
综上所述,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进行作文评改时一定要秉承一个基本标准,那就是要尽可能提高评改的有效性,做到“字字珠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学生,也让学生读懂”。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中学)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