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2014-04-29刘秋辉
刘秋辉
随着国有企业的持续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进行改制或步入改制的通道。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虽仍然肩负保障国民经济的重要责任,同时面临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自负盈亏、领导班子去行政化等重大挑战。在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下,改制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创新式开展党建工作,是现今改制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特点,理顺和完善企业制度体系,通过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改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长期课题。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同党的其他基层组织一样,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组织基础。
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对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构筑和谐企业,促进健康发展,是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必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搞好国有企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的是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者素质、能力和水平的竞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发动职工群众,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强化国企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国企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亟待加强和改进,以适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国有企业党组织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机制与新形势下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的要求不相适应;少数国企党组织缺乏活力、创新意识不强,甚至软弱涣散;部分党员素质不高,有些党员甚至丧失了先进性,有的领导人员存在消极腐败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必须积极深入地研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以继续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树立员工信心、稳定人心、增强凝聚力,为国企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三)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国有企业凝聚力的必要支持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源泉,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到基层的主要桥梁,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各项计划和部署的前沿阵地。党支部处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承载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员工群众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而党建工作的目的正是解决“如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党组织的旺盛生命力”的问题。唯有坚持做好党建工作,才能提高国有企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实现国有企业品牌效益、社会效益,提升国有企业软实力的有力途径
作为一个经济体,国有企业的首要责任是生存发展,实现或履行经济责任,即经济利益。可以说,国有企业发展、获取经济效益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物质源泉,持续发展是它的社会责任。然而,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经济效益的实现,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党员队伍是国有企业的先锋核心力量,力抓党建工作,通过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责任型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弘扬企业优秀文化,有助于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国有企业的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时期改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
(一)新时期改制国有企业的特点
改制國有企业,指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通过改革改组改制,在自身内部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体制机制,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国企相比已发生本质变化的国有企业。改制国企保持鲜明"国"字特色,与传统国企相比,不仅在形式上新,更体现在内涵上新,主要体现在:
一是使命新。在保持国有身份不变的前提下,改制国企不仅承担着传统国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和执政党物质基础所赋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外,还承担着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影响和带动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作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龙头作用以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阵地作用等诸多新的历史使命。
二是体制新。在继续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确保国有企业正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国企普遍建立了职责明晰、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产权结构多元化,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三是机制新。区别于传统国企以行政命令管理企业为主的经营机制,改制国企普遍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机制及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标、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和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国企机构臃肿、机制僵化、效率低下等"通病"。
四是思路新。针对传统国企"大而全、小而全","专业化生产不集中、社会化协作不健全"等弊端,改制国企积极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集中资源做强做大主业,大力推进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大幅减少用工总量,形成了清晰的主营核心业务和产业链条,基本适应了市场化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五是战略新。与传统国企忽视战略管理、经营战略不够清晰有别,改制国企普遍将企业发展战略置于管理的核心地位,善于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竞争规则的变化,能迅速将行业机会与企业资源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战略策略,展现出敢于到国际舞台上"亮剑"的崭新面貌。
六是文化新。改制国企普遍建立了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反映企业全体员工基本价值取向、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行业特征的新型企业文化。普遍重视倡导企业文化变革,重视顾客需求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同时把发展主业、壮大企业、为国争光作为企业的最高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
(二)新时期改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一系列国有企业在分类分层改革与监管方面的新论述,这意味着国有企业或将进入分类分层改革与监管的新时期。在这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在当前改制国企不断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刻,改制国企的党建工作在适应改革、推动改制国企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
1、注重与经济发展、生产经营相结合
改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各类活动,在党建工作中促进企业发展,例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的积极的建言献策,为企业发展和做大做强谋划;在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通过企业党组织与政府党委的积极沟通,将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需要积极反馈到政府,从而为企业发展解决各种苦难和争取各种机会。
2、注重建立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机制
为了防止改制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淡化、削弱党的组织建设,许多改制企业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党组织参与决策的机制,在成立“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同时,企业“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及时进行换届选举,使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时,采取基层单位行政负责人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使党建的工作适应改制的需要,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了党组织对企业决策的参与。
3、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企业党员众多、人员分散,在党建工作开展中,难以召集全体党员开展工作,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推动基层党委及党支部的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工作和生活在广大群众中的党员发挥作用来体现。企业党组织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大力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完善和落实发展党员推荐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从源头上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贴近基层实际和党员需求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黨员党性教育,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综合素质。三是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和载体,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结合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激励党员发挥作用,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三、改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法
(一)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就要虚心倾听员工意见,通过开展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活动获取决策信息。到群众中去,就要激励员工自觉投身企业发展当中,实行政策引导、利益引导,鼓励员工自主思考。依靠群众推动发展,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改制国企党建的关键是凝聚群心,共谋发展,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
(二)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的落脚点,还是党调查民意、掌握民心、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改制国企的改革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1.创新工作理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克服传统简单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法,变传统的行政命令式为统筹协调服务式转变,使广大员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对党的工作更加信任,工作上更加支持,党务上更加热衷,从而扎实有效地抓好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
2.创新工作办法。要善于研究,根据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抓好党建工作。如支部工作对标等方面,科学合理地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
3.注重作用发挥。要着眼于寻找党建工作与培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党组织活动,使企业党组织成为培育企业文化、攻克技术难题、推进业务创新的中坚力量。在企业内部,可创造性地举办“党员骨干培训班”、“政治理论学习班”、“业务技能研讨班”等方式,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的爱企、兴企意识,大力举办各类岗位比武、岗位竞技、岗位宣传活动。通过打响活动品牌,使基层党组织逐步展示出优势,发挥巨大作用,获得群众认可。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三)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1.重视理论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面对目前日益繁忙的业务工作以及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倡导自学是企业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之一。自学方式灵活,不需要脱产耽误工作,也不需要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和地点。要帮助党员群众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党员群众以主动的学习意识指导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
2.創新党员教育的手段,注重载体的新颖性和有效性。
教育培训的模式应当紧随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采用高效便捷、生动形象、内容鲜活的教育载体。授课方式应灵活生动,通过课题互动、主题讨论、组队辩论等形式,增加党课的活力和吸引力。广泛采用新兴的媒介手段。通过短信、博客、电邮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教育的节奏、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并充分彰显教育的现代优势,把理论转换为身边可触及可感知的事物,时时处处让大家感受到教育就在身边。
3.更新教育学习的理念,提升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现行的党员教育更多关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要把党员教育与提升工作效率、历练实践能力、充实文化基础、培养兴趣爱好等内容密切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扩展教育内容的丰富度和深刻度。要从党员群众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充分了解个人状况,缓解心灵上所承受的压力、焦虑等状态,有助于广大党员以良好、充实、富有活力的心态应对挑战、健康成长。
(四)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改制国企党风廉政建设
1.围绕改制国企改革发展的实际,加强制度建设。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反腐倡廉工作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制度建设上,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制度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工作的各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制度。制定党委、经营班子议事规则,规范重大项目、投资等咨询论证、决策的程序。
2.围绕改制国企经营过程中易发生腐败问题的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要认真研究企业腐败现象易发生的环节。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工程项目管理、大宗物资采购、干部任免、资金使用等环节着手。制定干部任免、工程项目管理、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等管理制度,制定效能监察和审计工作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杜绝易发生腐败现象的漏洞。
3.围绕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充分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制度建设贴近群众的要求。在改制国企,群众关心的是干部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职务消费大手大脚,损公肥私;奖金提成分配,执行制度有偏差,分配不透明。针对上述问题,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职务消费制度,加强招待费管理;制定合理分配标准,公开评分过程,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帮困扶贫工作,体现企业社会责任
志愿者服务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回馈社会形式,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能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能充分体现改制国企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性质。
改制国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要结合企业特征、人员特点,从实际出发。志愿服务方式要多样化、简单化、长期化,真正体现实效,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开展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推广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使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改制国企的帮困扶贫工作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一般体现为对内的帮困互助和对外的救灾扶贫。针对个别家庭困难,重病重伤的职工,企业要有相应的帮扶体制,帮助员工渡过困境。对外的救灾扶贫,是资源的再分配过程,是改制国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重要体现,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