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4-29罗诞铖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2期
关键词:学风人文精神

摘  要:学风是指学校在学习制度、学习氛围、学习纪律、专业水准等方面的体系,学风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面貌,还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与教学水平。在学校里,师生是基本的元素,双方之间的互动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学风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教师与学生是学风构建的主体。学风建设不仅在于硬件,更在于软件,主体的人的求知氛围,这往往会融化为大学的精神。

关键词:学风;精神;人文;建设

作者简介:罗诞铖,男,1978年7月出生,汉族,湖南株洲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辅导员,助理研究员,职业指导师,法学硕士,广东广州,510420,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1

一、大学精神、大学理念是学风建设的先导与核心。

一个国家,要有理论的指引,才能建设与发展,一所大学同样如此。大学的理论就是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她在每一个师生当中,起着灵魂的作用。纵观各所名校,他们无不以独特的大学精神与理念吸引和打造着千万人才。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及“行胜于言”的理念激励着无数学子为国奉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我校理念与精神的体现,对于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结合大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加强大学精神与理念的积垫与宣扬,是学风建设的根本。大学到底要给大学生带来什么,这是贯穿于我的整个工作过程所思考的问题。我始终认为,非智力因素与软实力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不可忽略性与不可替代性。其间包含三个向度:品质,情感,思维。品质是骨干,情感是血肉,思维是视野。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知识、技能,同时需要思想、精神、品格的提升。从人的素质角度出发,我认为有四点是大学需要赋予大学生的:善良的品质,高责任感,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思维方式。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现代的知识,同时要将传统的美育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才能跟上现代教育的发展。无论教学方法、内容、手段如何日新月异,对于美的品质的培养要始终坚守,在新的时代赋予更新的内涵。越是现代的社会越是要坚持对于传统美的追求。高责任感就是高情商的首要涵义。我认为,这是精神成人的标志。高责任感要求人们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高责任感是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实质上是对自我价值的承认。大学尤其需要将她的学子们塑造为能担当社会责任的公民。态度向上能历练人的勇气与毅力。我们成长在一个和平而稳定发展的时代,并非有充分的阅历,而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日新月异。大学生因强烈的自我诉求而困惑。我认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挫折,甚或喜悦与成功,向上的态度要一以贯之。积极的思维方式是高等教育的内涵,是持续学习能力的基础。我们要由依赖性、被动性思维方式向独立性、主动性思维方式转变。大学应告诉她的学子们懂得如何去发展自己,而不是等着被发展;懂得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等着自己的问题被解决。学风建设,说到底就是人的品格培养,由长期积淀而成,这不亚于百年树人的意义。

二、大师是学风的引领者。

1932年9月,梅贻琦在清华开学典礼上,曾阐述师表在作育学生成中的积极作用:“从前我曾改易《四书》中两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在吾还这样想。因为吾认为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导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两相关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西南联大在战火纷飞中历经艰险,却培养了世界级人才,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是云集了当时中国一流的学者。我校的梁宗岱、桂诗春、黄建华、李筱菊、何自然、钱冠连等学者是历届毕业生心中的偶像,看到他们在学校里徜徉的身影,仿佛校园多了几分灵气。通过大师、名师的治学与身范,为学生及青年教师作标杆,学风就有了精气神。有的杰出的青年学者也能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他们的行为示范能起到很好的励志激励作用。虽然很少有人能成为大师,但大师的风格是校园师生们值得敬仰和追求的标杆。

三、人文教育不可或缺。

我校是外语外贸类院校,学生时尚、现代,懂得与社会接轨,注重技能,这些是我校学生的特点、优势。然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人文素养与思想历练,才能比较理想地实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技能很重要,但学什么技能、为什么学、怎样学、怎样运用,就不是技能或专业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它取决于人的思想、思维方式与生活经历,这是大学生的软实力构建。人文教育很重要。我校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各类学术讲座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人文教育同时应走进平日的课堂,使教学超越技术层面,升华为艺术与生命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不能当市场奴隶。大学教育也不能只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大学的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精神,有形和无形的对于学问和人格的追求造就了大学的高贵。所以,严谨、向上、探索、至善的学风是一所大学高贵的财富。

四、学风建设是系统工程。

学风不只是简单的考勤、纪律,更是大学的人文气息与学术特质的反映。不是哪个部门单独工作就可推动的事情,无论是教师、学生、各部门、家庭、社会对学风都有承担与义务,只是层面与角度不同,这是从横向来看。从纵向来看,学校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发展一脉相承,这样的概念应为师生熟知,并体味到学风对于人成长的意义。从人本的角度说,学风就是人的素养,而且这种素养与现实紧密相连,即时代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风建设的视角同时要拓展到校外及学生毕业后阶段,瞻视人生的成长。学风本身就是校园生活,意即生活的本身。因此,学风是反映时代需求的,是与时代变化、发展相依的。我们可对市场做调研、了解,归纳出人才发展的内核,通过各种形式融入教育与管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定有裨益。学风建设是融于教学和管理的,不是仅仅哪个部门、哪个老师的事情,从事教学与管理的人员都有推动学风建设的职责。学风也不仅仅针对学生,对教师而言也是自我成长与事业发展的需要。看一所大学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学风如何,这往往决定了它的教育质量。因此,学风是学校的门面和空气,关联着每位师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羅洪铁著:《大学生成才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猜你喜欢

学风人文精神
人文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